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再生水河道渗透补给下的地下水水质演化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5 20:59
  利用再生水进行地下水人工回补(Managed aquifer recharge,MAR)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引温济潮”工程采用再生水河道渗透方式补给地下水已运行超过10年。为探明长期再生水回补对当地地下水的实际影响,本文基于回补期间的再生水(补给水)和地下水监测数据,通过统计计算、水化学模拟分析等手段,对地下水水质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防范此类MAR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提供一定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MAR使得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3-Ca-Mg型转变为与补给水相同的HCO3-Na型。以Cl-作为天然保守示踪剂,通过基于质量平衡的物理混合公式描绘了各时段补给水与地下水的混合比例关系。地下水中主要离子计算浓度和实测浓度的变化体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混合作用是长期MAR下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主导作用。河道渗透补给未对承压含水层的水质水量产生直接影响。(2)依据地下水和补给水中Cl-浓度之间相关性建立的场地垂向渗透模型,确定了补给水抵达30 m埋深取水层位的垂向水力行程时间约为6.5个...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水人工补给概述
        1.2.2 地下水人工补给的环境优势
        1.2.3 利用再生水回补地下水的潜在风险
        1.2.4 国内再生水河道渗透补给的研究进展
    1.3 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依托项目与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再生水回补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
    2.1 概述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水文地质条件
        2.1.3 水样采集与检测
        2.1.4 数据分析
    2.2 再生水回补对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的影响
        2.2.1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
        2.2.2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影响主导机制
        2.2.3 补给垂向水力行程时间
    2.3 再生水回补对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的影响
        2.3.1 深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
        2.3.2 深层地下水水化学影响机制
    2.4 潜在盐污染风险分析
    2.5 小结
3 回补条件下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行为和潜在影响分析
    3.1 典型污染物的筛选
        3.1.1 地下水水质指标变化情况
        3.1.2 筛选方法
        3.1.3 筛选结果
        3.1.4 污染物的衰减因子
    3.2 氮污染物
        3.2.1 氮污染物的迁移行为特征
        3.2.2 回补对氮污染物衰减的量化
        3.2.3 潜在氮污染风险分析
    3.3 典型金属污染物
        3.3.1 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行为特征
        3.3.2 回补对金属污染物稀释的量化
        3.3.3 潜在典型金属污染风险分析
    3.4 其他潜在风险分析
    3.5 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749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749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2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