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减量的SBR工艺动力学参数研究及模型模拟
发布时间:2023-05-14 04:42
本论文是以活性污泥一号模型为理论基础对SBR/OSA工艺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并探讨污泥减量的机理。研究以SBR/OSA工艺为实验组,同时对照SBR工艺,两组装置运行230天其中稳定阶段为后100天。在确保两组装置出水稳定的基础上以SBR工艺为对比计算分析了 SBR/OSA工艺污泥减量效果。本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在确保两组工艺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研究两组工艺的动力学参数,对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探讨污泥减量的原因。同时测定相应的废水组分,选取活性污泥一号模型通过GPS-X模型软件对两组工艺进行校正,之后再进行动态模拟,保证动力学参数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SBR/OSA工艺和SBR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基本达到一级A标准。其中SBR/OSA工艺的污泥表观产率为0.2039gMLSS/gCOD,SBR工艺的污泥表观产率为0.3252gMLSS/gCOD,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污泥减少了 37.3%。(2)采用批量OUR法测定两组工艺的动力学参数。SBR/OSA系统的异养菌产率系数YH为0.8192略大于SBR系统的YH0.8012,两组工艺YH无明显差异。同样两组工艺的异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μma...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OSA污泥减量工艺
1.1.1 OSA工艺的介绍
1.1.2 SBR/OSA工艺的介绍
1.1.3 OSA工艺污泥减量机理
1.2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1.2.1 活性污泥一号模型
1.2.2 活性污泥二号模型
1.2.3 活性污泥2D号模型
1.2.4 活性污泥三号模型
1.2.5 ASMS数学模型的分析比较
1.3 ASM系列模型软件
1.3.1 模型软件的介绍
1.3.2 GPS-X软件的特点和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2 SBR/OSA系统与SBR系统处理效果和污泥减量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污泥培养
2.1.2 实验装置的运行情况
2.1.3 水质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COD去除效果
2.2.2 硝化效果
2.2.3 TP去除效果
2.2.4 污泥浓度
2.3 污泥减量效果
2.4 本章小结
3 动力学参数及废水组分的测定
3.1 试验器材
3.1.1 试验装置
3.1.2 试验用泥
3.2 实验方法
3.2.1 异养菌产率系数YH的测定方法
3.2.2 异养菌的衰减系数bH的测定方法
3.2.3 异养菌的最大比增长速率μmax的测定方法
3.2.4 废水中异养菌XH和自养菌XA的测定方法
3.2.5 溶解惰性有机物Sl的测定方法
3.2.6 易生物降解有机物Ss和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Xs的测定方法
3.2.7 颗粒性惰性有机物Xl的测定方法
3.2.8 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3.3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3.3.1 异养菌产率系数YH的测定
3.3.2 异养菌的衰减系数bH的测定
3.3.3 异养菌的最大比增长速率μmax的测定
3.4 废水组分的测定
3.4.1 异养菌XH和自养菌XA的测定
3.4.2 溶解惰性有机物Sl的测定
3.4.3 易生物降解Ss和慢速生物降解Xs的测定
3.4.4 颗粒性惰性有机物Xl的测定
3.4.5 SNH、SND、SNO、XND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4 SBR工艺和SBR/OSA工艺的模拟
4.1 动力学参数的校核
4. 1.1劳伦斯-麦卡蒂方程
4.1.2 两组实验动力参数的校核
4.2 模拟软件的介绍
4.3 实验的模拟
4.3.1 模型的选择
4.3.2 工艺的布局
4.3.3 模型运行参数的设计
4.3.4 动力学参数和废水组分
4.4 模型的模拟与校正
4.4.1 SBR工艺的动态模拟
4.4.2 SBR/OSA工艺的动态模拟
4.4.3 SBR工艺动态模拟校正
4.4.4 SBR/OSA工艺动态模拟校正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817206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OSA污泥减量工艺
1.1.1 OSA工艺的介绍
1.1.2 SBR/OSA工艺的介绍
1.1.3 OSA工艺污泥减量机理
1.2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1.2.1 活性污泥一号模型
1.2.2 活性污泥二号模型
1.2.3 活性污泥2D号模型
1.2.4 活性污泥三号模型
1.2.5 ASMS数学模型的分析比较
1.3 ASM系列模型软件
1.3.1 模型软件的介绍
1.3.2 GPS-X软件的特点和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2 SBR/OSA系统与SBR系统处理效果和污泥减量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污泥培养
2.1.2 实验装置的运行情况
2.1.3 水质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COD去除效果
2.2.2 硝化效果
2.2.3 TP去除效果
2.2.4 污泥浓度
2.3 污泥减量效果
2.4 本章小结
3 动力学参数及废水组分的测定
3.1 试验器材
3.1.1 试验装置
3.1.2 试验用泥
3.2 实验方法
3.2.1 异养菌产率系数YH的测定方法
3.2.2 异养菌的衰减系数bH的测定方法
3.2.3 异养菌的最大比增长速率μmax的测定方法
3.2.4 废水中异养菌XH和自养菌XA的测定方法
3.2.5 溶解惰性有机物Sl的测定方法
3.2.6 易生物降解有机物Ss和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Xs的测定方法
3.2.7 颗粒性惰性有机物Xl的测定方法
3.2.8 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3.3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3.3.1 异养菌产率系数YH的测定
3.3.2 异养菌的衰减系数bH的测定
3.3.3 异养菌的最大比增长速率μmax的测定
3.4 废水组分的测定
3.4.1 异养菌XH和自养菌XA的测定
3.4.2 溶解惰性有机物Sl的测定
3.4.3 易生物降解Ss和慢速生物降解Xs的测定
3.4.4 颗粒性惰性有机物Xl的测定
3.4.5 SNH、SND、SNO、XND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4 SBR工艺和SBR/OSA工艺的模拟
4.1 动力学参数的校核
4. 1.1劳伦斯-麦卡蒂方程
4.1.2 两组实验动力参数的校核
4.2 模拟软件的介绍
4.3 实验的模拟
4.3.1 模型的选择
4.3.2 工艺的布局
4.3.3 模型运行参数的设计
4.3.4 动力学参数和废水组分
4.4 模型的模拟与校正
4.4.1 SBR工艺的动态模拟
4.4.2 SBR/OSA工艺的动态模拟
4.4.3 SBR工艺动态模拟校正
4.4.4 SBR/OSA工艺动态模拟校正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817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81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