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吡虫啉在水体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药吡虫啉在水体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摘要】:农药的广泛使用对增加粮食产量、消除病虫害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农药施用后,一部分残留在植物体内;一部分在土壤中残留并且在水的淋溶作用下进入地下水;另一部分蒸发、散逸到空气中,或在雨水及农田排水冲刷下流入河湖,污染地表水体和水生生物。目前,世界上的地表水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农药的污染,除地表水体以外,止壤和地下水源也普遍受到农药的污染。吡虫啉作为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目前已覆盖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用于160多种作物上,在国内市场上也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杀虫剂。因此,本文选用吡虫啉作为研究对象,为明确吡虫啉的施用在水体和土壤中产生的残留,进行了模拟实验,建立了吡虫啉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吡虫啉在相同降雨条件不同施用量下和相同施用量不同降雨条件下在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土壤中的残留情况。也以此对吡虫啉的合理施药提出指导建议,为吡虫啉的正确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应的农村面源污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本实验采用HPLC-UV进行样品残留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在0.02~0.50μp/m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8。在水样和土壤样中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均能够满足我国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相关要求。2、中雨和大雨条件下,同一吡虫啉施用量下,同一水体中,吡虫啉浓度中雨条件下大雨条件下,且吡虫啉在地表水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浅层地下水中。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吡虫啉残留在上壤中。土壤对吡虫啉的吸附和截留作用是吡虫啉在土壤和地下水中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主要原因。3、在小雨条件下,地表水、15cm处浅层地下水、35cm处浅层地下水中始终未检出吡虫啉。其原因是小雨条件下地表径流不明显,小雨对土壤的冲刷也非常弱,加之土壤对吡虫啉有一定的吸附和截留作用,因此小雨条件下吡虫啉施用对水体影响较小。但是,小雨条件下吡虫啉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则明显大于中雨和大雨条件下,且残留时间也大于小雨条件和大雨条件下。4、标准用量下吡虫啉施用对水体和土壤的残留影响较小,而较高用量、高用量下,吡虫啉的残留影响明显增大,且高用量较高用量。高用量下,吡虫啉对地表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的影响时间更长。因此,建议农民用药一定要根据标准用量来使用,不可随意增大用量。5、高用量中雨条件下吡虫啉在水体中残留量最大,对水体残留影响时间最长;高用量小雨条件下吡虫啉在土壤中残留量最大,在土壤中残留时间最长。大雨条件下雨水既可以淋洗走更多土壤中的吡虫啉,又可以稀释水体中吡虫啉的浓度,相对来说对水体和土壤的残留影响比小雨和中雨条件小。
【关键词】:面源污染 吡虫啉 残留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9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农药的基本情况介绍13-14
- 1.2.2 农药对水体的影响14-15
- 1.2.3 农药对上壤的影响15
- 1.2.4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吸附、淋溶的因素15-16
- 1.3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16-17
- 1.3.1 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16
- 1.3.2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16-17
- 1.4 吡虫啉研究现状17-18
- 1.4.1 吡虫啉的理化特征17
- 1.4.2 吡虫啉的残留研究现状17-18
- 1.5 主要研究工作18-21
- 1.5.1 研究目的18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18-19
- 1.5.3 研究的技术路线19-21
- 第2章 实验方法及实验内容21-32
- 2.1 实验平台搭建21-24
- 2.1.1 实验装置21
- 2.1.2 实验植物21-22
- 2.1.3 喷雾降雨系统22-23
- 2.1.4 实验土壤23
- 2.1.5 实验平台搭建及实验前准备23-24
- 2.1.6 实验气候条件24
- 2.2 实验内容24-27
- 2.2.1 施用农药及频率24-25
- 2.2.2 降雨量设置25
- 2.2.3 对照组设置25-26
- 2.2.4 施药及采样方案26-27
- 2.3 实验材料与方法27-29
- 2.3.1 主要试剂与仪器27
- 2.3.2 样品的提取和净化27-28
- 2.3.3 色谱条件28
- 2.3.4 残留量计算方法28-29
- 2.4 标准曲线29-30
- 2.4.1 标准溶液配置29
- 2.4.2 结果与分析29-30
- 2.5 添加回收率试验30-31
- 2.5.1 溶液配置30
- 2.5.2 结果与分析30-31
- 2.6 小结31-32
- 第3章 不同吡虫啉用量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的影响32-41
- 3.1 实验设计32-33
- 3.1.1 实验参数设计32-33
- 3.1.2 实验时间33
- 3.1.3 喷药频率及采样时间33
-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33-40
- 3.2.1 不同吡虫啉施用量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33-38
- 3.2.2 不同吡虫啉施用量对土壤的残留影响38-40
- 3.3 小结40-41
- 第4章 不同降雨量下吡虫啉施用对水体、土壤的影响41-51
