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湿地变化信息检测与提取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洞庭湖湿地变化信息检测与提取技术研究
【摘要】:谷物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往往易被人们忽视甚至浪费。而其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组成合理,将其用生物酶降解得到的小分子肽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增强免疫、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因此,积极合理的利用副产物是对资源充分利用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初步研究了氧化应激敏感因子NF-κB在大米活性肽体外抗氧化保护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探。本文选用MTS法测定了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NF-κB抑制剂)}、H202的干预下大米活性肽对HUVEC细胞存活率及24 h内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采用光镜、荧光显微镜、电镜观察分析了PDTC、H2O2干预后对HUVEC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Tunel试剂盒检测了细胞的凋亡情况;利用血管形成实验观察分析PDTC、H2O2干预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敏感因子NF-κB在处理前后表达的变化,以此来研究和探讨NF-κB在大米活性肽体外抗氧化保护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体外氧化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TS筛选出H2O2、PDTC处理24 h可达氧化损伤率50%(IC50)时浓度分别为0.05mmol/L、0.06 mmol/L,结合前期研究及结果,选取0.2 mg/mL的大米活性肽为最佳保护浓度。不同处理组光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大米活性肽组的细胞形态规则,生长旺盛,而损伤组的细胞部分处于凋亡,形态皱缩,体积变小,甚至核仁外溢;用大米活性肽保护后细胞形态与正常对照组形态相似,仅有少部分与未保护时损伤组的细胞形态相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周边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结构完整,细胞间隙清晰,细胞间间隙连接丰富;损伤处理组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细胞核固缩,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有凋亡小体形成;保护组的细胞表面又重现微绒毛,细胞结构与对照组细胞相似。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及大米活性肽组的细胞生长旺盛;损伤组的细胞大部分处于凋亡状态;加入大米活性肽保护后凋亡情况明显减少,大部分表现正常。血管形成实验可以看出正常对照组和大米活性肽组可以形成中空微管束,损伤组则以单个存在,并未出现出芽或套迭;大米活性肽保护虽部分处于分散状态,但大部分聚集形成微管束。WB结果分析显示H202可上调NF-κB蛋白的表达,PDTC下调NF-κB蛋白表达,大米活性肽-H202保护组可使NF-κB表达下调,并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运进而抑制细胞的凋亡发挥保护作用。而大米活性肽-PDTC保护组的蛋白表达明显上升,NF-κB的表达变化恰与大米活性肽-H202保护组相反,推测其作用机制不一样,但都可以通过调节可以NF-κB的表达变化达到相同或相似的保护效果。经过磷酸化修饰后,NF-κB被激活进行核转移进而使各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从而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NF-κB在氧化应激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HUVEC受到外界环境刺激而造成损伤时,大米活性肽可以帮助抵御细胞氧化应激,推测在细胞遇到不同类型氧化损伤时,大米活性肽可以通过调节NF-κB的核转运,影响NF-κB-p65的活化表达,进而抑制细胞的氧化损伤。这为将大米活性肽开发成抗氧化功能性食品或作为功能因子添加剂及开发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稻谷深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利用与开发提供基础。
【关键词】:大米活性肽 HUVEC 抗氧化 NF-κB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4 课题来源16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6-19
- 1.6 论文结构19-21
- 2 研究区概况与地面调查21-23
- 2.1 研究区介绍21
- 2.2 外业调查方案设计21-22
- 2.3 外业数据整理22-23
- 3 遥感数据获取与预处理23-35
- 3.1 遥感数据获取23-24
- 3.2 GF-1辐射校正24-26
- 3.3 几何校正26-28
- 3.4 正射校正28
- 3.5 GF-1相对辐射校正28-33
- 3.6 GF-1最佳波段组合分析33-35
- 4 洞庭湖典型湿地植被类型变化检测方法研究35-42
- 4.1 变化检测概述35-36
- 4.2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一般流程36-37
- 4.3 检测结果评价与分析37-42
- 5 洞庭湖湿地变化类型提取算法研究42-51
- 5.1 研究区湿地类型分类系统42-43
- 5.2 分类算法43-44
- 5.3 特征分析与分类评价44-51
- 6 系统设计与实现51-60
- 6.1 ENVI/IDL 和 ArcEngine 二次开发技术51-52
- 6.2 系统核心算法52-54
- 6.3 系统实现54-60
- 7 结论与讨论60-63
- 7.1 主要研究结论60-61
- 7.2 创新点61
- 7.3 讨论61-63
- 参考文献63-73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73-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委员会的通知[J];湖南政报;2007年13期
2 赵爱群;加强洞庭湖湿地保护工作刻不容缓[J];湖南林业;2004年05期
3 庄大昌;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4 尹发能;论洞庭湖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J];福建地理;2004年02期
5 庄大昌,董明辉;洞庭湖湿地水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水利经济;2004年04期
6 童潜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湿地的变化及合理利用建议[J];国土资源导刊;2005年02期
7 吴忠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变迁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J];云梦学刊;2006年01期
8 伍铁牛;李发俊;;洞庭湖湿地管理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邓三龙;;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与实践[J];中国林业;2007年13期
10 谢佰承;杨仁平;隋兵;;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调查及其改良[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雍;刘擎;陈世文;张杰;杨金莲;;浅谈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建议[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2 杨金莲;袁泉;黄梅菊;朱浩;汪文理;;东洞庭湖湿地潜在危机及综合开发雏议[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7年
3 赵启鸿;;努力把东洞庭湖湿地打造成鸟类天堂、国际桥梁、旅游精品、和谐典范[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有志;张灿明;;洞庭湖湿地有机碳分布格局[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赵启鸿;;努力把东洞庭湖湿地打造成鸟类天堂、国际桥梁、旅游精品、和谐典范[A];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6 袁穗波;陈彰德;;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管理与保护[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永红;刘英;;东洞庭湖湿地景观改造研究[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8 蒋勇;;洞庭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管理实践[A];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袁穗波;陈彰德;;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管理与保护[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有志;张灿明;马丰丰;;洞庭湖湿地有机碳分布格局[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晓飞 本报特约记者 刘润发;拯救洞庭湖湿地[N];法制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陈张书;这一招可救洞庭湖湿地[N];湖南经济报;2006年
3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蒋勇;洞庭湖湿地栽种杨树利弊互现[N];湖南科技报;2007年
4 记者 曾敏学 通讯员 张鸿;洞庭湖湿地公园规划向市民纳谏[N];岳阳晚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刘后昌;大学生用“绿地图”诠释洞庭湖湿地生态[N];中国测绘报;2010年
6 通讯员 龙博;环洞庭湖湿地越冬候鸟减4成[N];湖南日报;2012年
7 刘洋 陈娟 陈永芳;还八百里洞庭美如画[N];人民政协报;2011年
8 记者 张辉学 通讯员 黄元靛;湖南省政协聚焦洞庭湖湿地保护和治理[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刘文韬;“生活在洞庭湖湿地更幸福”[N];湖南日报;2014年
10 秦建新 湖南师范大学;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N];人民长江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海鹏;生态环境修复及江湖关系改变对洞庭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6年
2 朱晓荣;基于决策树的洞庭湖湿地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勇;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丹丹;东洞庭湖湿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伟乐;洞庭湖湿地变化信息检测与提取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4 皮红莉;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及其恢复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运;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安消云;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剑;“绿色湖南”建设背景下洞庭湖湿地保护立法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8 储蓉;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赖旭;三峡工程影响下洞庭湖湿地水位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万月华;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16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61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