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处置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处置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村镇生活垃圾 问卷调查 垃圾组成 理化特性 处置模式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众多,面积广大,不同地区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不同。因此,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特征与处置现状对于不同村镇有针对性的选择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12省市72村镇的生活垃圾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组成与理化特性;对16个省市65乡镇126村612农户进行了三级问卷调查,研究了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特征与处置模式;以湖北省麻城市铁门岗乡为例提出典型村镇生活垃圾处置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人均日排放量在0.01~6.50kg之间,平均值为0.64kg;2014年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1.45亿吨。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组成成分中,厨余类含量最高,灰土类次之,橡塑类与纸类含量再次,有害类垃圾含量相对最少。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容重平均值为225.75 kg/m3,含水率平均值为53.68%;湿基低位热值平均值为4255kJ/kg。(2)村和镇生活垃圾组成与理化特性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南北方气候条件差异对村镇生活垃圾含水率影响较大;在不同经济区域之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村镇生活垃圾组成中厨余类、金属类、木竹类比例逐渐增大,灰土类比例则逐渐减小。不同季节村镇生活垃圾组成有一定的差异,村镇生活垃圾厨余类含量在春夏两季更高,而冬季生活垃圾的灰土类含量则是高于其他季节。(3)我国有91%的农村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数量最多的是垃圾箱,每百人拥有垃圾箱2.71个,与2010年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农村垃圾清运水平较低,只有57%的农村定期清运垃圾,清运周期为4.7天。在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管理模式为村领导管理,比例为38%,有14%农村地区存在无人管理的现象。生活垃圾财政和相关项目对村镇生活的管理水平提高有促进作用,村镇来自上级财政投入为人均每年18.04元;不同地区村镇的生活垃圾管理规范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60%的乡镇生活垃圾管理规范,其首要选择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处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管理规范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管理规范程度最高的为保洁公司和乡镇及以上政府管理模式。46.15%乡镇有正规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主要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设施类型是影响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关键因素。(4)铁门岗乡的生活垃圾具有厨余类含量少,灰土类含量高,容重、含水率、湿基低位热值低,营养元素含量高、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特点。铁门岗乡存在一定垃圾收集设施,但还需补充,铁门岗乡当前生活垃圾处置为不规范处理,铁门岗乡生活垃圾规范处理有财政支持和民意基础。为铁门岗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提出了一种新模式,该模式为“户分拣减量,村清理收集,镇转运处理”。
【关键词】:村镇生活垃圾 问卷调查 垃圾组成 理化特性 处置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99.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村镇生活垃圾概况11-13
- 1.1.1 村镇生活垃圾的特点11-12
- 1.1.2 村镇生活垃圾的危害12-13
- 1.2 村镇生活垃产生特征与处置研究现状13-16
- 1.2.1 村镇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研究现状13-14
- 1.2.2 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置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16-19
-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16-17
- 1.3.2 研究内容17
- 1.3.3 技术路线17-19
- 第2章 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组成与理化特性研究19-37
- 2.1 研究方法19-22
- 2.1.1 采样地点与时间19-20
- 2.1.2 采样方法20-21
- 2.1.3 分析方法21
- 2.1.4 数据处理21-22
- 2.2 结果与讨论22-37
- 2.2.1 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的组成与理化特性分析22-24
- 2.2.2 村和镇生活垃圾组成与理化特性对比分析24-26
- 2.2.3 不同地理区域村镇生活垃圾组成与理化特性对比分析26-28
- 2.2.4 不同经济区域村镇生活垃圾组成与理化特性对比分析28-30
- 2.2.5 不同季节村镇生活垃圾组成与理化特性对比分析30-32
- 2.2.6 村镇生活垃圾组成与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32-34
- 2.2.7 村镇生活垃圾的营养元素与重金属34-37
- 第3章 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处置管理研究37-50
- 3.1 研究方法37-38
- 3.1.1 问卷调查区域37
- 3.1.2 问卷调查内容37-38
- 3.1.3 问卷调查数量38
- 3.1.4 数据处理38
- 3.2 结果与讨论38-50
- 3.2.1 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分析38-41
