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铜基钯镍合金退镀液中铜钯镍的分离和深加工

发布时间:2017-09-10 20:16

  本文关键词:铜基钯镍合金退镀液中铜钯镍的分离和深加工


  更多相关文章: 退镀液 膜电解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铜基钯镍合金退镀液中铜、钯、镍的回收工艺,提出硫氰酸盐沉铜法将铜直接以产品形式分离回收;对除铜后的退镀液采用膜电解法回收钯,并仍用膜电解法对沉积的钯电化学造液,进一步制备氯化钯晶体;对除铜、钯后的退镀液采用膜电解法回收镍,改变实验条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硫氰酸盐沉铜法考察铜浓度、硫氰酸钠用量、陈化时间、亚硫酸钠用量、温度对除铜效果的影响。在铜浓度为0.06 mol/L,铜与硫氰酸钠、亚硫酸钠摩尔比为5:20:3,陈化时间24 h,温度30℃条件下,溶液中铜离子残留量仅为0.025mg/L。在沉铜工艺基础上,加入PEG1.5g/L,提高温度至50℃,可得平均粒径为0.472μm的硫氰酸亚铜超细粉体。膜电解法回收钯考察了膜种类、钯浓度、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对电解沉钯的影响;将阴极沉积的钯作阳极,用阴膜电解法造液制备氯化钯,考察了电流密度、阳极液盐酸浓度和极距对电解效果的影响。采用阴膜电解,钯浓度为5 g/L,电流密度为250 A/m~2,电解时间2.5 h条件下,钯沉积率达97.43%;阴膜电解造液,电流密度为350A/m~2,阳极液盐酸浓度1.0mol/L,极距30mm,电流效率为89.32%,能耗为2532.43 kW·h·t~(-1)。阳膜电解法回收镍考察了NaCl、Na_2SO_4两种电解质、电流密度、电解时间、搅拌速度和温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阴极材料种类对产物的影响。在NaCl浓度为2.5 g/L,电流密度为150 A/m~2,电解时间8 h,搅拌速度800 r/min,温度35℃条件下,镍析出率达95.16%,电流效率为86.87%,能耗为5254 kW·h·t~(-1),采用铜片作阴极可获得高纯度镍粉。综合以上研究,可认为该工艺能有效回收退镀液中的铜、钯、镍。
【关键词】:退镀液 膜电解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前言9-26
  • 1.1 研究背景9-15
  • 1.1.1 原料简介9
  • 1.1.2 回收价值与意义9-15
  • 1.2 浸出液中铜的分离与再生15-17
  • 1.2.1 硫氰酸亚铜的性质与用途15-16
  • 1.2.2 硫氰酸亚铜的制备方法16-17
  • 1.3 浸出液中钯的分离与再生17-21
  • 1.3.1 浸出液中钯的分离方法17-20
  • 1.3.2 氯化钯的性质与用途20
  • 1.3.3 氯化钯的制备方法20-21
  • 1.4 浸出液中镍的分离与再生21-22
  • 1.4.1 沉淀法21
  • 1.4.2 蒸发结晶法21
  • 1.4.3 萃取法21-22
  • 1.4.4 氢还原法22
  • 1.4.5 电解法22
  • 1.5 膜电解技术概论22-24
  • 1.5.1 膜电解原理22-23
  • 1.5.2 膜电解应用23-24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24
  •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思路24-26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26-30
  • 2.1 实验材料26-27
  • 2.1.1 实验试剂26
  • 2.1.2 实验仪器26-27
  • 2.2 元素分析方法27-29
  • 2.2.1 退镀液成分测定27-28
  • 2.2.2 铜离子含量测定28
  • 2.2.3 钯离子含量测定28
  • 2.2.4 镍离子含量测定28-29
  • 2.3 样品表征29-30
  • 2.3.1 粒度仪(PSD)29
  • 2.3.2 X射线衍射仪(XRD)29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9-30
  • 第三章 铜的分离与深加工实验研究30-42
  • 3.1 实验原理与方法30-31
  • 3.1.1 实验原理30-31
  • 3.1.2 实验方法31
  • 3.2 除锡铁实验的结果与分析31-33
  • 3.2.1 pH值对除锡铁效果的影响31-32
  • 3.2.2 陈化时间对除锡铁效果的影响32-33
  • 3.3 沉铜实验的结果与分析33-37
  • 3.3.1 铜浓度对除铜效果的影响33
  • 3.3.2 硫氰酸钠浓度对除铜效果的影响33-34
  • 3.3.3 陈化时间对除铜效果的影响34-35
  • 3.3.4 温度对除铜效果的影响35-36
  • 3.3.5 还原剂浓度对除铜效果的影响36-37
  • 3.4 硫氰酸亚铜超细粉体的制备37-41
  • 3.4.1 分散剂浓度对粉体粒径的影响37-38
  • 3.4.2 温度对粉体粒径的影响38-40
  • 3.4.3 产品表征40-41
  • 3.5 小结41-42
  • 第四章 钯的分离与深加工实验研究42-51
  • 4.1 实验原理与方法42-43
  • 4.1.1 实验原理42
  • 4.1.2 实验方法42-43
  • 4.2 电沉积钯实验的结果与分析43-46
  • 4.2.1 膜种类对电解沉钯的影响43
  • 4.2.2 钯浓度对电解沉钯的影响43-44
  • 4.2.3 电流密度对电解沉钯的影响44-45
  • 4.2.4 电解时间对电解沉钯的影响45-46
  • 4.3 氯化钯的制备46-50
  • 4.3.1 电流密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47-48
  • 4.3.2 阳极液盐酸浓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48
  • 4.3.3 极距对电解效果的影响48-49
  • 4.3.4 样品表征49-50
  • 4.4 小结50-51
  • 第五章 镍的分离与再生实验研究51-59
  • 5.1 实验原理与方法51-52
  • 5.1.1 实验原理51-52
  • 5.1.2 实验方法52
  • 5.2 结果与分析52-58
  • 5.2.1 电解质种类对电解效果的影响52-53
  • 5.2.2 电流密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53-54
  • 5.2.3 电解时间对电解效果的影响54-55
  • 5.2.4 搅拌速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55-56
  • 5.2.5 温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56
  • 5.2.6 阴极材料种类对产物的影响56-58
  • 5.3 小结58-5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8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电解退镀添加剂[J];电镀与环保;2000年06期

