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南四湖湖滨带生态质量与功能区划

发布时间:2017-06-14 03:05

  本文关键词:南四湖湖滨带生态质量与功能区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湖滨带指的是湖泊与陆地生态系统间的生态过渡带,能够作为水陆生态系统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的桥梁与纽带,能够保障周围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以及功能的正常发挥。但是近年来湖泊及其周围地区被持续开发与利用,人为干扰对于湖滨带的影响逐渐加大,湖滨带生态系统被破坏已经变为全球普遍现象。由于湖滨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因此不同的湖滨带需要不同的修复方案,对其进行功能区划是恢复与重建的基础,而对湖滨带类型的划分以及敏感性的分析必将有助于对其进行生态质量评估与功能区划,同时也有助于湖滨带的恢复与重建。南四湖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在作为省内最大淡水湖泊与主要水源地的同时,还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重要调蓄枢纽。其优越的位置与区域条件,决定了人类活动的干扰必定很强。自1980年以来,湖区污染加剧,水质逐年恶化,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急需进行恢复与重建。但目前对南四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体治理、湿地恢复与重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以及旅游开发等几个方面,而对南四湖湖滨带的整体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南四湖湖滨带的类型划分以及敏感性分析鲜少见到。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对南四湖流域全部岸段湖滨带的实地调查,选取适当的分类指标,利用GIS技术对南四湖湖滨带类型划分进行探索性研究,构建出了适用于南四湖湖滨带的二级分类体系。并对各类型湖滨带进行了长度统计与特征分析,选取了农林草型湖滨带作为示范样带,河口型、单农型以及具有建设用地的湖滨带作为首先进行修复的湖滨带类型。综合研究发现南四湖湖滨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景观破碎化现象,急需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同时构建出了南四湖湖滨带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分析了选定的59个研究位点的生态敏感性。将各研究位点所有因子得分叠加求和后得到了各研究位点的生态敏感性综合得分。之后再次结合GIS技术对南四湖湖滨带进行了功能区划,将南四湖湖滨带划分为三大功能区,既高、中、低三类生态敏感性区域。综合以上可知,南四湖湖滨带生态敏感性还处在相对较高水平,总的分布规律是西南高,中部低,中敏感性区域广泛分布。此研究结果与南四湖湖滨带类型划分结果相比较大致相符。最后以区划结果为基础设计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湖滨带的生态修复方案,以期为南四湖的生态修复提供基础。对湖滨带类型的划分以及生态敏感性的分析可以提高生态修复的研究与重建效率,为湖滨带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另外此研究还能为其他类似湖泊的湖滨带类型划分、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质量评估以及功能区划等研究工作发挥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湖滨带 类型划分 生态敏感性分析 功能区划 南四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1.1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第1章 绪论14-24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5-16
  • 1.2.1 研究内容15-16
  • 1.2.2 技术路线16
  • 1.3 湖滨带研究进展16-18
  • 1.4 生态敏感性分析研究进展18-20
  • 1.5 生态质量与功能区划研究进展20-24
  • 1.5.1 生态质量研究进展20-21
  • 1.5.2 功能区划研究进展21-24
  • 第2章 研究区域24-32
  • 2.1 南四湖自然概况24-28
  • 2.1.1 地理位置24-25
  • 2.1.2 地质地貌25-26
  • 2.1.3 气候条件26-27
  • 2.1.4 水系水文27-28
  • 2.1.5 生物资源28
  • 2.2 南四湖社会概况28-30
  • 2.2.1 行政区划与人口28-29
  • 2.2.2 经济发展29-30
  • 2.2.3 交通条件30
  • 2.2.4 自然资源30
  • 2.3 南四湖湖滨带现状30-32
  • 2.3.1 南四湖湖滨带特点30-31
  • 2.3.2 南四湖湖滨带生态问题31-32
  • 第3章 南四湖湖滨带类型划分32-44
  • 3.1 研究区范围的确定32
  • 3.2 分类指标的选取32-33
  • 3.2.1 地形地貌32
  • 3.2.2 土地利用方式32-33
  • 3.3 基于GIS的划分方法33-35
  • 3.3.1 数据来源33-34
  • 3.3.2 遥感数据预处理34-35
  • 3.3.3 分类方法35
  • 3.4 类型划分结果35-44
  • 3.4.1 不同类型湖滨带的分布35-37
  • 3.4.2 不同类型湖滨带的长度统计37-39
  • 3.4.3 不同类型湖滨带的特征分析39-44
  • 第4章 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功能区划44-60
  • 4.1 研究位点的布设44
  • 4.2 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44-49
  • 4.2.1 指标的选择44-47
  • 4.2.2 指标的赋值47-49
  • 4.3 基于GIS的生态敏感性分析方法49-51
  • 4.3.1 第二次野外调查49-50
  • 4.3.2 敏感性分析方法50-51
  • 4.4 南四湖湖滨带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51-54
  • 4.5 南四湖湖滨带功能区划54-60
  • 4.5.1 各功能区空间分布56-57
  • 4.5.2 各功能区特征分析57-60
  • 第5章 生态修复和保护方案60-70
  • 5.1 不同功能区湖滨带生态修复和保护方案60-63
  • 5.1.1 高生态敏感性区域60-61
  • 5.1.2 中生态敏感性区域61-62
  • 5.1.3 低生态敏感性区域62-63
  • 5.2 不同类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和保护方案63-70
  • 5.2.1 河口型湖滨带64-65
  • 5.2.2 具有农业用地的湖滨带65-67
  • 5.2.3 具有渔业用地的湖滨带67-68
  • 5.2.4 具有建设用地的湖滨带68-70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70-74
  • 6.1 结论70-71
  • 6.1.1 南四湖湖滨带类型划分70
  • 6.1.2 南四湖湖滨带生态敏感性分析70
  • 6.1.3 南四湖湖滨带功能区划70-71
  • 6.1.4 南四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和保护方案71
  • 6.2 展望71-74
  • 6.2.1 湖滨带类型划分71
  • 6.2.2 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的选取71-72
  • 6.2.3 功能区划72
  • 6.2.4 生态修复和保护方案72
  • 6.2.5 误差分析72-74
  • 附录74-76
  • 参考文献76-82
  • 致谢82-8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杰;金相灿;胡社荣;胡小贞;年跃刚;;湖滨带类型划分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7期

