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管理与改良剂协同控制水稻吸收土壤重金属和砷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水分管理与改良剂协同控制水稻吸收土壤重金属和砷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壤 水稻 重金属 砷 水分管理模式 改良剂
【摘要】:通过开展重金属和砷复合污染土壤的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常规灌溉(CK)、湿润灌溉(AF)、碳酸钙(L)、碳酸钙和湿润灌溉(L+AF)、羟基磷灰石(H)羟基磷灰石和湿润灌溉(H+AF)6种处理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pH、Eh、CEC、 BS、OM),土壤中Pb、Cd形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土壤中As形态(交换态、铁结合态、铝结合态、钙结合态、残渣态),土壤TCLP提取态Pb、Cd、As含量,土壤溶液中Pb、Cd、As浓度,水稻生长及生物量,水稻各部位(根表铁膜、根、茎、叶、谷壳、糙米)中Pb、Cd、As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 L、L+AF和H+AF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中L和L+AF的效果最明显,使土壤pH值分别提高了1.223、1.478个单位。AF、L+AF和H+AF这3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Eh,其中L+AF和H+AF作用更明显,能使土壤Eh分别提高129.66~418.41 mV和135.38~315.16 mV。与CK相比,5种处理对土壤CEC、BS、OM无明显影响。(2)各处理对土壤中Pb、Cd和As的交换态含量、TCLP提取态含量及其在土壤溶液中浓度均有明显的影响。与CK相比,L、H、L+AF和H+AF使土壤交换态Pb含量分别降低96.3%、81.1%、97.5%和81.5%;L、L+AF使土壤交换态Cd含量分别降低74.7%、77.1%;L+AF使土壤交换态As含量降低69.7%。与CK相比,H、H+AF使土壤Pb的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了73.7%、72.5%使土壤Cd的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了20.1%、27.1%;L+AF、H+AF使土壤TCLP提取态As含量分别降低74.2%、80.7%。与CK相比,AF、H、H+AF使土壤溶液中Pb浓度分别降低34.2%、34.2%、43.9%;L+AF、H+AF使土壤溶液中Cd浓度分别降低49.1%、34.3%;L+AF、H+AF使土壤溶液中As浓度分别降低81.08%、80.81%。总体上,L+AF、H+AF均能降低土壤中Pb、Cd、As的生物有效性。由此可见,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协同控制Pb、Cd、As的作用强于单一处理措施。(3) AF、L、H、L+AF和H+AF对水稻生长及生物量几乎没有影响。与CK相比,H、L+AF、H+AF使水稻根表铁膜中Pb含量分别降低58.3%、38.5%、64.7%;L+AF使水稻根表铁膜中Cd含量降低51.7%;5种处理对根表铁膜中As含量无明显影响。L、L+AF能显著降低水稻根中的Pb含量,分别降低13.3%、40.1%:H.L+AF.H+AF降低水稻根中的Cd含量效果最明显,分别降低80.8%、79.3%、75.5%;H+AF能显著降低水稻根中的As含量47.0%。与CK相比,L+AF、H+AF能显著降低糙米中的Pb、Cd和As含量,L+AF使糙米中Pb和As含量分别降低53.5%和45.1%,H+AF使糙米中Cd和As含量分别降低40.3%和47.9%,可使糙米中Cd含量符合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2)中0.20mg/kg的限量。从水稻产量和品质安全的角度考量各处理,可看出L+AF和H+AF是有效降低水稻吸收土壤Pb、Cd和As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土壤 水稻 重金属 砷 水分管理模式 改良剂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 1.2 土壤中重金属和砷的污染概况12-14
- 1.2.1 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概况12-13
- 1.2.2 土壤中砷的污染概况13
- 1.2.3 土壤中重金属和砷的复合污染概况13-14
- 1.3 土壤中重金属和砷的来源14-15
- 1.3.1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14
- 1.3.2 土壤中砷的来源14-15
- 1.4 环境中重金属和砷的存在形态及其转化15-16
- 1.4.1 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及其转化15
- 1.4.2 环境中砷的存在形态及其转化15-16
- 1.5 重金属和砷对水稻的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16-17
- 1.5.1 重金属对水稻的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16-17
- 1.5.2 砷对水稻的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17
- 1.6 土壤重金属和砷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17-19
- 1.6.1 水分管理18
- 1.6.2 施加改良剂18-19
- 1.7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技术路线、课题来源19-21
- 1.7.1 课题来源19
- 1.7.2 研究内容19
- 1.7.3 目的及意义19-20
- 1.7.4 技术路线20-21
- 2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21-29
- 2.1 材料与方法21-25
- 2.1.1 供试材料21-22
- 2.1.2 仪器与试剂22-23
- 2.1.3 试验方法23
- 2.1.4 样品分析与测试方法23-25
- 2.2 结果与分析25-27
- 2.2.1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25
- 2.2.2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Eh的影响25-26
- 2.2.3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CEC、BS、OM的影响26-27
- 2.3 讨论27-28
- 2.4 小结28-29
- 3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和砷的各形态含量的影响29-38
- 3.1 材料与方法29-32
- 3.1.1 供试材料29
- 3.1.2 仪器与试剂29
- 3.1.3 试验方法29
- 3.1.4 样品分析与测试方法29-32
- 3.2 结果与分析32-36
- 3.2.1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Pb的各形态含量的影响32-33
- 3.2.2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Cd的各形态含量的影响33-34
- 3.2.3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As的各形态含量的影响34-35
- 3.2.4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和砷的TCLP提取态含量的影响35-36
- 3.3 讨论36-37
- 3.4 小结37-38
- 4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溶液中重金属和砷浓度的影响38-42
- 4.1 材料与方法38-39
- 4.1.1 供试材料38
- 4.1.2 仪器与试剂38
- 4.1.3 试验方法38
- 4.1.4 样品分析与测试方法38-39
- 4.2 结果与分析39-40
- 4.2.1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的影响39-40
- 4.2.2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土壤溶液中砷浓度的影响40
- 4.3 讨论40-41
- 4.4 小结41-42
