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羧酸化合物在粘土矿物—水界面上的吸附机制

发布时间:2017-07-31 15:10

  本文关键词:羧酸化合物在粘土矿物—水界面上的吸附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萘普生 小分子有机酸 高岭石 吸附


【摘要】:高岭石是温带气候区土壤或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粘土矿物成分,其对环境中经常可检测到的羧酸类物质的吸附是一个重要的环境过程。本文通过吸附批实验及红外表征的手段,研究了一种芳香性羧酸化合物(萘普生)和三种小分子有机酸(乙酸、草酸和柠檬酸)在高岭石上的吸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萘普生(NPX)分子内羧基和芳香环均在其吸附中起重要作用。芳香环与高岭石表面羟基间的n-π电子供受体作用(EDA)是主要吸附机理,未解离的羧基与高岭石矿物表面形成的氢键(HB)是次要的吸附机理。高岭石的硅氧层是萘普生的主要吸附位点。(2)随着溶液pH从3.0升高到6.0,分子态萘普生的比例逐渐减小,其形成氢键的能力相应减小,萘普生在高岭石上的整体吸附下降。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高岭石吸附萘普生的模型:Kd,NPX=Kd,EDA+Kd,HB f0,f0为分子态萘普生的比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萘普生在高岭石上的吸附机理及贡献比率。(3)小分子有机酸的竞争吸附能力与其疏水性有关,对于研究所选用的有机酸,竞争吸附能力次序为:乙酸柠檬酸草酸。三种小分子有机酸的吸附系数随pH的变化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均在全部解离且高岭石表面≡AlOH充足的时候出现吸附最大值,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4)不同羧酸数的小分子有机酸在吸附过程中的自由能变化(ΔG)受四种作用过程的影响。其中,化学吸附(-26.6~-79.6 kJ/mol)和亲水作用(22.8~68.2kJ/mol)的ΔG绝对值最大,是控制吸附的主要因素。静电斥力(2.5~7.7 kJ/mol)和物理吸附(-5.38~-6.46 kJ/mol)的ΔG绝对值很小。羧酸数的增加提高了有机酸的化学吸附能力,但同时增强了其亲水性和其与矿物表面的静电斥力。不同酸的吸附能力次序为:草酸(二元)柠檬酸(三元)乙酸(一元)。(5)当溶液pH=8.0时,高岭石表面带负电(pHpzc为3.8)。随着离子强度增加(0.001-0.1 mol/L,NaCl),高岭石矿物表面的负电性减弱。当小分子有机酸发生吸附作用时,化学吸附等当量发生配体交换,不改变矿物表面电势;物理吸附发生在矿物表面双电层中,会小幅度降低矿物表面电势。
【关键词】:萘普生 小分子有机酸 高岭石 吸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土壤-水界面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10-11
  • 1.2 粘土矿物-水界面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11-13
  • 1.3 环境中的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吸附13-20
  • 1.3.1 环境中的芳香性羧酸污染物13-14
  • 1.3.2 芳香性羧酸萘普生在环境介质上的吸附14-15
  • 1.3.3 非芳香性小分子有机酸的环境效应15-18
  • 1.3.4 小分子有机酸在水-土/矿物界面上的吸附18-20
  •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20-22
  • 1.4.1 研究意义20
  • 1.4.2 研究内容20-21
  • 1.4.3 项目依托21
  • 1.4.4 技术路线21-22
  • 第2章 高岭石吸附芳香性羧酸萘普生22-37
  • 2.1 前言22-23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23-26
  • 2.2.1 实验材料23-24
  • 2.2.2 实验仪器24
  • 2.2.3 实验方法24-26
  • 2.2.4 测试方法及表征26
  • 2.3 结果与讨论26-36
  • 2.3.1 萘普生的羧基对其在高岭石上吸附的作用26-27
  • 2.3.2 萘普生的芳香环对其在高岭石上吸附的作用27-29
  • 2.3.3 萘普生在高岭石上吸附点位探究29-30
  • 2.3.4 萘普生在高岭石上吸附点位的吸附动力学证据30-31
  • 2.3.5 萘普生在高岭石上吸附点位的红外表征证据31-32
  • 2.3.6 阳离子架桥对高岭石吸附萘普生的作用32-33
  • 2.3.7 萘普生在高岭石上吸附的模型探究33-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第3章 高岭石吸附非芳香性小分子有机酸37-52
  • 3.1 前言37-38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38-40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38
  • 3.2.2 实验方法38-39
  • 3.2.3 测试方法及表征39-40
  • 3.3 结果与讨论40-51
  • 3.3.1 小分子有机酸在高岭石上吸附动力学40-42
  • 3.3.2 溶液pH对高岭石吸附小分子有机酸的影响42-44
  • 3.3.3 小分子有机酸在高岭石上吸附模型探究44-51
  • 3.4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52-54
  • 4.1 主要结论52-53
  • 4.2 建议53-54
  • 参考文献54-61
  • 致谢61-63
  • 作者简介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曹德玲;王镇春;;萘普生合成中氧化反应的改进[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3年06期