- 3.2.1.1 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38-40
- 3.2.1.2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年均产生总量趋势40
- 3.2.1.3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村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40-41
- 3.2.2 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分析41-42
- 3.2.3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现状分析42-45
- 3.2.3.1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现状42-44
- 3.2.3.2 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现状44-45
- 3.2.4 村镇生活垃圾的管理模式分析45-50
- 3.2.4.1 村镇生活垃圾管理模式现状45-46
- 3.2.4.2 村镇生活垃圾管理财政支持和相关项目46-47
- 3.2.4.3 村镇生活垃圾管理规范程度47-48
- 3.2.4.4 村镇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48-50
- 第4章 典型村镇生活垃圾处置模式研究——以铁门岗乡为例50-63
- 4.1 研究区域概况50-51
- 4.2 研究方法51
- 4.2.1 采样调查51
- 4.2.2 问卷调查51
- 4.2.3 数据处理51
- 4.3 铁门岗乡生活垃圾的特征51-56
- 4.3.1 铁门岗乡生活垃圾组成与理化性质51-55
- 4.3.2 铁门岗乡生活垃圾营养元素与重金属55-56
- 4.4 铁门岗乡生活垃圾处置管理现状56-58
- 4.4.1 铁门岗乡生活垃圾的来源与产生量56-57
- 4.4.2 铁门岗乡生活垃圾的处置现状57-58
- 4.5 铁门岗乡生活垃圾处置模式58-63
- 4.5.1 铁门岗乡生活垃圾处置技术选择58-61
- 4.5.2 铁门岗乡生活垃圾的处置模式61-63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3-66
- 5.1 研究结论63-64
- 5.2 研究展望64-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2
- 附录72-7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龙;刘晶昊;;我国垃圾焚烧技术现状及发展预测[J];中国环保产业;2007年11期
2 ;湍沸复合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介绍[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11期
3 张颖华;日本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动向[J];世界产品与技术;1995年04期
4 李爱民;城市垃圾焚烧技术探讨[J];锅炉技术;1996年01期
5 ;结合制砖的垃圾焚烧技术[J];中国环保产业;1996年06期
6 ;世界垃圾焚烧技术新突破——丰泉环保成功研发垃圾焚烧世界第三大主流技术[J];中国绿色画报;2007年06期
7 吴痕;;世界:垃圾逼着人类文明进步[J];华人世界;2009年06期
8 关春义,关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J];电气时代;2000年04期
9 马晓茜,王健敏;发电与供热:利用垃圾热能模式的分析与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S2期
10 陈晓东;我们什么时候能彻底战胜垃圾[J];经济世界;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珍;郭正元;;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及应用概况[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2 尹洪刚;;国外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的实践[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英彪;吴占松;李星文;;垃圾焚烧技术与发展[A];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论文集[C];2005年
4 汪庆桓;;多功能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李松芝;苏玉荣;;谈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6 薛东卫;赵运武;杨华;李良奎;;适合我国中小城市的垃圾焚烧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7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A];中国环境产业发展报告(2002年)[C];2002年
8 王华;;环境调和型热能新技术[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1)[C];2004年
9 郭卫广;刘建国;;基于AHP对城市垃圾焚烧技术综合评价[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孔波;于红;;浅谈通化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及防治措施[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涛;工业垃圾焚烧技术[N];云南科技报;2000年
2 记者 雷闯;鄂企率先引入顶尖垃圾焚烧技术[N];湖北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姬钢;先进适用的垃圾焚烧技术更合国情[N];中国环境报;2003年
4 周文斌;新型回转炉排炉垃圾焚烧技术通过评审[N];光明日报;2002年
5 本报实习生 刘耀刚;垃圾渐成新的可利用资源[N];工人日报;2007年
6 肖柏;中国的垃圾要“另类”处理[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法国将实施垃圾再循环使用处理政策[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王代同;化腐朽为神奇的垃圾反火气化处理技术[N];科技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贾海峰;15部委拟推新政 3亿吨垃圾解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记者 刘U,
本文编号:597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59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