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液相氧化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2 04:11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燃烧过程会产生S02和NOx等污染物。随着工业发展,燃煤烟气排放量日趋增大,酸雨、臭氧层破坏、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应对日趋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目前最为有效的方式是找到一种可以在我国快速推广应用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液相氧化脱硝技术可以与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石灰石——石膏脱硫法相结合实现同时脱硫脱硝。本文选取过硫酸钠和黄磷乳浊液两种氧化剂进行了相关脱硝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1)过硫酸钠体系脱硝效果较差,且工艺条件要求较高,不适合应用于同时脱硫脱硝过程。而黄磷乳浊液与石灰石——石膏法相结合可以得到较好的同时脱硫脱硝效果,最终确定采用P4/CaCO3体系实现同时脱硫脱硝。 (2)对黄磷诱发产生臭氧过程中臭氧生成规律进行研究发现:黄磷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温度、氧气浓度的增大均有利于臭氧生成速率及生成量的增大。 (3)考察各因素对黄磷乳浊液脱硝过程的影响得出:增大黄磷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氧气浓度,体系脱硝率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基本不变的趋势。体系脱硝率随烟气流量的增大逐渐降低。(4)碳酸钙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体系的脱硝效果。实验确定的最佳氧化脱硝条件为:碳酸...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及排放现状
        1.1.1 SO2和NOx的危害
        1.1.2 SO2和NOx的排放现状
    1.2 SO2及NOx的污染控制技术
        1.2.1 氧化法脱硫脱硝技术
        1.2.2 还原法脱硫脱硝技术
    1.3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1.3.1 吸附/再生法同时脱硫脱硝
        1.3.2 气固催化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1.3.3 吸收剂喷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1.3.4 高能电子活化氧化技术
        1.3.5 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1.4 研究意义、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2 研究内容
2 实验试剂、装置及分析检测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及装置
        2.2.1 模拟烟气的配制
        2.2.2 氧化吸收装置及实验步骤
    2.3 分析及计算方法
        2.3.1 分析方法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脱除效率的计算
3 过硫酸钠脱硝实验研究
    3.1 氧化剂的选择
    3.2 Na2S2O8基本性质及脱硝反应
    3.3 Na2S2O8脱硝正交试验
    3.4 吸收液初始pH值对Na2S2O8体系脱硝效果的影响
    3.5 过硫酸钠脱硝效果随时间的变化
    3.6 过渡金属离子催化对体系脱硝率的影响
        3.6.1 Fe2+离子加入对脱硝效果的影响
        3.6.2 Cu2+离子
        3.6.3 Zn2+离子
    3.7 在最优化条件下过渡金属离子对Na2S2O8体系脱硝效果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4 臭氧生成规律实验研究
    4.1 黄磷诱发产生臭氧原理及臭氧氧化NO的反应
    4.2 黄磷浓度对臭氧产生量的影响
    4.3 反应温度对臭氧生成量的影响
    4.4 气体流速对臭氧生成量的影响
    4.5 搅拌速度对臭氧生成量的影响
    4.6 氧气浓度对臭氧生成量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5 黄磷乳浊液氧化脱硝过程研究
    5.1 黄磷乳浊液氧化脱硝反应
    5.2 黄磷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5.3 反应温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5.4 搅拌速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5.5 氧气浓度对脱硝率的影响
    5.6 烟气流量对脱硝率的影响
    5.7 P4/CaCO3体系脱硝研究
    5.8 本章小结
6 P4/CaCO3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6.1 碳酸钙浆液对SO2的吸收性能及吸收过程中pH变化
    6.2 碳酸钙浆液对不同浓度SO2的吸收效果及反应后pH变化
    6.3 P4/CaCO3同时脱硫脱硝实验
        6.3.1 SO2含量变化对脱硫脱硝的影响
        6.3.2 NO含量变化对脱硫脱硝的影响
        6.3.3 脱除率随时间的变化
    6.4 脱硫脱硝效果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96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796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1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