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05 02:49
重金属作为持久性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人体,而金矿区的矿石开采活动以及尾矿的堆积都会向矿区环境输入重金属,对各种环境介质产生污染,因此金矿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 为了明确金矿开采区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本论文以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开采区土壤和主要农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2年4月和2012年10月两次进行野外样品采集,实验室内采用微波消解法对土壤和玉米样品进行消解,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Hg、Cu、Pb、Zn、Cd、Cr、Ni的总含量,并采用改进的BCR形态连续提取法测定各形态的含量。同时采用RBF人工神经网络对区域土壤Hg污染进行等值线拟合,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法对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研究了Hg元素的赋存形态分布以及其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最后对金矿区Hg元素在土壤-玉米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Hg、Pb、Cd、Cr等元素的平均值均超过了土壤背景值,Hg超过了当地土壤背景值10倍以上,Cd超过背景值4倍以上,土壤中最主要的污染重金属为Hg和Cd,全区域的重...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金矿开采与环境污染问题
1.1.2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1.3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1.3.2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3.3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
1.3.4 土壤中重金属在植物体的积累规律
1.3.5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1.3.6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1.3.7 土壤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
1.3.8 土壤-植物重金属形态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2.2.2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2.2.3 典型农作物重金属分布规律
2.2.4 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
2.3 技术路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品采集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样品采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壤及玉米样品分析
4.1 仪器设备与药品试剂
4.1.1 仪器设备
4.1.2 药品试剂
4.2 土壤及玉米重金属全量测定
4.2.1 前处理
4.2.2 仪器校正
4.2.3 ICP-MS工作参数
4.2.4 全量测定
4.3 土壤重金属Hg的形态分析
4.3.1 BCR修正法连续提取
4.3.2 重金属各形态含量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
5.1 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
5.2 土壤中Hg的空间分布特征拟合
5.2.1 拟合方法
5.2.2 拟合结果分析
5.3 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5.3.1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5.3.2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参数及分级
5.3.3 土壤重金属单因子生态危害系数
5.3.4 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壤-玉米系统中Hg的化学形态与生物有效性
6.1 Hg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
6.1.1 土壤中Hg的形态分布
6.1.2 不同形态Hg在表层土壤的分布特征
6.1.3 不同形态Hg在垂直方向的分布特征
6.1.4 土壤有效态Hg含量与总Hg相关性
6.2 土壤-玉米系统中Hg的生物有效性
6.2.1 生物有效性的多种评价指标
6.2.2 Hg的活性系数
6.2.3 玉米样品中Hg含量分析
6.2.4 Hg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本文编号:3831537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金矿开采与环境污染问题
1.1.2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1.3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1.3.2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3.3 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
1.3.4 土壤中重金属在植物体的积累规律
1.3.5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1.3.6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1.3.7 土壤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
1.3.8 土壤-植物重金属形态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2.2.2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2.2.3 典型农作物重金属分布规律
2.2.4 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
2.3 技术路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品采集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样品采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壤及玉米样品分析
4.1 仪器设备与药品试剂
4.1.1 仪器设备
4.1.2 药品试剂
4.2 土壤及玉米重金属全量测定
4.2.1 前处理
4.2.2 仪器校正
4.2.3 ICP-MS工作参数
4.2.4 全量测定
4.3 土壤重金属Hg的形态分析
4.3.1 BCR修正法连续提取
4.3.2 重金属各形态含量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分析
5.1 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
5.2 土壤中Hg的空间分布特征拟合
5.2.1 拟合方法
5.2.2 拟合结果分析
5.3 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5.3.1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5.3.2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参数及分级
5.3.3 土壤重金属单因子生态危害系数
5.3.4 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土壤-玉米系统中Hg的化学形态与生物有效性
6.1 Hg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
6.1.1 土壤中Hg的形态分布
6.1.2 不同形态Hg在表层土壤的分布特征
6.1.3 不同形态Hg在垂直方向的分布特征
6.1.4 土壤有效态Hg含量与总Hg相关性
6.2 土壤-玉米系统中Hg的生物有效性
6.2.1 生物有效性的多种评价指标
6.2.2 Hg的活性系数
6.2.3 玉米样品中Hg含量分析
6.2.4 Hg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本文编号:3831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83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