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环境雌激素生物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5-21 10:08

  本文关键词:环境雌激素生物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种类繁多,来源多样且分布广泛,大量工业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农药类物质已被证实具有雌激素活性。EEs对人体生殖、神经、免疫等系统的生物毒性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Es不仅结合雌激素核受体(nuclear estrogen receptor,n ER),还可以活化雌激素膜受体(membrane estrogen receptor,m ER),干扰正常的雌激素信号通路。本文总结了EEs通过n ER、m ER介导的多种雌激素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信号途径及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综述了在其毒理学作用机理基础上发展的环境样品的雌激素活性评估和EEs混合物的联合作用研究,以期为该类污染物的筛查、风险评估和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环境雌激素 核受体 膜受体 基因组 非基因组 信号通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No.512902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21107131)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No.21437006)
【分类号】:X171.5
【正文快照】: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又称环境类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s),是通过破坏或干扰生物体内天然激素合成、分泌、运输、代谢、结合和降解的过程,从而影响生物体稳定性和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类外源性物质[1]。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敦民;;潜藏的毒物——环境雌激素[J];百科知识;2012年21期

2 杜克久,徐晓白;环境雌激素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0年21期

3 包国章,董德明,李向林,白静仁,沈万斌;环境雌激素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1年05期

4 吴哠飞,郑晓晶,张育辉;环境雌激素对人体和动物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2期

5 房妮;何丽;;环境雌激素对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0期

6 窦大营,赵红卫,姚思德;环境雌激素问题概述[J];科技导报;2001年08期

7 张静;郭少华;;环境雌激素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2年05期

8 杨再福,赵晓祥;环境雌激素对水生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5年01期

9 巨荣菊;张育辉;;雌激素受体在环境雌激素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0年03期

10 刘晶靓;潘学军;黄斌;方锴;高建培;;环境雌激素实验室模拟暴露方法[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利霞;;环境雌激素检测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娟;熊承良;;环境雌激素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及研究进展[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常青;赵泽文;梁志清;;环境雌激素对小鼠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徐顺清;陈田;;环境雌激素的表观遗传效应及健康风险评价[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王华;徐德祥;;食品中环境雌激素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季宇彬;杨文;于蕾;于淼;杨瑛杰;;环境雌激素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张晖;孔繁翔;王世和;于洋;张民;陈美军;谭啸;钱善勤;;环境雌激素联合作用的分析与预测[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静;;具有自身免疫易感性的雌性NZB/NZW F1鼠成年时期环境雌激素暴露对机体免疫系统和自身抗体产生水平的影响[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联芝;陈吉平;梁鑫淼;;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17β-雌二醇吸附脱附的影响[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10 李春花;;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雌激素问题[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琦;“自来水安全”中不能有“忽略不计”[N];西部时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彭芸;指甲油是“藏毒大户”,经常涂抹损害健康[N];中国妇女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全伟;酚类环境雌激素的色谱测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郎朗;水中典型环境雌激素共存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高玉秋;高通量筛选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敏;环境雌激素检测方法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刘莹;典型环境雌激素对九孔鲍胚胎变态发育的急性毒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吴翠琴;真鲷血浆中卵黄蛋白原的柱后荧光衍生检测及其在环境雌激素生物标志物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6年

7 江明;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环境雌激素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周焕英;几种典型环境雌激素检测的双层类脂膜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9 曾红燕;环境雌激素的色谱测定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再生水体中环境雌激素的转化机理和影响因素[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赵洋甬;基于重组基因酵母的环境雌激素测定的影响因子和质量控制[D];天津大学;2014年

3 付红娜;乳制品中环境雌激素的新型样品预处理方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4 张丽娟;环境雌激素混合物效应模型分析[D];东南大学;2016年

5 岳强;环境雌激素降解及检测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王娟;环境雌激素联合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敏璐;湖南省居民常食水果中环境雌激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姗姗;环境雌激素对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滕卫林;杭州市售食品环境雌激素的调查[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董祥芝;复杂样品环境雌激素前处理技术及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雌激素生物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83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0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