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铁氧化物及其腐殖质复合体对六价铬的吸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7:05

  本文关键词:铁氧化物及其腐殖质复合体对六价铬的吸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吸附 六价铬 铁氧化物 腐殖质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其中,六价铬因为其具有潜在致癌性、对环境的持久危害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环境被Cr(VI)污染后,水体以及土壤中Cr(VI)的迁移转化行为对于环境监测以及污染的评估显得格外重要。本论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两种常见的铁氧化物(磁铁矿和赤铁矿),一方面利用这两种铁矿作为吸附材料,对影响吸附Cr(VI)的几种因素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将其投入到两种腐殖质溶液(腐植酸溶液和富里酸溶液)之中,制备了几种自然界中常见的吸附态有机-无机复合体:磁铁矿腐植酸复合体(MH)、磁铁矿富里酸复合体(MF)、赤铁矿腐植酸复合体(HH)和赤铁矿富里酸复合体(HF)。利用这些复合体与Cr(VI)相互作用,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和吸附机制对其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水热法制备的磁铁矿和赤铁矿两者形貌相似,均为直径约为10 nm的球状颗粒,且均以介孔为主,但是磁铁矿和赤铁矿的比表面积以及微孔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赤铁矿的比表面积大于磁铁矿,但是微孔面积要远小于磁铁矿;另一方面,腐植酸和富里酸表面的官能团区别明显:两者都含有特有的官能团,但是富里酸的官能团种类更加繁多。2.通过研究磁铁矿和赤铁矿对Cr(VI)的吸附因素发现:pH对磁铁矿和赤铁矿吸附Cr(VI)的影响最大,虽然在pH值较低时,两者对Cr(VI)的吸附量差别较小,但随着pH值的升高,赤铁矿对Cr(VI)的吸附效果要远优于磁铁矿。另外,当pH值大于磁铁矿和赤铁矿的等电点时,两者对Cr(VI)仍有一定量的吸附,可见物理吸附不是主导作用。通过考察离子强度对磁铁矿和赤铁矿吸附Cr(VI)影响,发现两种铁矿在不同的离子强度下,吸附效果变化不是很明显,有可能是形成了内圈复合体结构。当吸附剂投加量增加时,两种铁矿对Cr(VI)吸附量增大,但是吸附剂利用率降低。3.在制备复合体的过程中,发现赤铁矿对腐植酸和富里酸的吸附量大于磁铁矿对腐植酸和富里酸的吸附量,进一步表明赤铁矿的吸附性能优于磁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对富里酸的吸附量均要远大于腐植酸,反映了两种腐殖质中,富里酸的吸附性能可能优于腐植酸,这可能源于其表面丰富的官能团。制备的四种复合体的等电点相近,但都远远低于磁铁矿和赤铁矿,这是由于复合体表面主要为腐植酸或者富里酸。虽然四种复合体的等电点相近,但是对Cr(VI)的吸附效果差别明显,这也说明其中存在化学吸附作用。两种铁矿被腐殖质包裹后的形成的复合体,对Cr(VI)的吸附效果变化趋势不同。4.铁矿及其复合体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不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BET和Freundlich模型对铁矿及其复合体吸附Cr(VI)等温线拟合较好,Temkin模型拟合相对较差。通过对拟合的数据发现,所有实验组对Cr(VI)的吸附都是自发的,且都在吸附剂表面进行,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同时存在,但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除赤铁矿腐植酸复合体(HH)对Cr(VI)的吸附过程外,其余实验组对Cr(VI)的吸附均属于放热反应。相比于采用纯铁氧化物的传统方法,本研究将环境中非常广泛存在的一种有机-无机复合体——铁氧化物腐殖质复合体作为研究对象,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出铁氧化物在真实环境中对六价铬的迁移转化行为,为六价铬的污染防治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吸附 六价铬 铁氧化物 腐殖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O647.3
【目录】:
  • 摘要5-7
  • Abst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铬污染简介11-14
  • 1.1.1 概述11-12
  • 1.1.2 六价铬污染现状12-13
  • 1.1.3 六价铬污染的修复13-14
  • 1.2 吸附理论概述14-16
  • 1.2.1 吸附作用14-15
  • 1.2.2 影响吸附的因素15-16
  • 1.3 有机-无机复合体16-17
  • 1.3.1 有机-无机复合体结合机理16-17
  • 1.3.2 复合体性质17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17-19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17-18
  • 1.4.2 研究内容18
  • 1.4.3 技术路线18-19
  • 第二章 铁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和腐殖质的结构19-29
  • 2.1 引言19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19-21
  • 2.2.1 实验材料19-20
  • 2.2.2 实验方法20-21
  • 2.3 结果与讨论21-27
  • 2.3.1 腐植酸和富里酸的组成与结构21-22
  • 2.3.2 磁铁矿和赤铁矿的表征22-27
  • 2.4 本章小结27-29
  • 第三章 铁氧化物对Cr(VI)的吸附特性研究29-39
  • 3.1 引言29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29-33
  • 3.2.1 实验材料29-30
  • 3.2.2 实验方法30-33
  • 3.2.3 数据处理33
  • 3.3 结果与讨论33-38
  • 3.3.1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33-34
  • 3.3.2 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34-36
  • 3.3.3 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36-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铁氧化物腐殖质复合体与Cr(VI)的相互作用研究39-65
  • 4.1 引言39-40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40-47
  • 4.2.1 实验材料40-41
  • 4.2.2 实验方法41-44
  • 4.2.3 数据处理44-47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47-64
  • 4.3.1 铁氧化物对腐殖质的吸附47-48
  • 4.3.2 包裹腐殖质的铁氧化物吸附Cr(VI)动力学研究48-50
  • 4.3.3 包裹腐殖质的铁氧化物吸附Cr(VI)等温线研究50-59
  • 4.3.4 包裹腐殖质的铁氧化物吸附Cr(VI)热力学研究59-60
  • 4.3.5 包裹腐殖质的铁氧化物吸附Cr(VI)吸附机制研究60-64
  • 4.4 本章小结64-65
  • 结论与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7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国舜,廖立兵,胡鸿佳;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J];矿物岩石;2005年03期

