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渣中铬的提取性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铬渣中铬的提取性实验研究
【摘要】:我国铬盐产量早在2000年就成为全球第一,目前更是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铬盐行业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按我国每年约40万吨的铬盐产量计算,铬渣每年的年排放量约在80万吨,铬渣含有的六价铬化合物是一种致癌物,能损害人和动物的DNA。目前,国内处理铬渣技术主要有堆储法、固化法、还原法等解毒铬渣技术和烧结炼铁、制备微晶玻璃等资源综合化利用技术。国内外对于如何从铬渣中提取铬的研究才开始起步,对于如何系统性高效利用铬渣的研究更少。本研究分析云南某公司的电镀铬渣,发现除铬外,其中的铜、镍含量也较高,有一定利用价值。故本研究以云南某公司的电镀铬渣为原料,对其中的铬元素进行提取性实验研.究,同时完成铜、镍的富集。本课题的提取研究为铬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实现了铬渣的解毒和资源化利用。本课题主要以铬的浸出和制备铬酸铅产品为主线,研究了铬渣碱性焙烧的最佳工艺条件,用水溶液浸出铬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此浸出液为原料制备铬酸铅的工艺过程以及最佳工艺条件。首先,以云南某公司的电镀铬渣为原料,硝酸钠做氧化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做添加剂,在高温条件下,碱性焙烧铬渣,将难溶于水的Cr2O3氧化为溶于水的CrO42--,便于铬的提取。从焙烧温度、氢氧化钠的加入量、碳酸钠的加入量、硝酸钠的加入量、焙烧时间等因素对铬浸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碱性焙烧阶段优化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600℃,不添加氢氧化钠,m(碳酸钠):m(铬渣)=2:5,m(硝酸钠):m(铬渣)=3:5,焙烧时间为2.5h。在该工艺条件下铬的浸出率可达91.38%。其次,以碱性焙烧渣为原料,碳酸钠溶液为浸取液,进行铬的浸出工艺实验。从浸取液中碳酸钠的浓度、固液比、温度、时间、洗液体积、搅拌器转速等因素对铬浸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铬浸出阶段优化工艺条件:用蒸馏水浸出,固液比为1:6,浸出温度为800℃,浸出时间为2h,洗液体积为30mL/次(共3次),搅拌器转速为300r/min。在该工艺条件下,铬浸出率可达93.94%。对浸出渣进行一系列的表征,研究表明,在铬浸出的同时完成了铜、镍的富集。再后,通过加硝酸调节pH的方式除去浸出液中的Al、Si等杂质。采用加硝酸铅溶液的方式制备铬酸铅,并进行了不同pH条件下制备铬酸铅产品的实验研究。当pH=7时,制备出了颜色为橙黄色、产品纯度较高的铬酸铅产品,产率达92.99%。当pH较高时,会有铝硅酸盐和Pb2O3杂质产生,当pH较低时,会有Pb2O3杂质生成。最后,以pH=7的浸出液为原料,加入硝酸铅,进行制备铬酸铅产品的工艺试验,从温度、时间、转子转速、物料配比等因素对铬酸铅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铬酸铅产率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h,转子转速为400r/min, mol(硝酸铅):mol(浸出液中含铬)=1:1。在该工艺条件下铬酸铅产率可达94.90%。通过XRD图谱可知,当硝酸铅过量后,会有Pb2O3产生。
【关键词】:铬渣 焙烧 浸出 铬酸铅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81;TQ136.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8
- 1.1 铬的概述12
- 1.2 铬的性质12-13
- 1.2.1 铬的物理性质12
- 1.2.2 铬的化学性质12-13
- 1.3 铬的化合物13-14
- 1.3.1 铬的氧化物13
- 1.3.2 铬的氢氧化物13
- 1.3.3 铬盐13-14
- 1.4 铬酸铅的性质、应用及制备方法14-17
- 1.4.1 铬酸铅的性质14-15
- 1.4.2 铬酸铅的应用15
- 1.4.3 铬酸铅的制备方法15-17
- 1.5 铬渣处理研究及进展17-26
- 1.5.0 堆储法处理铬渣18-19
- 1.5.1 固化法处理铬渣19-20
- 1.5.2 还原法处理铬渣20-21
- 1.5.3 微波法处理铬渣21-22
- 1.5.4 电化学法处理铬渣22
- 1.5.5 生物净化法处理铬渣22-23
- 1.5.6 铬渣掺杂烧结炼铁23
- 1.5.7 利用铬渣制备耐火材料23-24
- 1.5.8 利用铬渣制备微晶玻璃24
- 1.5.9 用铬渣制备钙镁磷肥24-25
- 1.5.10 铬渣用于制砖25
- 1.5.11 络渣在其他方面的综合利用25-26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26-28
