喀斯特槽谷顺/逆向坡土壤性质空间分异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2-09-30 10:53
为了改善喀斯特山区的生态脆弱性和植被的难恢复性,平衡喀斯特山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选择植被恢复是喀斯特生态重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在植被的选择和后期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厘清不同的植被恢复对特殊岩层构造和成土环境下的喀斯特土壤性质的影响,探讨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综合质量的改善效果,找出喀斯特土壤肥力质量的限制性因子,可为该区生态恢复和水土流失/漏失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参考,对该区植被恢复的选择和施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重庆酉阳龙潭槽谷为研究区,选择槽谷区不同岩层走向的坡面(顺向坡、逆向坡)以及不同植被恢复的土地(林地(LD)、花椒地(HJ)、灌草地(GC))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上坡、中坡、下坡采集0-10cm、10-20cm、20-30cm土层的土壤样品。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的方法,分析该区顺/逆向坡3种植被恢复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特征,评估其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对该区土壤容重、含水率、孔隙状况有一定的改善,土壤入渗效果明显,但顺向坡与逆向坡之间差异不显著。顺、逆向坡面各植被恢复模式下,林地相对于花椒地、灌草地而言,容重较小,孔隙度和含水率较高...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性概述
1.2 喀斯特土壤性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概况
1.3 植被恢复下喀斯特土壤理化性质研究概况
1.4 喀斯特土壤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1.5 存在问题
第2章 研究方案及试验设计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设计
2.5 样品测定与数据分析
第3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入渗特征
3.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表层土壤理化性质
3.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入渗性能
3.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入渗过程拟合
3.4 土壤入渗的影响因素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特征
4.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
4.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分布特征
4.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结构特征及分形特征
4.4 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化学性质特征
5.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pH值和有机质特征
5.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全量养分特征
5.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速效养分特征
5.4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营养元素表聚特征
5.5 讨论
5.6 小结
第6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6.1 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
6.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进展[J]. 陈永毕,熊康宁,池永宽.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1)
[2]贵州喀斯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研究[J]. 封誉辉.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8(12)
[3]贵州普定喀斯特关键带土壤磷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张倩,韩贵琳,柳满,阳昆桦,刘强. 生态学杂志. 2019(02)
[4]冀北山地3种森林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 任启文,毕君,李联地,王超,尤海舟.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0)
[5]青花椒种植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和生化特性的影响[J]. 唐海龙,龚伟,王景燕,周星宇,赵昌平,周于波,黄帅,林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6]喀斯特峰丛坡地灌木林地与梯田旱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J]. 徐勤学,李春茂,陈洪松,付智勇,吴攀,王克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8)
[7]西南喀斯特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研究进展[J]. 戴全厚,严友进.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8]石漠化环境水土综合整治与山地混农林业前沿理论与对策[J]. 吴清林,梁虹,熊康宁,李瑞.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9]石漠化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恢复研究综述[J]. 李硕.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8(04)
[10]贵州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及生态治理探讨[J]. 胡吉彪.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02)
硕士论文
[1]线性回归模型中多重共线性问题的研究[D]. 赵东波.渤海大学 2017
[2]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会.贵州大学 2016
[3]重庆岩溶区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研究[D]. 苏程烜.重庆师范大学 2016
[4]重庆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土磁性特征研究[D]. 强杨.西南大学 2012
[5]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许侵蚀研究[D]. 甄晓君.西南大学 2009
[6]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中钾素变异特征[D]. 彭琴.贵州大学 2007
[7]石漠化喀斯特椒林地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发展[D]. 周习会.贵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3420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性概述
1.2 喀斯特土壤性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概况
1.3 植被恢复下喀斯特土壤理化性质研究概况
1.4 喀斯特土壤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1.5 存在问题
第2章 研究方案及试验设计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设计
2.5 样品测定与数据分析
第3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入渗特征
3.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表层土壤理化性质
3.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入渗性能
3.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入渗过程拟合
3.4 土壤入渗的影响因素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特征
4.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
4.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分布特征
4.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团聚体结构特征及分形特征
4.4 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化学性质特征
5.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pH值和有机质特征
5.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全量养分特征
5.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速效养分特征
5.4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营养元素表聚特征
5.5 讨论
5.6 小结
第6章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6.1 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
6.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进展[J]. 陈永毕,熊康宁,池永宽.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1)
[2]贵州喀斯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研究[J]. 封誉辉.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8(12)
[3]贵州普定喀斯特关键带土壤磷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张倩,韩贵琳,柳满,阳昆桦,刘强. 生态学杂志. 2019(02)
[4]冀北山地3种森林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 任启文,毕君,李联地,王超,尤海舟.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0)
[5]青花椒种植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和生化特性的影响[J]. 唐海龙,龚伟,王景燕,周星宇,赵昌平,周于波,黄帅,林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6]喀斯特峰丛坡地灌木林地与梯田旱地土壤水分入渗特征[J]. 徐勤学,李春茂,陈洪松,付智勇,吴攀,王克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8)
[7]西南喀斯特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研究进展[J]. 戴全厚,严友进.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8]石漠化环境水土综合整治与山地混农林业前沿理论与对策[J]. 吴清林,梁虹,熊康宁,李瑞.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9]石漠化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恢复研究综述[J]. 李硕.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8(04)
[10]贵州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及生态治理探讨[J]. 胡吉彪.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02)
硕士论文
[1]线性回归模型中多重共线性问题的研究[D]. 赵东波.渤海大学 2017
[2]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会.贵州大学 2016
[3]重庆岩溶区土壤理化性质特征研究[D]. 苏程烜.重庆师范大学 2016
[4]重庆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土磁性特征研究[D]. 强杨.西南大学 2012
[5]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许侵蚀研究[D]. 甄晓君.西南大学 2009
[6]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中钾素变异特征[D]. 彭琴.贵州大学 2007
[7]石漠化喀斯特椒林地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发展[D]. 周习会.贵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3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68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