2 颜昌宙,金相灿,赵景柱,邓红兵,许秋瑾;湖滨带的功能及其管理[J];生态环境;2005年02期

3 王洪君;王为东;尹澄清;潘宏凯;卢金伟;;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4 张小刚;汪晶晶;;湖滨带深度处理技术实验研究[J];科技资讯;2009年21期

5 王莹;冯育青;阮宏华;;太湖东岸湖滨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主要化学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周丹丹;吴文卫;;湖滨带基底修复工程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7 尹延震;储昭升;赵明;李泽坤;叶碧碧;金相灿;;洱海湖滨带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8 肖宏现;;剑湖湿地湖滨带功能效益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9 厉恩华;王学雷;蔡晓斌;王晓艳;赵素婷;;洱海湖滨带植被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泊科学;2011年05期

10 李春华;叶春;赵晓峰;王秋光;陈小刚;孔祥龙;卢少勇;徐东炯;陈桥;;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驰;周念来;康玉辉;苗滕;;论湖滨带对延缓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王超;郝宇驰;陈海英;张晴波;;洱海东区陡岸湖滨带生境问题的诊断[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C];2013年

3 邓婷婷;叶春;李春华;;我国湖滨带的现状及其生态修复研究进展[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南箔;李波;杨琳琳;卢书兵;;滇池湖滨带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影响分析[A];中国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C];2012年

5 张蕊;曹蓉;叶春;李春华;朱琼芳;;太湖湖滨带兼性厌氧菌的筛选及优势菌种性质的鉴定[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海阔;大理今年修复70公里洱海湖滨带[N];云南科技报;2009年

2 记者 勾六零;大理市不断丰富“洱海经验”内涵[N];大理日报(汉);2007年

3 刘东征 田桂平;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为洱海水专项勘测护航[N];中国水利报;2010年

4 记者 涂序波;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N];大理日报(汉);2006年

5 通讯员 王灵峡;洱海湖滨带面源污染负荷得到削减[N];大理日报(汉);2007年

6 本报记者 马波;洱海擦亮“眼睛”行动[N];科技日报;2003年

7 特约记者 杨银华;洱源县为洱海构筑生态新屏障[N];大理日报(汉);2008年

8 通讯员 熊国忠 石磊;洱海保护实施“六大工程”见实效[N];大理日报(汉);2006年

9 郑劲松;云南省政府实施紧急治理措施[N];科技日报;2004年

10 本报通讯员 赵红;洱海自然湖泊景观效应初现[N];大理日报(汉);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佳;星云湖南岸湖滨带景观规划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贺静;乌梁素海湖滨带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3 宋佳;博斯腾湖滨带不同年龄柽柳日光合作用差异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4 孙淑霞;南四湖湖滨带生态质量与功能区划[D];山东大学;2016年

5 芮艳兰;滇池湖滨带浅层地下水脱氮技术中试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徐守国;滇西北典型高原湿地保护区湖滨带功能效益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7年

7 尹延震;洱海湖滨带环境特征与海菜花恢复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王长春;洱海湖滨带生物质与氮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卜卫志;无锡太湖不同类型湖滨带缓冲效果及其界定[D];江南大学;2013年

10 焦伟;湖泊湖滨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南四湖湖滨带生态质量与功能区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8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448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