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本文关键词: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摘要】:【目的】为了揭示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C、N、P含量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科学支撑石漠化治理。【方法】选取西南喀斯特典型石漠化生态系统贵州贞丰--关岭花江石漠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论】(1)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0~15 cm)的C、N、P含量均值分别为(44.85±11.22)、(3.22±0.82)、(1.17±0.35)g/kg;C∶N、C∶P、N∶P比值分别为(3.17±1.35)、(43.09±16.49)、(14.01±3.62)。(2)无石漠化环境的土壤C、N含量显著高于石漠化环境土壤,但P含量无显著差异。(3)土壤C、N、P含量及比值等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受到地形、地貌、土壤母质以及成土的因素影响较大,受到植被、凋落物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C、N、P等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提供了工作基础,同时为科学治理石漠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碳氮比 碳磷比 氮磷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136) 贵州省社会发展攻关计划课题(黔科合SZ[2014]3036号)
【分类号】:X171;X144
【正文快照】: 喀斯特地区由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复杂的人地系统,加上历史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1-3],使喀斯特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是生态环境遭破坏后形成的石漠化[4]。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处于世界三大集中连片喀斯特发育区之一的东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涛 ,谢云华;滇东高原的石漠化治理[J];国土绿化;2004年01期
2 卢燕 ,周业生;罗城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探讨[J];广西林业;2005年05期
3 彭钊;;治理石漠化 保护珠江源[J];前进论坛;2006年06期
4 臧海恩;;来宾市石漠化治理初见成效[J];广西林业;2006年04期
5 徐琨琳;;广西石漠化危害与治理对策[J];矿产与地质;2006年Z1期
6 卢彪;杨明刚;;关岭自治县花江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7 农胜奇;;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及治理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07年03期
8 宋维峰;;我国石漠化现状及其防治综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5期
9 杨成波;王震洪;;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年05期
10 张周来;王军伟;;变石漠化为绿水青山[J];中国民族;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精心组织 真抓实干 扎实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A];中国西南石山地区第四次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罗娅;;石漠化治理—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与变迁[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曾庆良;郝菊海;;毕节生态试验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但文红;彭思涛;;农村生计模式变迁与石漠化治理政策调整研究——以紫云县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罗桂湘;;广西石漠化及其气候因素初探[A];2006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建华;邓琴;丁卫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治理[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7 李克斌;;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温远光;陈放;朱宏光;赖家业;刘京涛;吴庆标;;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梁建平;许奇聪;;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10 唐明榜;杨元熙;;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王成;大西南石漠化扩至11万平方公里[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郑北鹰;石漠化不容漠视[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银雁 通讯员 蒋为民;石漠化:广西生态头号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景应忠;石漠化,谁给贵州出的难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李育材;关于我国西南部地区石漠化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8 黄明政;贵州治理石漠化生态改善[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9 记者 雷隆隆;湖南石漠化成因摸清[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颜明华 实习生 刘宇;直面石漠化[N];重庆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德炉;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皇甫江云;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石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王德光;基于系统理论的小流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素红;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瑞玲;贵州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自然背景及其空间地域分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卢红梅;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谭秋;不同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因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起伟;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璞;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石漠化调查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牛海波;基于遥感技术在广西忻城县石漠化调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刘海龙;面向对象的石漠化遥感监测及过程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丽苹;基于MODIS数据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杨航;基于RS华蓥市岩溶地区石漠化信息提取与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谢攀;湖南省吉首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伟;石漠化治理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马一琳;南宁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10 池永宽;石漠化治理中农草林草空间优化配置技术与示范[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16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51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