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生态服务评价的秦岭北麓甘河流域保护性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2 08:51
  自生态保护相关政策颁布以来,秦岭北麓的生态破坏问题得到了暂时的缓解。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秦岭北麓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只保护,不发展、现状优势资源浪费、公众参与不强、生态保护力度小、政策操作落地难、经济落后等问题,其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张。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甘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扩充框架、公众参与以及生态服务评价理论,结合现状调研、资料收集与问卷调查,对甘河流域生态服务进行评价;分析影响甘河流域生态服务发挥的生态过程,提出基于生态服务评价的甘河流域保护性利用模式。本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及其研究框架进行了概括和说明;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首先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通过对生态服务形成机制的研究构建了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扩充框架,并对公众参与、生态服务评价体系构建理论进行了介绍以及具体应用的解析,最终对以上三大理论进行整合,提出指导全文从理论到实践的操作步骤;第三章为甘河流域生态服务评价部分,为本研究中技术路线的“评价模型”部分,首先对如何识别甘河流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进行了介绍...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秦岭背景
        1.1.2 课题背景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区位
        1.2.2 研究对象概况
        1.2.3 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1.3 研究假设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综述
        1.6.1 生态服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1.6.2 保护性利用国内外研究综述
        1.6.3 评述与展望
    1.7 研究内容
    1.8 研究方法
    1.9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服务及相关概念
        2.1.2 保护性利用概念
    2.2 景观可持续性科学理论及其扩充框架构建
        2.2.1 景观可持续性科学理论介绍
        2.2.2 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扩充框架构建
        2.2.3 在本研究中的应用贡献
    2.3 公众参与理论
        2.3.1 公众参与的认识
        2.3.2 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2.3.3 公众参与的缺陷
        2.3.4 在本研究中的应用贡献
    2.4 生态服务评价体系构建理论
        2.4.1 生态服务评价指标选取
        2.4.2 生态服务评价程序开展
        2.4.3 在本研究中的应用贡献
    2.5 从理论到实践的操作步骤
    2.6 本章小结
3 秦岭北麓甘河流域生态服务评价体系构建
    3.1 甘河流域生态服务的识别方法
        3.1.1 景观格局的识别
        3.1.2 生态过程的识别
        3.1.3 生态服务的识别
    3.2 甘河流域“格局-过程-功能-服务”的关系构建
        3.2.1 河流廊道-过程-功能-服务的关系构建
        3.2.2 耕地基质-过程-功能-服务的关系构建
        3.2.3 园地斑块-过程-功能-服务的关系构建
        3.2.4 林地斑块-过程-功能-服务的关系构建
    3.3 甘河流域生态服务评价
        3.3.1 甘河流域评价指标选取
        3.3.2 甘河流域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3.3 甘河流域生态服务评估方法
    3.4 甘河流域生态服务问题指认
    3.5 本章小结
4 甘河流域“服务-过程”机制分析
    4.1 河流廊道“服务-过程”机制分析
        4.1.1 河流廊道生态服务现状
        4.1.2 河流廊道生态过程分析
    4.2 耕地基质“服务-过程”机制分析
        4.2.1 耕地基质生态服务现状
        4.2.2 耕地基质生态过程分析
    4.3 园地斑块“服务-过程”机制分析
        4.3.1 园地斑块生态服务现状
        4.3.2 园地斑块生态过程分析
    4.4 林地斑块“服务-过程”机制分析
        4.4.1 林地斑块生态服务现状
        4.4.2 林地斑块生态过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甘河流域保护性利用研究
    5.1 河流廊道保护性利用研究
        5.1.1 河流廊道空间格局优化
        5.1.2 河流廊道保护性利用模式的提出
    5.2 耕地基质保护性利用研究
        5.2.1 耕地基质空间格局优化
        5.2.2 耕地基质保护性利用模式的提出
    5.3 园地斑块保护性利用研究
        5.3.1 园地斑块空间格局优化
        5.3.2 园地斑块保护性利用模式
    5.4 林地斑块保护性利用研究
        5.4.1 林地斑块空间格局优化
        5.4.2 林地斑块保护性利用模式的提出
    5.5 生态服务导向的甘河流域保护性利用模式管理优化
        5.5.1 生态服务主导模式的不足
        5.5.2 保护性利用的优化管理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
    6.3 研究不足与扩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 图录
附录-Ⅲ 表录
附录-Ⅳ 现状调研资料汇总



本文编号:3778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778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d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