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
本文关键词:对“地下水环境工程”授课方式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
对“地下水环境工程”授课方式的探讨
毕二平
【摘要】:"地下水环境工程"是水文地质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多,理论与实际联系密切,应用性很强,而且很多方面还都处于研究状态。因此,从教学的角度来说,难度非常大。在该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方法的有机结合、利用研究和工程实例来阐明相关理论、交互式教学法和适量英文课件等方式的综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分类号】:P641-4
【正文快照】:
“地下水环境工程”是水文地质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也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具有地下水特色的环境工程课程之一。该课程包括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机理、地下水土污染的控制与治理、防止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它的很多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晓丽;;《土力学》课程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J];煤炭技术;2006年11期
2 姬凤玲;;《工程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4期
3 刘鹏程;;采取多种教学措施 提高“油藏数值模拟”课程的教学效果[J];中国地质教育;2009年03期
4 刘荣;;土力学双语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7年06期
5 李连崇;梁正召;马天辉;张永彬;;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岩石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01期
6 宋立军;吴少波;;“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的开发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8年03期
7 刘金龙;;以实验报告为切入点提高土力学实验教学效果[J];山西建筑;2009年06期
8 国景星;;“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0年02期
9 唐大卿;朱晓燕;;含油气盆地构造学课程特征与教学方法探讨[J];内江科技;2010年04期
10 张琴;朱筱敏;王贵文;;挖掘教学技巧,激发学习专业课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二平;;对“地下水环境工程”授课方式的探讨[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旭;张钦喜;许成顺;;对土力学课程助课实践的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3 刘保东;姜兰潮;;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振动与稳定基础”课程改革和实践[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4 杨悦;薛志成;钱晓丽;;《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5 周德泉;黄生文;刘宏利;刘辉;严聪;;地质勘察与地基基础课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杨前进;;基于地质公园视角的地质学实践教学的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袁胜元;王轩;吴国玺;高均召;;嵩山地区“普通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王家生;龚一鸣;顾松竹;何卫红;;地质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方法改革和完善——以2010年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为例[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姜玉松;张世银;;泥浆参数开放性实验效果的调查与分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10 梁亚雄;;传统教学方法在土力学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体会[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拴元;[N];中煤地质报;2008年
2 方振;[N];经理日报;2008年
3 水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对“地下水环境工程”授课方式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7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6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