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臭氧氧化—生物降解水溶性木素衍生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14:23

  本文关键词:臭氧氧化—生物降解水溶性木素衍生物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臭氧 生物处理 木素衍生物 生物降解性


【摘要】:造纸产业是关乎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废水污染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造纸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可去除90%以上的BOD和COD,但废水中仍然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的水溶性木素及其衍生物,导致出水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文以四种具代表性的木素衍生物模型物和实际的制浆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臭氧氧化过程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效果及生物降解效果影响的规律,并对目标污染物在臭氧氧化过程中的降解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考察初始pH值、温度、臭氧浓度和目标物初始浓度对木素衍生物模型物及CODCr降解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四种模型物水溶液CODCr去除效果随着初始pH值、温度和臭氧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且丁香酚、愈创木酚、藜芦醇、DOP水溶液初始浓度分别在1.0 mmol/L、0.5 mmol/L、1.5 mmol/L和0.2 mmol/L时降解效果最优。经过60 min的臭氧氧化过程,丁香酚、愈创木酚、藜芦醇、DOP水溶液和制浆废水去除率分别为67.77%、69.58%、55.25%、57.01%和58%。在此基础上,对木素衍生物CODCr降解动力学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丁香酚和愈创木酚水溶液CODCr降解符合两段拟一级动力学特征(0~10 min和10~60 min),藜芦醇水溶液CODCr降解在不同初始目标物浓度范围下符合两段拟一级动力学特征(84~252 mg/L和252~420mg/L),DOP水溶液CODCr降解符合一段拟一级动力学特征,并分别建立了四种木素衍生物模型物CODCr降解的动力学模型。而制浆废水在初始pH值=11,反应温度25℃,臭氧浓度为24.83 mg/L,废水初始浓度为386.61mg/L臭氧化条件下,氧化降解60 min后CODCr去除率可达55%。接着,研究了臭氧氧化前后四种木素衍生物模型物和制浆废水的生物降解性的变化规律以及臭氧-生物联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变化。研究发现相比未经臭氧氧化预处理的模型物废水,臭氧氧化过程对废水生化效果改善明显,生物降解性大大提高,经臭氧-生物联合工艺处理后丁香酚、愈创木酚、藜芦醇和DOP的CODCr去除率分别达65%、75.4%、51.22%和47%,分别比未经臭氧预处理的木素模型物废水生物处理效果提高。而制浆废水在臭氧氧化30 min和60 min后再联合摇床法生物处理过程CODCr总去除率达54.6%和63.7%,表明延长对废水臭氧化过程,再经生化处理能进一步提高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臭氧氧化反应前后木素衍生物模拟废水有机污染物组分的变化。结果发现,经臭氧氧化过程后,几种木素衍生物可降解成酯类、醛类、醇类和小分子脂肪酸(甲酸、乙酸)等物质,这些物质比较容易被微生物降解,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这就是臭氧氧化过程能够提高木素衍生物废水生物降解性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臭氧 生物处理 木素衍生物 生物降解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9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5
  • 1.1 我国造纸废水污染现状12-13
  • 1.2 生化出水水质特性及深度处理技术13-18
  • 1.2.1 生化出水水质特征13-14
  • 1.2.2 生化出水深度处理的必要性14-16
  • 1.2.3 深度处理技术概述16-18
  • 1.3 臭氧氧化技术概述18-23
  • 1.3.1 臭氧的物理化学性质18-19
  • 1.3.2 臭氧的氧化机理19-21
  • 1.3.3 臭氧技术在制浆造纸废水中的应用21-22
  • 1.3.4 臭氧—生物技术联用22-23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23-24
  • 1.5 课题来源24-25
  • 第二章 臭氧氧化丁香酚的实验研究及机理初探25-44
  •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25-28
  • 2.1.1 实验材料和仪器25-26
  • 2.1.2 实验装置和方法26-27
  • 2.1.3 分析方法27-28
  • 2.2 结果与讨论28-42
  • 2.2.1 初始pH值对臭氧处理丁香酚水溶液的影响28-29
  • 2.2.2 臭氧浓度对臭氧处理丁香酚水溶液的影响29-30
  • 2.2.3 温度对臭氧处理丁香酚水溶液的影响30-31
  • 2.2.4 丁香酚初始浓度对臭氧处理丁香酚水溶液的影响31-32
  • 2.2.5 丁香酚降解动力学探讨32-39
  • 2.2.6 臭氧氧化过程对丁香酚可生化性的影响39-41
  • 2.2.7 GC-MS分析41-42
  • 2.3 本章小结42-44
  • 第三章 臭氧氧化愈创木酚的实验研究及机理初探44-62
  •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44-47
  • 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44-45
  • 3.1.2 实验装置和方法45-46
  • 3.1.3 分析方法46-47
  • 3.2 结果与讨论47-61
  • 3.2.1 初始pH值对臭氧处理愈创木酚水溶液的影响47-48
  • 3.2.2 臭氧浓度对臭氧处理愈创木酚水溶液的影响48-49
  • 3.2.3 温度对臭氧处理愈创木酚水溶液的影响49-50
  • 3.2.4 愈创木酚初始浓度对臭氧处理愈创木酚水溶液的影响50-52
  • 3.2.5 愈创木酚降解动力学探讨52-57
  • 3.2.6 臭氧氧化过程对愈创木酚可生化性的影响57-59
  • 3.2.7 GC-MS分析59-61
  • 3.3 本章小结61-62
  • 第四章 臭氧氧化藜芦醇的实验研究及机理初探62-79
  •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62-65
  •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62-63
  • 4.1.2 实验装置和方法63-64
  • 4.1.3 分析方法64-65
  • 4.2 结果与讨论65-77
  • 4.2.1 藜芦醇初始浓度对臭氧处理效果的影响65-66
  • 4.2.2 臭氧浓度对臭氧处理效果的影响66-67
  • 4.2.3 温度对臭氧处理效果的影响67-68
  • 4.2.4 初始pH值对臭氧处理效果的影响68-69
  • 4.2.5 藜芦醇降解动力学探讨69-73
  • 4.2.6 臭氧氧化过程对藜芦醇可生化性的影响73-76
  • 4.2.7 GC-MS分析76-77
  • 4.3 本章小结77-79
  • 第五章 臭氧氧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实验研究及机理初探79-95
  • 5.1 实验材料和方法79-82
  • 5.1.1 实验材料和仪器79-80
  • 5.1.2 实验装置和方法80-81
  • 5.1.3 分析方法81-82
  • 5.2 结果与讨论82-94
  • 5.2.1 初始pH值对臭氧处理DOP效果的影响82-83
  • 5.2.2 臭氧浓度对臭氧处理DOP效果的影响83-84
  • 5.2.3 温度对臭氧处理DOP效果的影响84-85
  • 5.2.4 DOP初始浓度对臭氧处理DOP水溶液的影响85-86
  • 5.2.5 DOP降解动力学探讨86-90
  • 5.2.6 臭氧氧化过程对DOP可生化性的影响90-92
  • 5.2.7 GC-MS分析92-94
  • 5.3 本章小结94-95
  • 第六章 臭氧氧化法处理制浆废水的实验研究及机理初探95-106
  • 6.1 实验材料和方法95-98
  • 6.1.1 实验材料和仪器95-96
  • 6.1.2 实验装置和方法96-97
  • 6.1.3 分析方法97-98
  • 6.2 结果与讨论98-104
  • 6.2.1 初始pH值对臭氧处理制浆废水的影响98-99
  • 6.2.2 废水初始浓度对臭氧处理制浆废水的影响99
  • 6.2.3 温度对臭氧处理制浆废水的影响99-100
  • 6.2.4 臭氧浓度对臭氧处理制浆废水的影响100-101
  • 6.2.5 臭氧氧化过程对制浆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101-103
  • 6.2.6 GC-MS分析103-104
  • 6.3 本章小结104-106
  • 结论和展望106-109
  • 一、结论106-108
  • 二、本论文的创新之处108
  • 三、对未来工作的建议108-109
  • 参考文献109-11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4-115
  • 致谢115-116
  • 附件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飞芳,Yediler Ayfer,张青,梁鑫淼,Kettrup Antonius;臭氧氧化活性染料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研究[J];精细化工;2003年11期

