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对汞甲基化作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对汞甲基化作用的研究
【摘要】:汞(Hg)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有毒重金属,其剧毒形式-甲基汞(Me Hg),是一种强亲脂性、高神经毒性的有机汞化合物,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具有极大危害性。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都可以使环境中的无机汞发生甲基化,其中微生物对环境中甲基汞的含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汞的甲基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厌氧环境下,产甲烷菌(methanogenus)、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和铁还原菌(dissimilation iron-reducing bacteria,Fe RB)中均发现有能使汞甲基化的菌株,其中SRB被认为是水库等环境中最主要的汞甲基化因子。三峡水库是我国最大的年调节型水库,其季节性蓄水、放水过程形成一个垂直高度30 m,面积为350 km2的水库消落带,是一个典型的“汞敏感生态系统”。一方面库区被淹没土壤和植物主动或被动的将汞释放到水库生态系统中,同时土壤有机质和植物腐解释放的大量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丰富食物来源,使厌氧生长的SRB等细菌大量生长,促进无机汞向甲基汞转化。目前对三峡库区汞的环境化学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水体以及鱼体汞的基础含量调查,甲基化特征以及汞的迁移转化方向,对其中与汞甲基化相关的微生物种类、生物汞甲基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基于此,设计室内模拟试验:以接入汞甲基化模式菌株Desulfovibrio africanus(D.africanus,DSM-2603),接入量104cfu·g-1的灭菌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三个汞浓度梯度(0、1、5 mg·kg-1Hg),对SRB在不同汞浓度下对汞的释放和甲基化的影响进行研究(接菌试验);以未灭菌原土为研究对象,设计三个汞浓度水平,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淹水过程中汞的释放和甲基化、SRB数量以及甲基化过程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原土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接菌试验中,未接菌处理(CK)THg、Me Hg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不同汞浓度处理中土壤THg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Hg含量越高的处理,释放Hg的量越多。水体THg均先降后升,30 d时高Hg处理(A5)分别是未添加汞处理(A0)和低浓度汞处理(A1)的6.02倍、3.26倍。三个处理土壤Me Hg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试验20~25 d内较为明显,最大值分别为初始值的12.85倍、92.74倍、122.47倍。同时添加外源Hg后,汞甲基化活动增强,且在试验Hg浓度范围内,Hg浓度越高,甲基化活动越强;类似的,三个接菌处理的水体Me Hg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Hg高的处理,水体MeHg含量明显较高。(2)接菌试验中,处理CK中土壤D.africanus细菌数量先增后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处理A0、A1、A5土壤中D.africanus细菌数量均先增高后减,A5菌数前期受高浓度Hg抑制,后期达到三个处理中最大菌数3.70?104 cfu·g-1,整体表现为Hg越高,D.africanus细菌数量越大。土壤Me Hg含量和D.africanus细菌数量有显著相关性。添加外源Hg促进了D.africanus菌的生长,降低了其单位转化MMHg的效率。(3)原土试验中,不同汞浓度处理中土壤THg含量同样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Hg含量越高的处理,释放Hg的量越多。与接菌试验比较,THg下降速率均小于同等汞处理。原土试验各处理中水体THg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Hg含量越高的处理,下降幅度越大。土壤Me Hg含量均先增后减,达到最大值时,高Hg处理(B5,土壤Me Hg含量0.55?104 ng·kg-1)增幅分别是未添加Hg处理(B0)、低Hg处理(B1)的2.20倍、1.34倍,表明外源高汞环境有利于土壤甲基汞的生成。水体Me Hg含量均先增后减,最大值为B5的39.94 ng·L-1。(4)原土试验中SRB数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表现为“消-涨”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处理B5中SRB数量达最大值时是B0、B1的2.69倍、2.62倍,表明高Hg环境有利于“诱导”土壤总SRB数量的增加。原土试验中各处理土壤Me Hg含量的消涨与SRB数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相关性系数(r2)分别为:0.01、0.36、0.02。推测SRB不是三峡库区消落带主要的汞甲基化微生物。(5)接菌试验各处理土壤p H总体呈先增高,后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下降,电导率先减后增。土壤Me Hg含量与THg含量、电导率均无显著相关性,p 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与Me Hg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原土试验各处理土壤p H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先减后增。土壤Me Hg含量与THg含量、p H、有机质和电导率均无显著性关系。
【关键词】:消落带土壤 汞 甲基汞 生物甲基化 SRB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 T10-13
- 符号及缩写13-14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4-26
- 1.1 汞和甲基汞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14