- 5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水稻生长情况及各部分重金属和砷含量的影响42-53
- 5.1 材料与方法42-43
- 5.1.1 供试材料42
- 5.1.2 仪器与试剂42
- 5.1.3 试验方法42
- 5.1.4 样品分析与测试方法42-43
- 5.2 结果与分析43-50
- 5.2.1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水稻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43-44
- 5.2.2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水稻根表铁膜中重金属和砷含量的影响44-45
- 5.2.3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水稻根中重金属和砷含量的影响45-46
- 5.2.4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水稻茎中重金属和砷含量的影响46-47
- 5.2.5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水稻叶中重金属和砷含量的影响47-48
- 5.2.6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水稻谷壳中重金属和砷含量的影响48-49
- 5.2.7 水分管理和改良剂对水稻糙米中重金属和砷含量的影响49-50
- 5.3 讨论50-51
- 5.4 小结51-53
- 6 结论、创新与展望53-55
- 6.1 结论53-54
- 6.2 创新点54
- 6.3 问题与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4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萍;张雪霞;郑煜基;陈能场;李金娟;张晓霞;;水分管理对重金属在水稻根区及在水稻中积累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12期
2 龙水波;曾敏;周航;廖柏寒;钟倩云;雷鸣;;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吸收土壤砷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3 李学平;石孝均;邹美玲;;紫色土稻田磷素流失潜能及其水分管理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2期
4 张雪霞;张晓霞;郑煜基;王荣萍;陈能场;卢普相;;水分管理对硫铁镉在水稻根区变化规律及其在水稻中积累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3年07期
5 张晓峰;浅谈煤炭中水分的管理[J];同煤科技;2005年03期
6 纪雄辉;梁永超;鲁艳红;廖育林;聂军;郑圣先;李兆军;;污染稻田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生态学报;2007年09期
7 荣湘民,袁正平,胡瑞芝,朱红梅,黄运湘,周清,张杨珠,肖永兰;地下水位与有机肥及水分管理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8 李香兰;徐华;李小平;蔡祖聪;;水分管理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9 杨长明,杨林章,颜廷梅;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2002年03期
10 邹建文;秦艳梅;刘树伟;;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_2O排放量估算:模型建立[J];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雪霞;张晓霞;郑煜基;王荣萍;陈能场;;水分管理对硫铁镉在水稻根区变化规律及其在水稻中积累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张颢严;陈尊贤;;水分管理对水稻各部位砷含量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吴龙华;王松凤;胡嫣然;胡鹏杰;沈丽波;李柱;;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巴西陆稻镉砷吸收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测试面料液态水分管理能力的方法[A];第六届全国印染后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秀兰;;近20年华北地区土壤干湿变化趋势及水分管理与调配对策[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志勇;王小东;付国占;杨铁钊;;豫东烟区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烤烟的生长及品质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邢光熹;熊正琴;;中国农田N_2O排放的研究[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荣;辣椒生长中注意水分管理[N];农民日报;2012年
2 唐县农业局 李爱民;金针菇水分管理“五字经”[N];河北科技报;2014年
3 辽宁 孙红霞;育苗基质水分含量标准[N];中国花卉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傅莉新;如何栽培水畦蒜黄[N];河南科技报;2007年
5 牟定县农技中心 李平;水稻水分管理[N];云南科技报;2001年
6 洛惠渠管理局 常晓宁 澄城县种子管理站 任秋云;苹果膨大期水分管理技巧[N];陕西科技报;2011年
7 张兴旺;纠正果树灌水中的错误做法[N];云南科技报;2007年
8 严光彬;七月水稻管理措施[N];吉林农村报;2010年
9 记者 马爱平;我研究出“水稻粉垄生态高效栽培法”[N];科技日报;2014年
10 华池县气象局 杨建辉;覆盖地膜四忌[N];陇东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小军;水稻植株水分实时监测与管理决策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于红梅;不同水氮管理下蔬菜地水分渗漏和硝态氮淋洗特征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林贤青;超级稻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营养、生理和生态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周茂娟;地面覆盖和水分对温室辣椒生理特性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紫今;水分管理与改良剂协同控制水稻吸收土壤重金属和砷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2 李鹏;水分管理对不同积累特性水稻镉吸收转运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龙水波;水分管理模式控制水稻吸收土壤砷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4 杨晓桦;秸秆容器育苗的水分管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李卫华;不同施肥及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土壤氮磷养分流失特征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崔静;棉田水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7 陈丽娜;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砷在土壤—水稻体系中的时空动态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8 王喜华;吉林省水稻节水灌溉与水分管理的技术与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杨连飞;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10 杨俞娟;水分管理方式与供氮水平对水稻土氮素养分转化及供氮能力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5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3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