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气泡藻水分离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纳米气泡藻水分离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纳米气泡 藻水分离 混凝剂优选 混凝剂用量 气浮时间
【摘要】:采用微纳米气泡混凝气浮处理合肥塘西河藻水分离港新鲜藻水和陈藻水,考察混凝剂、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微纳米气泡气浮藻水分离的影响。通过与分离港实际运行的加压溶气气浮法比较,研究最佳处理效果的试验参数,以期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新鲜藻水和陈藻水使用混凝剂PAC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4,36 g/m3,气浮池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30,40 min,对应的处理效果最好;新鲜藻水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去除率分别达到96.50%,53.10%,85.70%,99.00%,陈藻水TP,TN,COD,SS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8.40%,62.40%,65.60%,99.80%。微纳米气泡法处理效果优于加压溶气气浮法。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藻水分离 混凝剂优选 混凝剂用量 气浮时间
【分类号】:X524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混凝—气浮法是目前藻水分离较普遍的技术工艺,通常采用加压溶气气浮。加压溶气气浮[1-2]是一种物化处理过程,形成的气泡直径一般为20~100μm[3]。贾伟建等[4]研究了混凝—气浮工艺处理低浊高藻水库的效果,水藻类去除率达到93.7%。吴玉宝等[5]采用溶气气浮法处理含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恒震;胡黎明;辛鸿博;;微纳米气泡技术应用于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2 贾伟建;张克峰;王永磊;王琳;王安爽;;混凝-气浮处理低浊高藻水库水的试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3 夏志然;胡黎明;赵清源;;地下水原位修复的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4 李青云;林莉;汤显强;赵良元;;湖库富营养化水体移动式水质净化平台关键技术构建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10期
5 张奎兴;罗建中;;超微米气泡技术应用于黑臭河水质处理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2014年02期
6 袁俊;朱光灿;吕锡武;;气浮除藻工艺的比较及影响因素[J];净水技术;2012年06期
7 郝玉芳;;加压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中溶气压力对出水水质的影响与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2011年S1期
8 王端洋;刘丹;赵可卉;康勇;程言君;张忠国;吴月;;典型气浮净水设备评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9期
9 杨忠莲;高宝玉;岳钦艳;姜义帅;;铝盐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与残留铝含量和组分之间的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2010年06期
10 刘春;张磊;杨景亮;郭建博;李再兴;;微气泡曝气中氧传质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璐;油滴/气泡尺度对模拟含油废水气浮效果的影响[D];东华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德;吴刚;张浩;王硕;宋贝贝;;微纳米气泡的特性及其在果蔬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7年03期
2 徐凯;吕建波;郝婧;杨金梅;孙力平;杜金山;;铁锰复合氧化物对水中有机态磷——腺苷磷的吸附去除研究[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3 张晶;刘春;张静;陈晓轩;张磊;曹丽亚;;微气泡曝气方式对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4 王兆东;王安爽;张克峰;代腾跃;周绍辉;李梅;;沉淀-气浮组合工艺处理低浊高藻水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17年04期
5 王建;胡淑恒;卓胜君;汪家权;;微纳米气泡藻水分离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年04期
6 王建华;王森;吕振华;徐静静;;造纸废水高效深度综合处理生态工程关键技术研究[J];纸和造纸;2017年02期
7 雷宏军;刘欢;张振华;Bhattarai Surya;Balsys Ron;;NaCl及生物降解活性剂对曝气灌溉水氧传输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5期
8 韦岩松;车月燕;;用石灰-混凝剂法从冶炼制酸废水中脱氟的试验研究[J];湿法冶金;2017年02期
9 唐吉丹;汪诗翔;周巍;刘美玲;刘咏;;腐殖质络合体系中水溶性铁的絮凝法去除[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10 张振杰;侯煜X;陈洁;刘宪法;李鑫;王晓宇;;南水北调水混凝过程中残余铝控制的影响试验研究[J];供水技术;201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琴;构造参数与操作条件对油水旋流分离器性能影响的CFD模拟[D];重庆大学;2015年
2 何金辉;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气浮处理润滑油废水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铭;;中国地下水污染危机[J];生态经济;2013年05期
2 林莉;李青云;黄茁;吴敏;;微电流电解对铜绿微囊藻的持续抑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3 任翔宇;王铭玮;顾奰洁;杨凯;徐启新;;光照强度及温度对青草沙水库蓝藻暴发风险的模拟试验[J];净水技术;2012年04期
4 钱元健;;微囊藻毒素-RR的提取与生物降解[J];净水技术;2012年04期
5 李恒震;胡黎明;王建;武晓峰;刘培斌;;地下水曝气修复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J];环境科学;2012年05期
6 黄程兰;刘敏;陈滢;;臭氧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四川化工;2012年01期
7 丁春生;邹英龙;张越茜;倪芳明;诸钱芬;;改性活性氧化铝除磷性能的试验[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年02期
8 杨桂山;马荣华;张路;姜加虎;姚书春;张民;曾海鳌;;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J];湖泊科学;2010年06期
9 高东;;工业废水处理之“气浮法”[J];科技传播;2010年15期
