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分离、定量、识别及对抗生素的吸附特征

发布时间:2023-03-19 18:24
  纳米颗粒物是指至少在一维上尺寸在1100 nm的晶态或无定形物质,其环境行为近年来已引起环境领域的广泛关注。纳米颗粒物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可与水相中的污染物结合,增强污染物的迁移能力,被认为是影响化学污染物和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没有设置对纳米颗粒物的特殊处理工艺,携带污染物的纳米颗粒物可能会脱离污水处理流程,对水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因此研究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特征及其对其他污染物的载带和吸附作用对于控制水质风险,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城市污水处理厂各阶段出水,对其水中纳米颗粒物进行分离、识别与定量分析,并选择抗生素作为纳米颗粒物的载带与吸附对象,研究污水中不同粒径的纳米颗粒物对于抗生素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以非对称流场流分离技术为核心的污水中纳米颗粒的分离方法及条件优化。实际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分离方法包括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样预处理、非对称流场流分离污水中纳米颗粒物、不同粒径范围纳米颗粒的定量。利用非对称流场流技术优化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分离结果表明:进样量为100μL、水平流流速1 mL/min、...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中纳米颗粒物的种类、来源及环境负效应
        1.1.1 环境中纳米颗粒物的种类
        1.1.2 环境中纳米颗粒物的来源
        1.1.3 纳米颗粒物的环境负效应
    1.2 环境纳米颗粒物的分离
        1.2.1 纳米颗粒物的分离方法
        1.2.2 非对称流场流分离技术的原理
        1.2.3 非对称流场流分离技术的应用
    1.3 纳米颗粒物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1.3.1 人工纳米颗粒物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1.3.2 天然纳米颗粒物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1.3.3 纳米颗粒物与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1.4 研究背景、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分离、定量方法构建及分离条件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3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分离与定量方法构建
        2.3.1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2.3.2 水样的预处理
        2.3.3 AF4 分离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方法构建
        2.3.4 分离条件优化
        2.3.5 样品收集方法构建
        2.3.6 不同粒径范围纳米颗粒物定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污水厂各阶段出水中纳米颗粒物的分离及对抗生素的吸附特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水样来源
        3.2.2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分离方法
        3.2.3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表征方法
        3.2.4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定量方法
        3.2.5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识别方法
        3.2.6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上吸附的抗生素的定量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污水厂各阶段抗生素的含量水平
        3.3.2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分离效果
        3.3.3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表征结果
        3.3.4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定量结果
        3.3.5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的识别结果
        3.3.6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对抗生素的吸附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污水中不同粒径纳米颗粒物对四环素的吸附及影响因素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
        4.2.2 污水中纳米颗粒物等电点的确定
        4.2.3 pH和离子强度对污水纳米颗粒数量分布的影响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污水纳米颗粒的等电点
        4.3.2 pH和离子强度对污水纳米颗粒数量分布的影响
        4.3.3 pH对抗生素在污水纳米颗粒上分布的影响
        4.3.4 离子强度对抗生素在污水纳米颗粒上分布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本文编号:3765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765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4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