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力负荷下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胞外聚合物关键组分对该污泥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低水力负荷下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胞外聚合物关键组分对该污泥稳定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胞外聚合物(EPS) 好氧颗粒污泥 稳定性 变化特性
【摘要】:使用一种快速启动SBAR反应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在此基础上研究污泥颗粒化过程与解体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及三种胞外聚合物(EPS)关键组分含量的变化对颗粒污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低水力负荷条件下,通过缩短沉淀时间、改变进水基质浓度等措施,反应器在92 d时完全形成淡黄色、小粒径、不规则形状的颗粒污泥;同时完全颗粒化后,SVI保持在50mL/g以下,MLSS保持在4.0g/L以上。(2)在144 d的运行时间内,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均在91.18%以上,出水COD浓度均在50 mg/L以下;而TP的处理效果波动较大,去处率在49.25%~99.22%;除启动过程外,反应器对NH_4~+-N的去除效果达到80%以上。(3)颗粒污泥中溶解型EPS(S-EPS)、松散结合型EPS(LB-EPS)的含量较少且变化不明显,而紧密结合型EPS(TB-EPS)中的蛋白质(PN)在颗粒污泥的形成与解体过程中变化明显,当维持在35~40 mg/g MLSS时,颗粒污泥可以保持稳定。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EPS) 好氧颗粒污泥 稳定性 变化特性
【基金】:[基金项目]基于光催化/膜分离反应器对难降解有机物连续光催化降解过程中光催化剂使用寿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51208172)
【分类号】:X703
【正文快照】: 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年来备受关注且逐渐成熟的 1污水处理新兴技术,相较于目前广泛使用的活性污,】试验装置和运行方式泥技术,好氧颗粒污泥具有紧密的微生物结构、极高 l.i.i^验装置的微生物浓度、更好的沉降性能和极强的抗冲击负 试验采用一种由高强度有机玻璃制成的SBAR,荷能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温建康;刘美林;;胞外聚合物对金属硫化矿的生物作用[J];金属矿山;2008年11期
2 严杰能;许燕滨;段晓军;杜妍晔;;胞外聚合物的提取与特性分析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9年20期
3 焦娜;张永刚;;胞外聚合物及其对膜污染影响的研究进展[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艾翠玲;林欣欣;蔡丽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比较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年03期
5 王怡;郑淑健;彭党聪;;环境工程中胞外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张海欧;周维芝;马玉洪;赵海霞;张玉忠;;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对重金属镉的解毒作用及红外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11期
7 董德明,康春莉,李忠华,毕晓辉,郭平;天然水中细菌胞外聚合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1期
8 代艳华,曹同川,王坤,吕红,周集体,王竞;胞外聚合物合成与应用研究概况[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S1期
9 葛利云;王红武;马鲁铭;李晓岩;;胞外聚合物物理法提取过程的优化[J];环境化学;2006年06期
10 傅金祥;由昆;琚冉;周伟伟;李敬宝;;磁力搅拌/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胞外聚合物[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nna Lundqvist;Stefan Bertilsson;Willem Goedkoop;张义超;周霞萍;;胞外聚合物和腐殖质对毒死蜱于摇蚊属生物利用率的影响[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红武;葛利云;马鲁铭;李晓岩;;胞外聚合物加热法提取过程的优化[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葛利云;邓欢欢;王红武;赵长容;马美萍;;废水生物处理中铁铜离子对胞外聚合物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葛利云;王红武;马鲁铭;支霞辉;;一种新型电解生物耦合工艺对胞外聚合物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长容;邓欢欢;马美萍;葛利云;王红武;;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邬卓颖;郭峰;叶成松;张胜华;于鑫;;管网生物膜菌株胞外聚合物的提取和分析方法比较[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朱东强;康福星;;微生物胞外聚合物质对二硝基苯及银、金离子的还原及机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8 康福星;朱东强;;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对二硝基苯的还原及作用机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曹秀芹;赵自玲;;胞外聚合物(EPS)构成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10 李延军;李秀芬;华兆哲;陈坚;;颗粒污泥MBR中的胞外聚合物[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侯文洁;苜蓿中华根瘤菌胞外聚合物吸附铜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玲玲;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的光散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郑蕾;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吸附重金属效能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徐娟;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与废水中有毒污染物相互作用及对生物反应器性能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银玉容;烟曲霉胞外聚合物与水中重金属Cu~(2+)Cd~(2+)和Pb~(2+)的相互作用及机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于丽s,
本文编号:726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2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