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纳米二氧化锰的表面形貌调控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04:20

  本文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锰的表面形貌调控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晶型 二氧化锰 亚甲基蓝 过氧化氢 水热法 水溶液共沉淀法


【摘要】:本论文主要通过水热法、水溶液共沉淀法和臭氧直接氧化法制备了α、δ、β、ε和γ晶型的纳米二氧化锰。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还原剂或氧化剂的用量、还原剂或氧化剂的种类、反应的pH值、反应时间和添加不同种类的小分子醇对纳米二氧化锰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调控。通过XRD、SEM、TEM和BET等手段对相应颗粒的组成和形貌特征以及晶型转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选取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锰对其的吸附效果,并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处理亚甲基蓝废水并考察了晶型种类、催化剂质量、pH、温度等条件对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在水热或水溶液共沉淀的条件下,改变还原剂的量、改变反应温度、改变还原剂的种类、氧化剂的种类、反应时间、pH等都会影响纳米二氧化锰的晶型转变和形貌改变,其晶型转变的大致规律为δ-γ-α-β-MnO_2。吸附实验中,每种晶型纳米二氧化锰都具有一定吸附能力,其吸附效果为δγαεβ-MnO_2。其吸附量分别为78.28mg/g、73.23mg/g、56.1mg/g、45.375mg/g和14.38mg/g。其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各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处理亚甲基蓝废水都具有一定的效果,比单独过氧化氢处理效果明显提高,其催化效果为βδγαε-MnO_2。其中β-MnO_2和δ-MnO_2具有较高的催化效果,其去除率能达到99.3%和95.6%。催化后二氧化锰晶型一般不变,但形貌改变。实验结果发现最佳催化剂用量为0.2g,最佳双氧水用量为15mL,添加臭氧联合作用能更高效地降解亚甲基蓝废水。
【关键词】:晶型 二氧化锰 亚甲基蓝 过氧化氢 水热法 水溶液共沉淀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水源污染现状10-11
  • 1.1.1 难降解有机废水污染现状及特征10
  • 1.1.2 印染废水概述10-11
  • 1.2 国内外高级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11-12
  • 1.2.1 臭氧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11
  • 1.2.2 光化学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11-12
  • 1.2.3 超声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12
  • 1.2.4 芬顿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12
  • 1.3 二氧化锰的研究现状12-17
  • 1.3.1 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13-15
  • 1.3.2 纳米二氧化锰应用研究进展15-17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7-20
  • 1.4.1 研究意义17-18
  • 1.4.2 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及表征20-44
  • 2.1 引言20
  • 2.2 分析测试方法20-21
  • 2.2.1 粉末X-射线衍射(XRD)20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0-21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21
  • 2.3 实验试剂和仪器21-22
  • 2.3.1 实验试剂21-22
  • 2.3.2 实验仪器22
  • 2.4 实验部分22-41
  • 2.4.1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22-24
  • 2.4.2 纳米二氧化锰晶型衍射图分析24-28
  • 2.4.3 实验结果与讨论28-41
  • 2.5 本章小结41-44
  • 第3章 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锰吸附亚甲基蓝的研究44-62
  • 3.1 引言44
  •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44-46
  • 3.2.1 实验试剂44-45
  • 3.2.2 实验仪器45-46
  • 3.3 实验内容46-53
  • 3.3.1 实验试剂配制和药品46-52
  • 3.3.2 实验过程52
  • 3.3.3 实验数据分析52-53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53-59
  • 3.4.1 不同合成方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锰的吸附性能对比53-54
  • 3.4.2 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锰的吸附性能对比54-56
  • 3.4.3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影响56-57
  • 3.4.4 反应温度对吸附剂效果影响57-58
  • 3.4.5 溶液pH对吸附剂效果影响58-59
  • 3.5 本章小结59-62
  • 第4章 不同晶型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62-78
  • 4.1 引言62-63
  •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63-64
  • 4.2.1 实验试剂63
  • 4.2.2 实验仪器63-64
  • 4.3 实验内容64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64-75
  • 4.4.1 单独双氧水对亚甲基蓝的处理64-65
  • 4.4.2 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锰对亚甲基蓝的处理效果65-70
  • 4.4.3 不同催化剂用量对处理亚甲基蓝催化效果的影响70-72
  • 4.4.4 改变H_2O_2用量对亚甲基蓝催化效果的影响72-73
  • 4.4.5 不同温度下对亚甲基蓝催化效果影响73-74
  • 4.4.6 pH值对亚甲基蓝催化效果的影响74-75
  • 4.4.7 添加O_3对亚甲基蓝催化效果的影响75
  • 4.5 本章小结75-78
  • 结论78-80
  • 参考文献80-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84-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碳酸法制取化学二氧化锰的研究[J];云南冶金;1983年05期