2 张涛,马军,陈忠林,齐虹,郭瑾;有机酸在金属氧化物上的吸附对催化臭氧氧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5年05期

3 陈忠林;齐飞;徐冰冰;沈吉敏;贲岳;叶苗苗;;γ-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嗅味物质机理探讨[J];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4 齐飞;陈忠林;徐冰冰;焦中志;;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痕量嗅味物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5 武琳;杨宏伟;杨少霞;吕淼;成文;;催化臭氧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8期

6 周作明;方俊辉;荆国华;;铁及铁铜氧化物对臭氧氧化酸性红B的催化效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7 吴培基,白凤莲,陈尚贤;光导热塑全息片热塑层的臭氧氧化[J];自然杂志;1981年07期

8 唐传祥;;臭氧氧化工艺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J];化工给排水设计;1993年02期

9 宋鑫;任立人;孙春宝;任洪强;;臭氧氧化6-APA制药厂生化处理出水的特性及动力学[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10 郑明锋;尤民生;顾晓军;龚雪梅;;臭氧氧化水中多菌灵的动力学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霞;张琳;肖玫;吴峰;邓南圣;;水溶液中几种雌激素的臭氧氧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初里冰;邢新会;黄佳琦;戴一阳;孙旭林;本杰明;;微米气泡强化臭氧氧化作用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3 吕玉娟;刘芳;傅浩;张道斌;张晖;;超声强化臭氧氧化橙黄Ⅱ染料废水的脱色效能[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修恒;陈晖;詹炳炎;周江桥;祝恒成;陈志远;;臭氧氧化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周江桥;邱涛;陈晖;陈志远;祝恒成;葛名欢;胡云飞;刘修恒;;臭氧氧化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惠小芸;隋倩;黄俊;邓述波;余刚;;水质条件对臭氧氧化氯贝酸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齐飞;陈忠林;隋平;张立秋;马军;;γ-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水中臭味物质MIB效能研究[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一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庚波;;臭氧氧化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A];’2004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翟长健;王珊;孙少龙;;“臭氧氧化+A_NO_N+MBR”工艺处理某制药废水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魁晓;李鑫玮;邢旭;甘一萍;;混凝沉淀砂滤出水臭氧氧化研究[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叶平生 通讯员 徐桂林 蒋明 王鹏翔;明年起压缩站不再有臭味[N];广州日报;2004年

2 文金品;广州垃圾压缩站采用新工艺[N];中华建筑报;2004年

3 记者 廖和明 特约记者 冯林财;自主创新提升大庆石化发展质量[N];中国石油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齐飞;铝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嗅味物质的效能与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缪恒锋;太湖富营养化水体中典型污染物的臭氧氧化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袁磊;浮石及其载羟基化锌催化臭氧氧化对氯硝基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吉励;吸附—催化臭氧氧化协同降解液相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刘s,

本文编号:609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609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