2 蔡伟平,谭铭,汪国忠,张立德;银/二氧化硅介孔复合体的制备[J];科学通报;1997年02期

3 苏德纯,邹凤春,张福锁;腐殖酸-铁-磷三元复合体在植物磷、铁营养中的作用[J];腐植酸;1999年01期

4 王允夫,丸野重雄;HAP的玻璃-钛复合体的开发和生体适应性(续)[J];玻璃与搪瓷;1990年04期

5 胡初潜;高温循环对SiC/Ti复合体机械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1993年01期

6 张长拴,李志勋,张乐,杨吉湍,白玉白,李铁津;超细纳米TiO_2/Al_2O_3复合体的制备及其组成分布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年04期

7 黄擎;李发生;汪群慧;;对几种典型土壤中粘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初步表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8 何群;;日本关于腐殖质粘土复合体的一些研究[J];土壤学进展;1980年01期

9 李生广,封朝阳,邓君鹏,林治焕;Mg~(2+)对猪心线粒体H~+-ATP酶复合体的激活与质子通道的关系[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年04期

10 宋杰,侯永发,N.A.扎伊肯娜,H.E.柯捷里尼科娃,E.F.帕纳林;生物活性纤维素复合体的研究 Ⅲ.生物活性复合体的抗菌性能[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敬思;K.Fukushima;K.Takizawa;郑岳臣;K.Nishimura;Y.Gr釨ser;G.S.de Hoog;;Pseudallescheria boydii复合体中菌种的认识[A];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集[C];2007年

2 隋国舜;廖立兵;;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信义;;新型复合体垫底材料的临床应用[A];口腔新材料的临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隋国舜;廖立兵;胡鸿佳;;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蛭石复合体吸附铬的实验研究[A];2005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田辉;;胶粘剂与座舱玻璃复合体材料性能研究[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尹宁北;;基于鼻唇复合体理论的微创唇鼻综合美容技术[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敏;周浩;叶湛;孙晓海;;上肩部悬吊复合体在“浮肩”治疗中的应用[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付宏刚;周卫;任志宇;曲阳;;双功能介孔TiO_2/α-Fe_2O_3复合体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杨;赵德明;;AIM2炎症复合体:激活的机制和功能[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薇;;探索MRI观察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方法[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炳彦;着眼创新型军队的基本特征谋转型[N];中国国防报;2009年

2 伍吉勇;AP复合体加纳米材料修复龋齿[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代启国;基于蛋白质网络的复合体识别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京国;Complexin与SNARE复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功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祁健;内吗啡肽2在前包钦复合体抑制呼吸的机理[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4 周卫;TiO_2介孔复合体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敏;钙离子信号途径依赖性磷酸酶PP2B和PP1α协同激活P-TEFb复合体的分子机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邓勇;蓝藻NAD(P)H脱氢酶复合体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孙瑞雪;肥胖和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对3T3-L1细胞NALP3炎症复合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8 李响;AP1复合体在HCV感染过程中作用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9 侯敏;中位牵引前移面中份骨骼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伟琼;一个蓝藻NdhQ亚基的筛选、鉴定和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梦妍;化学氧化剂(NaOCl)作用下有机—矿物复合体中有机碳的稳定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宁;镉在蒙脱石/高岭石—枯草芽孢杆菌复合体上吸附的表面络合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刘玉玲;禺毛茛多倍体复合体及其近缘种低拷贝核基因克隆及标记筛选[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5 刘修齐;Fanelli C型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6年

6 王骏腾;安全复合体视角下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困境[D];山东大学;2016年

7 储辉;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应用解剖及临床重建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陶勇;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对腰椎后路手术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刘容孜;矿物—细菌—腐殖酸三元复合体的形成方式对镉吸附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左学龙;基于弹性本构关系的根—土复合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63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563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2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