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源系统剩余污泥碳源化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7 13:37
在低碳源污水生物除磷脱氮系统中,由于碳源匮乏致使生物除磷脱氮效果普遍较差。为了实现达标排放,投加外碳源提高生物脱氮、后置化学除磷就成为了低碳源污水处理厂最为常见的应急措施,宏观上呈现出低碳源污水厂的运行成本普遍较高的状态。因此,将污水厂剩余污泥中的生物有机质进行碳源化转化,补充生物除磷脱氮的碳源,对提高低碳源污水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受细胞壁的影响,污泥直接水解酸化的碳源化效率通常较低。为此,论文拟采用碱、热、超声波三种物理化学方式对剩余污泥细胞进行破解预处理,研究不同破解方法处理后的剩余污泥的水解酸化碳源化转化效果,为污泥碳源化转化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①碱处理过程的前4h内,污泥破解效果明显,pH值显著下降,污泥上清液中SCOD、TN、氨氮、TP浓度随时间增加趋势明显,碱处理进行4h后,各指标趋于稳定。选用0.020.8gNaOH/gTS之间的5个投碱量进行试验,随着投碱量的增加,污泥破解效果逐渐增强,污泥溶出SCOD浓度基本趋于稳定时,投碱量由小到大对应的污泥上清液中SCOD浓度分别为:682、1590、3392、51...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
1.2 脱氮除磷及碳源消耗
1.2.1 生物脱氮
1.2.2 生物脱磷
1.2.3 同步脱氮除磷及存在问题
1.2.4 脱氮除磷新技术发展概况
1.3 污泥水解酸化
1.3.1 水解酸化的原理
1.3.2 污泥水解酸化的应用
1.3.3 污泥水解酸化存在的问题
1.4 污泥破解技术
1.4.1 酸碱法
1.4.2 加热法
1.4.3 超声波法
1.4.4 其它污泥破解技术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
1.5.2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5.3 课题来源
2 试验装置及研究方法
2.1 污泥来源
2.2 试验内容及方法
2.2.1 不同方法破解剩余污泥效果研究
2.2.2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特性研究
2.3 测试指标及方法
3 剩余污泥破解效果研究
3.1 碱处理破解剩余污泥效果研究
3.1.1 污泥 pH 值变化规律
3.1.2 溶出 SCOD 效果分析
3.1.3 污泥 VS 降解过程
3.1.4 污泥上清液 N 浓度变化规律
3.1.5 污泥上清液 P 浓度变化规律
3.1.6 污泥上清液 C/N、C/P 变化规律
3.2 热处理破解剩余污泥效果研究
3.2.1 污泥 pH 值变化规律
3.2.2 溶出 SCOD 效果分析
3.2.3 污泥 VS 降解过程
3.2.4 污泥上清液 N 浓度变化规律
3.2.5 污泥上清液 P 浓度变化规律
3.2.6 污泥上清液 C/N、C/P 变化规律
3.3 超声波破解剩余污泥效果研究
3.3.1 污泥 pH 值变化规律
3.3.2 溶出 SCOD 效果分析
3.3.3 污泥 VS 降解过程
3.3.4 污泥上清液 N 浓度变化规律
3.3.5 污泥上清液 P 浓度变化规律
3.3.6 污泥上清液 C/N、C/P 变化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特性研究
4.1 试验条件的确定
4.2 污泥沉降性能变化
4.3 污泥 PH 值变化规律
4.4 污泥 VS 降解过程
4.5 污泥发酵液 SCOD 和 VFAS 变化过程
4.5.1 SCOD 变化规律
4.5.2 VFAs 变化规律
4.5.3 VFAs/SCOD 变化规律
4.6 污泥发酵液 N、P 浓度变化过程
4.6.1 TN、氨氮变化规律
4.6.2 TP 变化规律
4.6.3 C/N、C/P 比值变化规律
4.6.4 VFAs/N、VFAs/P 比值变化规律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报和获批的专利
本文编号:3975671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特征
1.2 脱氮除磷及碳源消耗
1.2.1 生物脱氮
1.2.2 生物脱磷
1.2.3 同步脱氮除磷及存在问题
1.2.4 脱氮除磷新技术发展概况
1.3 污泥水解酸化
1.3.1 水解酸化的原理
1.3.2 污泥水解酸化的应用
1.3.3 污泥水解酸化存在的问题
1.4 污泥破解技术
1.4.1 酸碱法
1.4.2 加热法
1.4.3 超声波法
1.4.4 其它污泥破解技术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
1.5.2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5.3 课题来源
2 试验装置及研究方法
2.1 污泥来源
2.2 试验内容及方法
2.2.1 不同方法破解剩余污泥效果研究
2.2.2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特性研究
2.3 测试指标及方法
3 剩余污泥破解效果研究
3.1 碱处理破解剩余污泥效果研究
3.1.1 污泥 pH 值变化规律
3.1.2 溶出 SCOD 效果分析
3.1.3 污泥 VS 降解过程
3.1.4 污泥上清液 N 浓度变化规律
3.1.5 污泥上清液 P 浓度变化规律
3.1.6 污泥上清液 C/N、C/P 变化规律
3.2 热处理破解剩余污泥效果研究
3.2.1 污泥 pH 值变化规律
3.2.2 溶出 SCOD 效果分析
3.2.3 污泥 VS 降解过程
3.2.4 污泥上清液 N 浓度变化规律
3.2.5 污泥上清液 P 浓度变化规律
3.2.6 污泥上清液 C/N、C/P 变化规律
3.3 超声波破解剩余污泥效果研究
3.3.1 污泥 pH 值变化规律
3.3.2 溶出 SCOD 效果分析
3.3.3 污泥 VS 降解过程
3.3.4 污泥上清液 N 浓度变化规律
3.3.5 污泥上清液 P 浓度变化规律
3.3.6 污泥上清液 C/N、C/P 变化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特性研究
4.1 试验条件的确定
4.2 污泥沉降性能变化
4.3 污泥 PH 值变化规律
4.4 污泥 VS 降解过程
4.5 污泥发酵液 SCOD 和 VFAS 变化过程
4.5.1 SCOD 变化规律
4.5.2 VFAs 变化规律
4.5.3 VFAs/SCOD 变化规律
4.6 污泥发酵液 N、P 浓度变化过程
4.6.1 TN、氨氮变化规律
4.6.2 TP 变化规律
4.6.3 C/N、C/P 比值变化规律
4.6.4 VFAs/N、VFAs/P 比值变化规律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报和获批的专利
本文编号:3975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97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