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怠速排放对社区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4 05:16
本文关键词:机动车怠速排放对社区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
【摘要】:机动车怠速排放是一种污染性的排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社区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集中了大量的居民和机动车,怠速排放对居民的影响更大。在节能减排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机动车怠速排放对社区大气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分析了机动车对社区环境的影响以及机动车排放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怠速分为原地怠速和拥堵怠速,定性分析了机动车怠速的危害,总结了暖机怠速、等人怠速、出入口怠速三种社区常见的机动车怠速情形。其次,本文分析了分析了驾驶员行为、温度、湿度、交通状况等机动车怠速排放影响因素,发现驾驶员行为是一种人为因素,可以通过提高驾驶员停车熄火的意识来减少社区内机动车怠速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小型汽车,提出了适用于社区机动车怠速排放量和燃油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再次,本文以交大家属区内机动车怠速情况为案例。针对交大家属区内机动车怠速较严重的区域——交大附小和社区的两个出入口,利用计算公式,本文分别计算了这三个区域内早晚高峰期时的怠速排放量和燃油消耗量。根据计算结果发现,交大附小家长驾驶机动车怠速的比例为10%,西北门交通量少,污染物浓度均达到了标准,但是短时间产生的污染物仍然对学生、居民产生了健康危害。东南门进出口怠速情况最为严重,CO浓度为21.48mg/m3,HC浓度为1.63 mg/m3, NOx浓度为532.52μg/m3,都超过了各浓度的限定值。由此可见,东南门出入口机动车怠速排放情况严重,亟待改善。最后,以交大家属区为例,本文从交通规划和政策两方面对社区减排提出了措施。根据重新规划交通流线、使用机动车新型技术(自动启停技术、电动车)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社区内减排效果较明显。因此,社区规划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社区的机动车数量以及机动车流线走向,对社区交通进行合理规划;政府要加强新机动车技术的推进并积极推广;驾驶员应提高自身意识,在驾驶时自觉改变驾驶行为,减少机动车怠速排放。
【关键词】:怠速 社区 机动车 排放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92;X734.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2
- 1.2.1 国内外反怠速现状及措施13-16
- 1.2.2 机动车交通污染及其排放模型研究16-21
- 1.2.3 低碳社区21-22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2-25
- 1.3.1 研究内容22-23
- 1.3.2 技术路线23-25
- 2 社区内机动车怠速排放情况分析25-33
- 2.1 社区概念25-27
- 2.1.1 社区25-26
- 2.1.2 社区环境26-27
- 2.2 机动车对社区环境的影响及排放因素分析27-29
- 2.2.1 机动车对社区环境的影响分析27
- 2.2.2 社区内机动车排放因素分析27-29
- 2.3 怠速的基本介绍29-32
- 2.3.1 怠速的概念及分类29
- 2.3.2 机动车怠速的危害29-31
- 2.3.3 社区内常见怠速情形31-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3 机动车怠速排放因素分析及排放计算方法33-43
- 3.1 机动车怠速排放因素分析33-36
- 3.2 机动车怠速工况下尾气排放计算方法36-41
- 3.2.1 尾气排放计算相关说明36-37
- 3.2.2 计算参数的确定37-39
- 3.2.3 机动车怠速排放计算方法39-41
- 3.3 怠速燃油消耗量及其经济损失计算41-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4 交大家属区怠速机动车案例分析43-69
- 4.1 交大家属区概况43-44
- 4.2 家属区调查设计方案44-45
- 4.3 交大附小机动车怠速排放计算45-54
- 4.3.1 机动车怠速情况46-48
- 4.3.2 机动车怠速排放及油耗计算48-52
- 4.3.3 交大附小机动车怠速情况小结52-54
- 4.4 家属区出入口机动车怠速排放计算54-67
- 4.4.1 家属区出入口机动车怠速情况54-59
- 4.4.2 家属区西北门机动车怠速排放及油耗计算59-62
- 4.4.3 家属区东南门机动车怠速排放及油耗计算62-66
- 4.4.4 家属区出入口机动车怠速情况小结66-67
- 4.5 本章小结67-69
- 5 社区机动车怠速减排措施69-77
- 5.1 交通引导69-72
- 5.2 政策引导72-75
- 5.2.1 应用新机动车技术减排72-75
- 5.2.2 加强法规宣传和执行75
- 5.3 本章小结75-77
- 6 结论77-79
- 6.1 主要研究工作与主要结论77-78
-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3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3-87
- 学位论文数据集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朝;顾雪平;;应用变异系数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风电场综合评价[J];电网技术;2014年10期
2 李允平;;车辆使用特性与排放特性的关系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黄建彰;刘永红;程晓梅;李红霞;赖迪智;;基于COPERT Ⅳ模型的机动车PM_(2.5)排放来源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4 王晓宁;刘海洋;李亭慧;邓可;;CMEM用于我国柴油公交车排放计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5 董红召;徐勇斌;陈宁;;基于IVE模型的杭州市机动车实际行驶工况下排放因子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1年12期
6 叶昌东;周春山;;低碳社区建设框架与形式[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08期
7 薛佳平;田伟利;张清宇;;杭州市机动车NO_x排放清单的建立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8 荣英飞;张纪鹏;霍炜;王德昌;;青岛市机动车排放源强与排放量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0年02期
9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社区及其实践[J];城市问题;2008年10期
10 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516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51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