2 周琦奕;(S)-(+)-萘普生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年03期

3 谢艳丽;胡艾希;;双(S)-萘普生甲酯的合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7年02期

4 陈莉敏;李柱来;王津;;萘普生缓释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7年06期

5 郑宾国;牛俊玲;郑正;张继彪;罗兴章;赵永富;王家齐;;γ-射线辐照催化降解水溶液中萘普生[J];环境化学;2011年12期

6 宋静霞;;萘普生中间体6-甲氧基-2-乙酰萘的容量测定法[J];医药工业;1986年08期

7 李继松;谭家镒;;萘普生的α-卤代烷基芳酮1,2-迁移法合成[J];医药工业;1987年01期

8 陆豪杰,阮宗琴,康经武,欧庆瑜;对萘普生和萘普生甲酯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J];分析化学;2000年09期

9 詹国平;潘道丽;;萘普生-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J];合成化学;2007年01期

10 王仙菊;;D-萘普生复盐的工艺设计[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祥磊;刘美林;林金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人尿样中纳克级的萘普生[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淑萍;李高;沈灵佳;刘红;周利娟;;萘普生海藻酸钙凝胶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药[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俊;李云平;吉保明;;壳聚糖负载催化剂连续催化加氢、羰化反应合成萘普生甲酯[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陈延祥;李慧娟;陈岐信;;萘普生钠伪麻黄碱缓释片体外释放度考察[A];2008年度山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与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及大会报告摘要[C];2008年

5 王小红;徐珍;段海龙;张星星;韩建勇;田青平;;高载药量萘普生微乳凝胶的制备及经皮渗透性能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金丰杰;我萘普生原料出口前景堪忧[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张伦;萘普生:东山再起会有时?[N];医药经济报;2014年

3 张伦;新剂型萘普生将成市场增长引擎[N];医药经济报;2014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挖掘萘普生原料药潜力[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邢少文 陈国东;萘普生事件的中国反应[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VIOXX的最新发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7 俊德;FDA警告:慎用环氧合酶-2抑制剂和萘普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束梅英;新型COX-2抑制剂伐地考昔[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艾希;非甾体消炎药萘普生的合成与反应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2 刘想;醇脱氢酶的结构、定向进化及酶法制备萘普生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萘普生在水中光降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于成龙;羧酸化合物在粘土矿物—水界面上的吸附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唐静怡;(S)-萘普生反酯的合成、脂水分配系数测定及相关活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纪夏玲;次氯酸钠氧化降解水体中萘普生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5 马杜娟;水环境中萘普生光化学降解行为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6 金康康;多形貌萘普生药物晶体生长的可视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7 周清泉;微水相中脂肪酶手性拆分萘普生[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8 陈依玲;水体中萘普生去除方法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9 宋湘玲;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超细萘普生颗粒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10 刘映;萘普生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经皮制剂透皮能力的初步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9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599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