- 1.2 环境汞污染与甲基化研究现状14-16
- 1.2.1 土壤中汞及甲基汞的来源14-15
- 1.2.2 水体中汞及甲基汞的来源15-16
- 1.2.3 汞的迁移转化机制16
- 1.3 汞的生物甲基化16-23
- 1.3.1 汞甲基化生物类群16-19
- 1.3.2 汞微生物甲基化的机制19-20
- 1.3.3 汞微生物甲基化的影响因素20-22
- 1.3.4 汞微生物甲基化研究的主要技术方法22-23
- 1.4 国内外水库汞污染及甲基化过程研究进展23-24
- 1.5 三峡水库汞污染的研究意义24-26
- 第二章 研究背景与内容26-30
- 2.1 立题背景26-27
- 2.2 研究内容27-28
- 2.2.1 库区不同汞浓度淹没土壤接种硫酸盐还原菌D. africanus后对汞的释放及甲基化作用影响的模拟27
- 2.2.2 库区不同汞浓度淹没土壤对汞的释放及甲基化作用影响的模拟27
- 2.2.3 库区淹水土壤汞的甲基化的影响因素27-28
- 2.3 技术路线28-30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30-34
- 3.1 实验材料30-32
- 3.1.1 土样、水样的准备30
- 3.1.2 菌株的制备30-31
- 3.1.3 汞溶液的配制31-32
- 3.1.4 添加外源汞和接种菌株D. africanus土样的制备32
- 3.2 试验方法32
- 3.3 样品采集与测定32-33
- 3.3.1 样品采集32-33
- 3.4 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33
- 3.5 数据分析33-34
- 第四章 库区不同汞浓度淹没土壤接种硫酸盐还原菌D. africanus后对汞的释放及甲基化作用影响的模拟34-44
- 4.1 接菌试验中总汞的变化特征34-36
- 4.1.1 土壤中的总汞34-35
- 4.1.2 水体中的总汞35-36
- 4.2 接菌试验中甲基汞的变化特征36-40
- 4.2.1 土壤中的甲基汞36-37
- 4.2.2 水体中的甲基汞37-38
- 4.2.3 土壤、水体甲基汞占总汞比例变化38-40
- 4.3 D. africanuS菌数变化以及其与土壤甲基汞相关性分析40-41
- 4.3.1 接菌试验D .africanus菌数变化特征40-41
- 4.3.2 D.africanus菌数与土壤甲基汞相关性分析41
- 4.4 D.africanus菌汞甲基化效率41-42
- 4.5 小结42-44
- 第五章 库区不同汞浓度淹没土壤对汞的释放及甲基化作用影响的模拟44-54
- 5.1 原土试验中总汞的变化特征44-46
- 5.1.1 土壤中的总汞44-45
- 5.1.2 水体中的总汞45-46
- 5.2 原土试验中甲基汞的变化特征46-50
- 5.2.1 土壤中的甲基汞46-47
- 5.2.2 水体中的甲基汞47-48
- 5.2.3 土壤、水体甲基汞占总汞比例变化48-50
- 5.3 原土试验中硫酸盐还原菌变化特征以及其与土壤甲基汞含量相关性分析50-51
- 5.3.1 原土试验中硫酸盐还原菌变化特征50-51
- 5.3.2 原土试验中硫酸盐还原菌菌数与土壤甲基汞相关性分析51
- 5.4 小结51-54
- 第六章 库区淹水土壤汞的甲基化的影响因素54-58
- 6.1 土壤理化性质随时间变化特征54-56
- 6.1.1 pH54-55
- 6.1.2 有机质55
- 6.1.3 电导率55-56
- 6.2 土壤理化性质对汞甲基化的影响56-57
- 6.3 小结57-58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58-60
- 7.1 结论58
- 7.2 建议58-60
- 参考文献60-70
- 致谢70-72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影;李国琛;张红;王颜红;崔杰华;王世成;;土壤和大气铅对玉米植株内铅积累的影响和贡献率[J];生态学杂志;2012年09期
2 白彦真;谢英荷;陈灿灿;张小红;柳菁;;14种本土草本植物对污染土壤铅形态特征与含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1期
3 李丽光,何兴元,曹志强,陈玮;土壤-作物系统中铅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年01期
4 线郁;王美娥;陈卫平;;土壤砷植物暴露途径的土壤因子模拟[J];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5 任秀娟;王洪亮;朱东海;吴海卿;吴大付;;土壤铅处理对棉花铅吸收及累积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汤波;;渭南地区蔬菜地土壤铅 镉元素污染现状分析与调查[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5期
7 刘朝贵,唐阵武,王正银,李成琼,范永红,刘华强,杨学春;涪陵南沱茎瘤芥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张忠荣;海南省绿色食品基地土壤之现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9 胡迪琴;广州市近郊农田土壤及作物铅污染水平评价[J];生态科学;1997年01期
10 郑袁明,余轲,吴泓涛,黄泽春,陈煌,吴晓,田勤政,范克科,陈同斌;北京城市公园土壤铅含量及其污染评价[J];地理研究;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晓霞;伍钧;李昆;罗春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鱼腥草吸收铅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瑶;刘颖;陈玲;;上海市表层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3 熊治廷;;土壤施用氯盐对铅可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晌[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4 罗盛旭;贾振亚;杜兵兵;;铅、镉、铜和锰在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伍钧;孟晓霞;李昆;李远伟;;鱼腥草吸收累积铅与土壤铅形态的关系[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恩玲;王亮;孙继;潘t;;土壤-蔬菜系统的Cd、Pb累积特征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7 张鹏岩;秦明周;闫江虹;;黄河下游滩区开封段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规律及其潜在风险评价[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陈家桂;杨正宁;黄冠q,
本文编号:771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7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