- 1.6.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6
- 1.6.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26-28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研究方法28-34
- 2.1 实验仪器、原料及试剂28-30
- 2.1.1 实验所用的设备及仪器28-29
- 2.1.2 实验原料29
- 2.1.3 实验试剂29-30
- 2.2 工艺流程图30
- 2.3 实验方法30-32
- 2.3.1 焙烧处理的实验方法30-31
- 2.3.2 用水浸出铬的实验方法31-32
- 2.3.3 制备铬酸铅的探索性实验方法32
- 2.4 铬含量的分析方法32-34
- 第三章 铬渣原料特性及浸出探索性实验研究34-42
- 3.1 实验原料特性分析34-38
- 3.1.1 实验原料的扫描电镜图34-35
- 3.1.2 实验原料的能谱分析35
- 3.1.3 实验原料的全元素分析35
- 3.1.4 原料中铬含量的化学法测定35-36
- 3.1.5 铬渣原料的粒度分析36-38
- 3.2 铬浸出的探索性实验38-39
- 3.3 本章小结39-42
- 第四章 铬渣的焙烧及铬浸出实验研究42-60
- 4.1 概述42
- 4.2 碱性焙烧工艺实验研究42-49
- 4.2.1 焙烧温度对铬浸出率的影响42-44
- 4.2.2 氢氧化钠质量对铬浸出率的影响44-45
- 4.2.3 碳酸钠质量对铬浸出率的影响45-46
- 4.2.4 硝酸钠质量对铬浸出率的影响46-47
- 4.2.5 焙烧时间对铬浸出率的影响47-49
- 4.3 铬浸出工艺试验研究49-56
- 4.3.1 浸出液碳酸钠浓度对铬浸出率影响49-50
- 4.3.2 固液比对铬浸出率的影响50-51
- 4.3.3 浸出温度对铬渣浸出率的影响51-53
- 4.3.4 浸出时间对铬浸出率的影响53-54
- 4.3.5 转速对铬浸出率的影响54-55
- 4.3.6 洗液体积对铬浸出影响55-56
- 4.4 浸出渣的特性分析56-58
- 4.4.1 浸出渣的扫描电镜56-57
- 4.4.2 浸出渣的能谱分析57-58
- 4.5 本章小结58-60
- 第五章 制备铬酸铅的实验研究60-76
- 5.1 概述60-62
- 5.1.1 浸出液原料中铬含量的测定60
- 5.1.2 浸出液除杂60-62
- 5.2 铬酸铅制备的探索性实验研究62-69
- 5.2.1 用乙酸铅制备铬酸铅62-63
- 5.2.2 用硝酸铅制备铬酸铅63-64
- 5.2.3 铬酸铅产品的特性分析64-69
- 5.3 铬酸铅制备的工艺实验研究69-75
- 5.3.1 反应温度对铬酸铅产率的影响70-71
- 5.3.2 反应时间对铬酸铅产率的影响71-72
- 5.3.3 搅拌速度对铬酸铅产率的影响72-73
- 5.3.4 物料配比对铬酸铅产率的影响73-75
- 5.4 本章小结75-76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6-78
- 6.1 结论76
- 6.2 论文创新点76-77
- 6.3 本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建议77-78
- 致谢78-80
- 参考文献80-84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敬梅,李飒,王丽娟,杨进良;铬渣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在工程应用中的研究[J];粉煤灰;2003年03期
2 ;国家正在制定方案 彻底治理铬渣污染[J];新材料产业;2004年09期
3 盛灿文;柴立元;王云燕;李雄;;铬渣的湿法解毒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2期
4 谷军;宋开伟;钱觉时;;铬渣特性及解毒利用技术[J];粉煤灰;2007年02期
5 张茂山;肖勇;朱元洪;贾伟玲;王志云;孟凡伟;;铬渣治理技术及应用现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10期
6 林杰;李洪福;;铬渣资源化治理的实践[J];节能与环保;2007年11期
7 ;甘肃铬渣干法解毒工程化害为利[J];无机盐工业;2008年04期
8 曹泉;王兴润;;铬渣污染场地污染状况研究与修复技术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9 李先荣;张国庆;陈宁;董明甫;秦龙;;铬渣治理新法综述[J];西部皮革;2010年07期