2 孙艳辉;唐海;;电镀挂具退镀液的研究进展[J];电镀与环保;2006年03期

3 高培德;朱秀珍;沈蓓蓓;朱耀华;;镍、铜退镀废液的资源回收[J];上海环境科学;1984年06期

4 郭薇华,王仁宜;无污染退镀新工艺[J];劳动保护;1986年03期

5 唐永娟;沈敏琴;温文森;盛宝连;;T—10快速退镀添加剂的应用[J];电镀与环保;1987年02期

6 袁秀富;;电解退镀工艺[J];电镀与环保;1988年02期

7 黄智源;谢逢春;;一种新的环保型退镀液的研制(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8 ;金属退镀液及工艺研究技术鉴定会在哈尔滨召开[J];机械工程师;1984年04期

9 刘刚;;介绍几种退镀方法[J];电子工艺技术;1985年03期

10 唐春华;;电解退除厚铜、薄镍组合镀层的新工艺[J];新技术新工艺;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明山;王品胜;韩丹;王升旗;范光华;;延长屏凸模退镀液使用时间[A];电子玻璃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梁爱凤;徐志潜;金杰;王锦辉;明建川;过骥千;;电化学方法退镀氮化铬膜层的研究[A];2008年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电子束离子束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电子束焊接学术交流会、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离子源学术交流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2008年全国高能束加工技术研讨会、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粒子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春燕;废ABS电镀件退镀及退镀液回收再生工艺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杨雨佳;铜基钯镍合金退镀液中铜钯镍的分离和深加工[D];江苏理工学院;2016年

3 饶荣;氯化退镀—电解回收废旧ABS塑料电镀件的工艺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4 郑云朋;硝酸退镀液中铜镍分离回收与资源化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5 杨振兴;硝酸烟雾抑制剂及环境友好型退挂具工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26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826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