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乙酰胺类低共熔离子液体的性质及其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02-10 19:48
  随着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SO2吸收剂展现了独特的优势。本课题在现有离子液体的研究基础之上,制备出了一系列新型乙酰胺-无机盐类低共熔离子液体(乙酰胺-无机盐EILs),并研究了乙酰胺类低共熔离子液体的性质及其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本文制备的乙酰胺-无机盐EILs,包括乙酰胺–硫氰酸钾、乙酰胺–硫氰酸钠、乙酰胺–硫氰酸铵、乙酰胺-氯化锂和乙酰胺-氯化锌。测定了这5个乙酰胺-无机盐EILs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熔点、热分解温度、密度、电导率和粘度。确定了乙酰胺-无机盐EILs的最佳配比,分析并总结了性质变化规律,拟合出了相应方程。 研究了乙酰胺-无机盐EILs的SO2吸收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并分析了吸收机理。结果表明,乙酰胺-无机盐EILs对SO2的吸收量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降低。乙酰胺-硫氰酸盐类的EILs的吸收量要大于乙酰胺-碱金属卤化物。在乙酰胺-无机盐类EILs中,乙酰胺-硫氰酸钾EILs对SO2的吸收性能良好(20℃,0.588g/g),粘度较低,循环使用性能好,是极有前景的SO2吸收剂。 由于水是公认的绿色溶剂,同时也是离子液体中不可或缺的杂质,会影响离...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低共熔离子液体概述
        1.1.1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由来
        1.1.2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种类
        1.1.3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性质
        1.1.4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应用
    1.2 离子液体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制备及性质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步骤
            2.1.3.1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制备
            2.1.3.2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表征
            2.1.3.3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性质测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熔点
        2.2.2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热分解温度
        2.2.3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反应原理
        2.2.4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密度
        2.2.5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电导率
        2.2.6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粘度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 SO2吸收性能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步骤
            3.1.3.1 低共熔离子液体吸收 SO2
  •             3.1.3.2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选择性吸收实验
                3.1.3.3 低共熔离子液体的回收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温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3.2.2 组分配比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3.2.3 循环使用性能
            3.2.4 吸收机理
            3.2.5 选择吸收性
            3.2.6 与常见离子液体对 SO2吸收量的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分对低共熔离子液体的影响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步骤
                4.1.3.1 水溶液的制备
                4.1.3.2 水溶液的性质测定
                4.1.3.3 水溶液的 SO2吸收及回收实验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水溶液的密度
            4.2.2 水溶液的粘度
            4.2.3 水溶液的电导率
            4.2.4 水含量对 SO2吸收量的影响
            4.2.5 温度对水溶液的 SO2吸收量的影响
            4.2.6 循环使用实验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32985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4032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