10 张美茹;唐丽艳;高俊升;赵薇;韩冬;赵福颖;;用铬渣配料生产水泥[J];辽宁建材;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荣;张国庆;陈宁;董明甫;秦龙;;铬渣治理新法综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曹树梁;王东海;许建华;蔡滨;周蓬;石延岭;;铬渣对水系、土壤的污染和铬渣混凝土骨料[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杨占国;焦建中;;铬渣水浸解毒工艺[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柴立元;龙腾发;朱文杰;李雄;王庆伟;盛灿文;邓荣;;铬渣的生物治理与资源化新技术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5 孙萍;;铬渣的防渗堆放[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丽华;王恩德;;辽宁省新城子铬渣有毒物质含量分析及铬渣处理对策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赵光辉;常文越;陈晓东;刘智;王磊;;典型铬渣堆存场地铬(Ⅵ)迁移路径分析及耐铬植物初步筛选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杜玲枝;陈丙义;郑海金;陈湘;杨恩清;;铬渣湿法解毒及资源循环利用新工艺[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吴衍秋;叶柏祥;韩亚坤;高维忠;;铬渣在钢铁行业资源化处理探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10 贾嵩;叶腾飞;龚育龄;;高精度磁测在铬渣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方斌;两套方案处理33年存积铬渣[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解小如;我们能在2008年前解决铬渣污染[N];中国化工报;2005年
3 周志中;筛选铬渣治理技术[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吴衍秋;青岛铬渣资源化利用又有新进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徐兰山;铬渣污染触目惊心 彻底根治技在何方[N];科技日报;2005年
6 吴衍秋 叶柏祥;50年铬渣污染难题终于破解了[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记者 王玲;沈阳30万吨铬渣处理工程开工[N];中国化工报;2007年
8 记者 解小如;青岛提前告别铬渣污染[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宋香宁;青岛实现铬渣跨行业应用[N];中国环境报;2006年
10 吴衍秋 叶柏祥 青环;钢铁业吃铬渣吃出多重效益[N];中国环境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凯;铬渣的矿物属性框架及其化学处理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帅霞;两段式还原工艺解毒铬渣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3 李喜林;铬渣堆场渗滤液对土壤—地下水系统污染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马泽民;Achromobacter sp. CH-1菌解毒铬渣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朱文杰;Leucobacter sp. CRB1菌还原铬(VI)的机理及其在铬渣解毒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鹏鹏;基于生物质焦油还原的铬渣解毒机理与动力学规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薛浩;酸化强化—电动修复铬渣场地污染土壤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郑亚蕾;固体废弃物在页岩烧结砖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黄萧;碱激发矿渣基地质聚合物固化铬渣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伦莉妹;Microbacterium sp.GM-1矿化特性及其生物矿化胶结固化铬渣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向鹏;铬渣中铬的提取性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7 陈丽鹃;强化Achromobacter sp.CH-1解毒铬渣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彭亢晋;还原铬渣去除废水中磷和铬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翟超;铬盐清洁工艺中铬渣的处理及利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10 李斌;Na_2CO_3-CO_2-H_2O体系处理铬渣的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0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65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