10 田珍;李梅;由振华;张克峰;;浮沉池技术在低温低浊水处理中的应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建敏;重钢高线厂浊循环废水处理的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盛尊昌;O/W型乳液的破乳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3 涂文锋;含油废水处理的电凝聚气浮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4 盖立学;聚合物驱含油污水油水乳状液稳定机理及油水分离化学剂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超微纳米刷在美国问世[J];机电一体化;2005年05期
2 董广新;蒋稼欢;;基于微流动混合的微纳米粒子合成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11期
3 沈海军;;微纳米世界中的小人物[J];百科知识;2011年21期
4 杨慧;郭航;;应用超声分离微纳米颗粒的微型装置的设计与微制造[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年01期
5 ;《微纳米颗粒复合与功能化设计》内容提要[J];中国粉体技术;2008年04期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成果简介——微纳米加工表层形成机理及相关技术基础[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09期
7 杨卫;微纳米尺度的力学行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年04期
8 王俊鸣;美国研制出世界最小超微纳米刷[J];化学分析计量;2005年04期
9 阳丽;孔令江;;微纳米球形颗粒之间的毛细力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厦门大学微纳米加工与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简介[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雅俊;吴继业;王绪桂;;微纳米卷曲空间的曲率和曲率梯度调制的驱动力[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李喜德;;基于探针平台的微纳米固体实验检测技术、平台及其关键问题探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孙立娟;李喜德;;微纳米焊枪及其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纪强;姜学松;印杰;;结合光刻和反应性相分离技术发展一种简单有效制备微纳米复合图形的方法[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5 刘开林;凌惠琴;李明;毛大立;;钴基微纳米针布阵的制备和表征[A];2007年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殷雅俊;;微纳米卷曲空间调制出的驱动力[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王绪桂;殷雅俊;吴继业;黄坤;范钦珊;;平面微纳米曲线与线外粒子的相互作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李钟;仰大勇;刘星;马宏伟;;皱纹技术制备微纳米有序结构[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9 刘亮;李喜德;;微纳米尺度实验中的夹持方法及其强度分析[A];第三届二十一世纪的实验力学学科发展——海峡两岸实验力学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10 殷雅俊;;以史为鉴看曲面微纳米力学的几何化[A];科学殿堂的力学之光——第五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通讯员 黄志鹏;微纳米铁粉项目在泰钢投产[N];莱芜日报;2014年
2 郭晓华 王慧敏;微纳米远红外涂层有效降低锅炉能耗[N];科技日报;2014年
3 记者 刘瑞;“五化”治污 再现清透滇池水[N];昆明日报;2010年
4 许琦敏;加速我国微纳米元器件产能[N];文汇报;2007年
5 记者 白毅;微纳米粒子对人体多系统均有不良影响[N];中国医药报;2014年
6 记者 林莉君;超润滑实验速度:从蜗牛爬飙至时速90公里[N];科技日报;2013年
7 林莉君;中以科学家实验超润滑速度[N];中国航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英;微纳米GaN衬底模板制备及外延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朱婧;对微纳米颗粒的修饰和表征在催化和电致化学发光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陆方;基于季铵化微纳米二氧化硅的竹材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郭超;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微纳米防冰表面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王林;化学驱动微纳米马达运动规律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梁鑫;新型生物传感器及其在相关生物物理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伍晓芹;光学微纳米线的功能化及其激光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8 姚峥嵘;ZnO微纳米柱的生长、掺杂与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9 张帆;细胞电学及电化学性质研究: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恒震;微纳米气泡特性及其在地下水修复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凭杰;缸套—活塞环微造型与微纳米颗粒复合填充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潘习习;微纳米气泡改善工业废水处理效果机理与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3 陆晖;微纳米曝气氧传质特性及对景观水体修复效果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高飞;微米纤维表面的辐射泄漏与光散射[D];南京大学;2014年
5 王雪娇;La_2O_3:Eu~(3+)及La_2O_2S:Eu~(3+)微纳米红色荧光材料的水热合成及荧光性能[D];东北大学;2013年
6 赵哲;微纳米银粉的可控制备与放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周吉宇;生物分子自组装制备微纳米金片[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雪梅;壳聚糖/PHB-PEG嵌段共聚物微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鹏;聚酰亚胺基耐电晕、高导热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气绝缘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李梦尧;微纳米CL-20/NC的静电射流法制备[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13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61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