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东江湖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与水质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26 11:50

  本文关键词:东江湖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与水质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东江湖流域 水质分析 水质评价


【摘要】:东江湖流域位于湖南省郴州市的东南部境内,是湖南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和湘江生态补水区,也是湖南“两型社会”重要的战略资源,东江湖流域水资源安全关乎成千上万的人民的饮水安全。本论文依据东江湖流域2011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二季度每个季度的11个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及东江湖流域的水质特征,选取了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钾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铅(Pb)、砷(As)八种水质指标对流域水体中水质指标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系统总结和比较了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法四种有代表性的水质评价方法,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及成因分析,以期为区域水环境污染防控及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东江湖流域水质指标的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在不同水系的空间分布中,长策河和浙水的水质较其它水系较差,东江湖和沤江的水质比.较好。长策河和浙水的主要污染源为外源型污染。沤江主要污染源于河流内部,属于内源性的污染。通过对东江湖流域水质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得出:除了溶解氧和总磷外,其它水质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为波动下降趋势,溶解氧的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总磷则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各断面的水质呈现好转趋势,但燕子排断面、石壁山电站断面还存在一定的面源污染。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法四种评价方法对东江湖流域2014年第二季度水质进行评价可得,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四种方法的均值重合度最高。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法对流域2011年第三季度至2014年第二季度的水质进行水质评价,从不同断面看,头山、白廊、小东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最低,四拱桥断面和老屋村断面、燕子排断面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相对较高,但是达到了其功能区划水质III类水质标准要求。从季度变化特征看,松山村和石壁山断面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呈现缓和上升趋势,其他断面的水质总体呈现缓和变好趋势。
【关键词】:东江湖流域 水质分析 水质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9-11
  • 1.1.1 水环境现状及研究意义9-10
  • 1.1.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意义10-11
  • 1.2 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11-16
  • 1.2.1 国内水质评价研究概述12
  • 1.2.2 国外水质评价研究概述12-13
  • 1.2.3 水质评价方法综述13-16
  • 1.2.4 水质评价方法发展趋势16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6-18
  • 2 研究区域概况18-23
  • 2.1 自然地理概况18-21
  • 2.1.1 地理位置18
  • 2.1.2 水系特征18-20
  • 2.1.3 气象气候20
  • 2.1.4 矿产资源20-21
  • 2.1.5 土壤及植被21
  • 2.2 社会经济概况21-23
  •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3-32
  • 3.1 研究方法23-31
  • 3.1.1 监测方案23-25
  • 3.1.2 评价标准25-27
  • 3.1.3 评价方法27-31
  • 3.2 技术路线31-32
  • 4 东江湖流域水质分析32-39
  • 4.1 东江湖流域的水质指标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32-35
  • 4.1.1 东江湖不同水系的水质指标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32-34
  • 4.1.2 同一水系不同断面的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征34-35
  • 4.2 东江湖流域水质的季度变化分析35-39
  • 4.2.1 东江湖流域各水质指标在各断面的变化趋势35-36
  • 4.2.2 东江湖流域各水质指标浓度时间变化分析36-39
  • 5 东江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39-51
  • 5.1 评价方法选择39-43
  • 5.1.1 评价方法备选方案39-41
  • 5.1.2 评价结果综合比较分析41-43
  • 5.2 评价结果分析43-51
  • 5.2.1 评价结果的空间差异性分析及成因分析43-47
  • 5.2.2 评价结果的季度差异性分析及成因分析47-51
  • 6 结论和建议51-57
  • 6.1 结论51-53
  • 6.1.1 有关水质分析的结论51-52
  • 6.1.2 有关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结论52-53
  • 6.2 保护对策与建议53-55
  • 6.3 创新点55
  • 6.4 研究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3
  • 附录63-6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9-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琳;张江山;;W值水质评价法的改进与应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任传栋;王志真;高佳;刘成良;;加权优序法在地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年05期

3 刘昕;刘开第;李春杰;庞彦军;栗文国;;水质评价中的指标权重与隶属度转换算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章新;贺石磊;张雍照;陈思;高军省;;水质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5 王怀柏;李跃奇;李儒道;;关于水质评价问题的探讨[J];水利技术监督;2011年04期

6 王维;纪枚;苏亚楠;;水质评价研究进展及水质评价方法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13期

7 郑英铭;在长江水质评价中某些方法的探讨[J];环境科学丛刊;1981年10期

8 赵纪先;高云翔;;广东省1979~1980年部分地区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J];广东卫生防疫资料;1984年02期

9 阎伍玖;模糊数学应用于水质评价的研究——以长江马鞍山段为例[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1年02期

10 李振亮;水质距离评价法及其在红水河、黔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正军;;欧几里德贴近度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中南地区模糊数学与系统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战培荣;赵吉伟;刘永;卢玲;赵彩霞;王海涛;王崇;董崇智;;兴凯湖鱼类及水质评价[A];中国水产学会第七届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04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王林;王兴泽;;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太子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解中辉;;基于熵权法对辽河口湿地的水质评价[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5 李晓粤;周炳辰;;沧州市入海河流水水质评价与防治对策[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蔡清海;杜琦;卢振彬;钱小明;方民杰;许翠娅;;福建主要港湾的水质评价[A];中国水产学会第七届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04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辛益群;史强;蔡云飞;;济南泉水藻类及水质评价[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孟俊;杨海燕;张治国;;基于模糊数学法的矿井水质评价[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胡斌武;;模糊模式识别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10 李兰;叶守泽;;三峡工程施工期坝下游河段水质评价与自净规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学民;长江沿程河湖及城市内河水质评价与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2 马太玲;湖库水质评价及水质模拟预测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3 郭劲松;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水质评价与水质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王小云;流域环境泥沙氮、磷平衡吸附与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龙;杭州西湖龙泓涧多级生态净化塘水质评价与水环境解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明伟;辽河水域水库浮游生物调查研究及水质评价[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申;基于WSN的智能养殖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陈荣;东江湖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与水质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5 杨日剑;典型村镇水质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16年

6 吴旌滔;贵州三岔河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贵州大学;2016年

7 万雅虹;神经网络模型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D];浙江海洋大学;2016年

8 周雪倩;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水质评价模型优化及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海霞;模糊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10 刘进涛;模糊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41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41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3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