2 胡乐铭;;由非氧化锰矿转变为放电二氧化锰的探讨[J];中国锰业;1985年04期

3 关之飘;低品位二氧化锰活化提纯的研究[J];中国锰业;2000年01期

4 马子川,谢亚勃,张雪荣;二氧化锰分析方法的改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邹兴;侯丽娟;邹洁钢;;用空气直接氧化锰的水解物制备高视密度初级化学二氧化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6 宋静静;张萍;;低品位氧化锰矿中锰的还原回收[J];河北化工;2010年05期

7 耿世昌;干电池用二氧化锰及红锰的处理报告[J];化学世界;1957年01期

8 张其昕;;国外二氧化锰的生产研究概况与展望[J];金属矿山;1982年12期

9 学冶;铜—二氧化锰同时电解新工艺[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83年06期

10 谌曙永;;比利时化学二氧化锰生产及其发展情况[J];中国锰业;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素琴;赵家昌;黄可龙;;不同相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性能[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孙晓丹;马春来;王毓德;李恒德;;一种新型氧化锰介孔相的制备方法[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3 张熊;杨秀双;纪丽艳;王毅;陈旭;杨文胜;;亚甲基蓝插层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剥离/组装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林中魁;庄凯寒;陈锦毅;蔡健益;苏程裕;林鸿明;;气凝合成奈米氧化锰粉体之特性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季辰辰;蔡长君;鲁振江;包淑娟;;层状二氧化锰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张治安;杨邦朝;邓梅根;胡永达;;氧化锰电极的微结构与电容行为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7 宋文娥;程方益;赵建智;陈军;;二氧化锰及其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和电极性能研究[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许乃才;乔山峰;唐秀花;刘宗怀;;不同形貌层状氧化锰的可控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程方益;赵建智;宋文娥;马华;李春生;陈军;;高性能二氧化锰正极活性材料的研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王淑芬;张志成;刘华蓉;张伟;汪碧波;;γ-射线辐照一步法制备氧化锰/苯乙烯大孔复合材料及催化性能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谭必文 通讯员 李焱华 王芳;泸溪攻克氧化锰还原核心技术[N];团结报;2011年

2 赵欢;用进口二氧化锰生产电解锰试验成功[N];团结报;2007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向民贵 通讯员 唐正海 胡建 周方俊 舒绍云 覃选生;风雨五载磨一剑[N];团结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魏静;锌二氧化锰“助力”可穿戴电子设备[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特邀撰稿 向民贵 胡建 周方俊 唐雄英;风雨五载磨一剑[N];湖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贵强;软化学法合成氧化锰及其催化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2 魏春光;二氧化锰的隧道调控和电化学离子存储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蒋蓉蓉;纳米结构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作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治军;方铁锰矿型生物氧化锰的形成及其对锌和铜的吸附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张立珠;新生态二氧化锰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强化去除作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黄行康;二氧化锰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杨晶晶;纳米水合二氧化锰氧化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尹文新;在氯盐介质中同时电解铅和二氧化锰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朱刚;独特形貌氧化锰纳米电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容性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建芳;新颖形貌氧化锰微/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形成过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振前;银/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甲醛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林昕;基于三维多孔镍沉积二氧化锰电极电化学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魏汉可;微细粒氧化锰矿综合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葛连方;二氧化锰/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微波辅助合成与超级电容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孙超超;二氧化锰微蚀体系微蚀机理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殿鹏;氧化锰催化电流振荡对电解锰阳极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7 程丽军;多孔氧化锰材料的制备及润滑性能的探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韩康达;纳米二氧化锰催化性能及其对聚四氟乙烯摩擦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9 余孝威;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甲醛的催化降解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黄一帆;纳米二氧化锰吸附重金属铜、镉离子特性及安全性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744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44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