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滇池典型优势水华蓝藻的磷矿化释放机制

发布时间:2017-08-07 08:18

  本文关键词:滇池典型优势水华蓝藻的磷矿化释放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水华蓝藻 磷形态 释放速率 影响因素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水体富营养化的磷元素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外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内源污染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源,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的磷得到大量的研究,本论文选取典型水华蓝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室内培养状态下藻细胞内的磷形态和找出磷释放的影响因素,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四种水华蓝藻纯培养条件下测定各个生长周期内整个磷生境下的变化情况,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藻细胞内的正磷酸盐的含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并且在对数生长期末期达到最大,这与典型的磷储存经典理论不同,藻体内的聚磷酸盐含量有所上升,与藻体细胞内的正磷酸盐相比很少。群体微囊藻比单细胞水华蓝藻吸收外界磷的能力更强,在培养3d时间内,培养液中磷下降了80%左右。2.典型水华蓝藻室内培养条件下消亡过程中藻体内的磷释放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光照、温度、pH、水力扰动、氧化还原电位和胞外多糖等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和pH对典型水华蓝藻磷释放有较大影响,磷释放速率与固定性胞外多糖含量成负相关,与可溶性胞外多糖成正相关,与氧化还原电位成正相关。藻细胞消亡过程中总磷的释放速率与藻细胞内的正磷酸盐释放速率大致相同,藻细胞的磷是以正磷酸盐的形式释放到水体中。
【关键词】:水华蓝藻 磷形态 释放速率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磷在水体富营养化中作用8-9
  • 1.2 沉积物磷释放对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9-10
  • 1.3 水华蓝藻磷代谢的影响因素10-13
  • 1.3.1 铜绿微囊藻的群聚现象11-12
  • 1.3.2 滇池优势蓝藻的研究现状12-13
  •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13-15
  • 1.4.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3
  • 1.4.2 技术路线13-15
  • 第二章 蓝藻各生长时期的藻体磷存在形态分析15-31
  • 2.1 材料与方法15-18
  • 2.1.1 实验材料15-16
  • 2.1.2 实验方法16-18
  • 2.2 实验结果18-28
  • 2.2.1 四种水华蓝藻的生长曲线18-19
  • 2.2.2 铜绿微囊藻不同磷形态含量的变化19-21
  • 2.2.3 水华束丝藻不同磷形态含量的变化21-22
  • 2.2.4 水华鱼腥藻不同磷形态含量的变化22-24
  • 2.2.5 群体微囊藻不同磷形态含量的变化24-25
  • 2.2.6 四种水华蓝藻不同生长时期各种磷形态所占比例25-28
  • 2.3 结果讨论28-31
  • 第三章 典型水华蓝藻消亡磷释放的影响因素31-48
  • 3.1 材料与方法31-32
  • 3.1.1 实验设计31
  • 3.1.2 数据分析31-32
  • 3.2 实验结果32-45
  • 3.2.1 不同控制因素对典型水华蓝藻细胞密度的影响32-34
  • 3.2.2 不同控制因素对典型水华蓝藻细胞内总磷的影响34-35
  • 3.2.3 不同控制因素对典型水华蓝藻培养液中总磷的影响35-37
  • 3.2.4 不同控制因素对典型水华蓝藻细胞内正磷酸盐的影响37-39
  • 3.2.5 不同控制因素对典型水华蓝藻细胞内聚磷酸盐的影响39-41
  • 3.2.6 不同控制因素对典型水华蓝藻磷释放速率的影响41-45
  • 3.3 讨论45-48
  • 3.3.1 不同控制因素对典型水华蓝藻磷释放的影响45-46
  • 3.3.2 磷释放速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46-48
  • 第四章 水华蓝藻磷释放与氧化还原电位和胞外多糖的关系48-64
  • 4.1 材料与方法48-50
  • 4.1.1 材料48
  • 4.1.2 实验方法48-50
  • 4.2 结果50-61
  • 4.2.1 不同控制因素下铜绿微囊藻胞外多糖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50-53
  • 4.2.2 不同控制因素下水华束丝藻胞外多糖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53-56
  • 4.2.3 不同控制因素下水华鱼腥藻胞外多糖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56-58
  • 4.2.4 不同控制因素下群体微囊藻胞外多糖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58-61
  • 4.2.5 磷释放速率与胞外多糖含量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61
  • 4.3 讨论61-64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5.1 结论64
  • 5.2 创新点64
  • 5.3 研究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77
  • 在学期间参与项目与论文撰写情况77-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善娜,陈小兰,刘开庆,周丽娟;水华蓝藻生消的生物数学理论及其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钱玉婷;常志州;王世梅;吴军伟;徐霄;;水华蓝藻酸解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5期

3 税永红;唐亚;李巧巧;胡艳;;成都犀池拟浮丝藻水华成因探析[J];四川环境;2010年01期

4 吕兴菊;朱江;孟良;;洱海水华蓝藻多样性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0年03期

5 胡碧洋;赵蕾;周文静;汪育文;;我国水华蓝藻资源化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水生态学杂志;2012年03期

6 王家齐;郑宾国;刘群;张继彪;罗兴章;郭飞宏;郑正;;介质阻挡放电对湖泊水华蓝藻的去除[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7 宋立荣;张婷;郑凌凌;;水华蓝藻何以肆虐?[J];生命世界;2007年08期

8 林q,

本文编号:633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633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