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中的PPP模式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11 16:02
近年来,城市工业化发展迅速,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在不断的增加,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城市工业生产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在呈几何倍数的增加,城市内河的水污染状况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加严重,甚至影响到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遏制城市内河水污染日益加重的趋势已经刻不容缓。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简称《水十条》),提出了治理的目标:到2017年年底以前,地级市及以上的城市内河面不能有大面积漂浮物,河岸上不能有垃圾,没有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黑臭水体大部分已经被消除;到2020年,地级市及以上的城市黑臭水体必须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所有城市黑臭水体基本上全部消除。由于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重、资金需求量高、政府部门财政资金不足,难以满足治理要求,而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可以提高水环境治理效率,有效引入社会资本,降低政府治理的风险,因而PPP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市内河黑臭水体的治理。国家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水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外国内的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综述评价
1.3 研究的思路和结构、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和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理论基础分析
2.1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概述
2.2 PPP模式与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的理论基础
2.2.1 公私合作理论(PPP)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1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
2.3.2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
第三章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及PPP模式现状
3.1 我国城市内河黑臭水体现状
3.1.1 地表水质总体略有改善
3.1.2 面临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3.2 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3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模式应用现状
第四章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案例分析
4.1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概况
4.1.1 治理PPP项目概况
4.1.2 治理PPP项目参与主体
4.1.3 治理PPP项目进展情况
4.2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2.1 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4.2.2 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4.3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风险分配框架
4.3.1 风险分配的原则
4.3.2 风险分配机制
4.4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运作方式
4.5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交易结构
4.6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公共监管架构
4.6.1 授权关系
4.6.2 行政监管
4.6.3 履约管理
4.6.4 公众监管
4.7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采购
4.7.1 采购内容
4.7.2 竞价标的及限价
4.8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优势及成效
第五章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5.1 多头管理,协调困难
5.1.1 污染源分布范围广,控制难度大,治理方式多样化且复杂
5.1.2 治理项目的物理边界难以划分,责任边界、权利边界重叠
5.2 治理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政府角色转变困难
5.3 融资结构不合理
5.3.1 融资方式单一,比例不科学
5.3.2 PPP项目还款机制不健全
5.4 风险分配缺乏科学性
5.5 项目考核指标简单,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
5.6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5.6.1 缺少顶层制度设计
5.6.2 缺少国家级的统一的法规制度
5.7 监管体系不健全
5.7.1 缺少监督机构
5.7.2 公众参与度不高
第六章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模式的对策建议
6.1 整合职责,建立健全项目领导机构,统筹管理
6.2 培育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真正完成政府角色转变
6.3 完善治理项目融资结构
6.3.1 拓展融资形式,优化创新治理项目融资结构
6.3.2 合理项目还款机制
6.4 建立建全项目风险分担机制
6.5 完善项目评价体系建设
6.6 完善PPP项目政策法规体系
6.7 加强PPP模式公共监管
6.7.1 成立监管机构,加强多部门联动
6.7.2 鼓励公众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0697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外国内的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综述评价
1.3 研究的思路和结构、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和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理论基础分析
2.1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概述
2.2 PPP模式与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的理论基础
2.2.1 公私合作理论(PPP)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1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
2.3.2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
第三章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及PPP模式现状
3.1 我国城市内河黑臭水体现状
3.1.1 地表水质总体略有改善
3.1.2 面临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3.2 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3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模式应用现状
第四章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案例分析
4.1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概况
4.1.1 治理PPP项目概况
4.1.2 治理PPP项目参与主体
4.1.3 治理PPP项目进展情况
4.2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2.1 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4.2.2 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4.3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风险分配框架
4.3.1 风险分配的原则
4.3.2 风险分配机制
4.4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运作方式
4.5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交易结构
4.6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公共监管架构
4.6.1 授权关系
4.6.2 行政监管
4.6.3 履约管理
4.6.4 公众监管
4.7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采购
4.7.1 采购内容
4.7.2 竞价标的及限价
4.8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PPP项目优势及成效
第五章 南宁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5.1 多头管理,协调困难
5.1.1 污染源分布范围广,控制难度大,治理方式多样化且复杂
5.1.2 治理项目的物理边界难以划分,责任边界、权利边界重叠
5.2 治理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政府角色转变困难
5.3 融资结构不合理
5.3.1 融资方式单一,比例不科学
5.3.2 PPP项目还款机制不健全
5.4 风险分配缺乏科学性
5.5 项目考核指标简单,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
5.6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5.6.1 缺少顶层制度设计
5.6.2 缺少国家级的统一的法规制度
5.7 监管体系不健全
5.7.1 缺少监督机构
5.7.2 公众参与度不高
第六章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模式的对策建议
6.1 整合职责,建立健全项目领导机构,统筹管理
6.2 培育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真正完成政府角色转变
6.3 完善治理项目融资结构
6.3.1 拓展融资形式,优化创新治理项目融资结构
6.3.2 合理项目还款机制
6.4 建立建全项目风险分担机制
6.5 完善项目评价体系建设
6.6 完善PPP项目政策法规体系
6.7 加强PPP模式公共监管
6.7.1 成立监管机构,加强多部门联动
6.7.2 鼓励公众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0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74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