- 4.1 实验设计41-42
- 4.1.1 成都市降雨特征41
- 4.1.2 实验参数设计41-42
- 4.1.3 实验时间42
- 4.1.4 喷药频率及采样时间42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42-49
- 4.2.1 不同降雨量下吡虫啉施用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42-47
- 4.2.2 不同降雨量下吡虫啉施用对土壤的残留影响47-49
- 4.3 小结49-51
- 结论和建议51-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玉凯;戴玉凯理事长在首届全国水体环境评价学术交流会上的讲话[J];水资源保护;1998年04期
2 王磊,张启慧,侯立军;上海滨岸带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2期
3 郭光武;王明祥;余跃生;曾苏祺;;黔南地区水体环境单元的模糊聚类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24期
4 姜应和;合理规划城区 保护水体环境[J];科学中国人;1998年Z1期
5 李真;黄民生;何岩;张勇;;铁和硫的形态转化与水体黑臭的关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1期
6 杨阳;马小雪;商栩;;温州市温瑞塘河水体黑臭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7 余道龙;崔郁郁;马伶;;长江武汉段水体中20种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环境化学特征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2年01期
8 张凯;黄春保;黄晓敏;;矿物粉体对水体的活化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9 浦跃朴,卢纯惠,戴修道;农村饲养业排出物污染水体的卫生学评价[J];农村生态环境;1991年01期
10 许峰;祁士华;;三峡库区水体多氯联苯污染特征与环境交换[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春涛;;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威;“908专项”夏季水体环境准同步调查北方海区备航工作完成并通过检查[N];中国海洋报;2006年
2 辛力;我国近海水体环境调查启动[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张文革邋徐晓丽;“套养”巧治水体病害[N];中国渔业报;2007年
4 记者 何俊;保护长江水体锁住事故“污龙”[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周翔 耕俊 古月;我市启动“水体监测船”研发[N];扬州日报;2014年
6 崔小健;2006年水体环境调查全面启动[N];中国海洋报;2006年
7 ;台风灾害过后恶化水体调解法[N];中国海洋报;2003年
8 记者 钱秀丽;我国最大规模的近海水体环境调查全面铺开[N];中国海洋报;2006年
9 赵陕雄;垃圾对环境的影响[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陈国强;厦门大学召开夏季水体环境航次调查动员会[N];中国海洋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敏;水体悬浮颗粒物对零价汞的吸附及其对汞循环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2 吴玲玲;长江口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效应[D];同济大学;2007年
3 席峰;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系统演化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玉涛;光照和DOM对水体中汞转化的影响机制及动力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黄飞;蜡状芽孢杆菌对水体中镉的吸附特性与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江成;水体扰动对藻生长机制与QCS水库富营养化控制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金晓丹;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分布及其迁移转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邓红梅;西江流域水体有机污染物及大分子有机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郑耀通;闽江流域福州区段水体环境病毒污染、存活规律与灭活处理[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10 牟冰;基于静止轨道水色卫星GOCI的渤海浑浊水体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佐琛;藻源型湖泛过程水体光学特性及水色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白雪;水体氧胁迫对不同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李邵龙;水体垂向扰动条件下溶质在沉积介质中的迁移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方盼;高效工程菌对水体中类固醇污染物的降解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林挺;层结水体中异重流沿坡运动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俞思绮;农药吡虫啉在水体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程新锋;水生植物对风浪消减及水体再悬浮和营养盐的影响[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潘天扬;水体铅暴露对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的急性中毒效应[D];西南大学;2016年
9 汪文强;几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10 房树林;水体Cd暴露对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的急性中毒效应[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74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7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