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三角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长三角 环境污染治理机制 源头控制 联防联控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多年来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生态环境负面效应日渐凸显。环境污染治理日益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任务。研究长三角环境污染治理机制,探寻污染物的产生传输机理与综合治理策略,是长三角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长三角环境污染和治理现状,基于污染物的产生源头和跨界传输两个视角,分别构建长三角环境污染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首先建立由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产业演进、能源优化构成的污染物源头控制机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上海、江苏、浙江的污染物减排效应,选取污染物源头控制的最佳路径;然后,在评述长三角跨界污染治理效果的基础上提出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别建立长三角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合作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博弈过程和策略选择,探究影响合作治污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在污染物源头控制方面,上海防治污染效果最佳的是“技术进步—产业演进—污染物减排”的间接路径,江苏和浙江控制污染最显著的是“能源优化—污染物减排”的直接路径。在跨区域联防联控方面,地方政府履行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协议的概率与污染物减排目标、环境污染损失、联防联控协议违约金和中央政府惩罚力度成正比,与治污经济成本成反比。
【关键词】:长三角 环境污染治理机制 源头控制 联防联控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2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11-12
- 1.2.1 本文的主要内容11
- 1.2.2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11
- 1.2.3 本文的结构安排11-12
- 1.3 本文可能的创新和技术路线12-14
- 1.3.1 本文可能的创新12
-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12-14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14-19
- 2.1 环境污染的内涵与特征14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9
- 2.2.1 环境污染及治理的相关理论14-15
- 2.2.2 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15-16
- 2.2.3 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16-17
- 2.2.4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17-18
- 2.2.5 简要评述18-19
- 第三章 长三角环境污染和治理现状19-26
- 3.1 长三角环境污染现状分析19-24
- 3.1.1 环境污染类别和特征19-20
- 3.1.2 主要污染物的趋势和来源20-24
- 3.2 长三角环境污染治理状况分析24-26
- 3.2.1 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梳理24
- 3.2.2 环境污染治理效果评价24-26
- 第四章 长三角环境污染源头控制机制研究26-35
- 4.1 长三角环境污染源头控制机制的构建26-27
- 4.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7-29
- 4.2.1 结构方程模型27-29
- 4.2.2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29
- 4.3 长三角环境污染源头控制机制实证分析29-33
- 4.3.1 变量检验29-32
- 4.3.2 直接效应分析32
- 4.3.3 间接效应分析32-33
- 4.3.4 作用路径分析33
- 4.4 本章小结33-35
- 第五章 长三角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35-45
- 5.1 长三角跨界污染治理效果评述35
- 5.2 长三角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35-36
- 5.3 长三角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博弈分析36-44
- 5.3.1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博弈模型的建立36-40
- 5.3.2 水污染联防联控博弈模型的建立40-44
- 5.4 本章小结44-45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5-49
- 6.1 结论45
- 6.2 相关政策建议45-49
- 6.2.1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45-46
- 6.2.2 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46
- 6.2.3 加强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培养46-47
- 6.2.4 注重整体规划,强化区域合作47
- 6.2.5 健全法律法规,多方参与治理47-49
- 结束语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3
- 作者简介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瑜;;预计今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农业部要求——联防联控保障水稻生产安全[J];农药市场信息;2012年05期
2 张国兴;;联防联控刍议[J];环境教育;2013年10期
3 ;联防联控针对哪些区域?[J];环境经济;2014年07期
4 ;十一个省市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J];时代主人;2009年12期
5 牛桂敏;;京津冀联手治霾需系统深化联防联控机制[J];环境保护;2014年16期
6 ;Buzz[J];21世纪商业评论;2014年05期
7 柴发合;云雅如;王淑兰;;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年04期
8 ;老科协助力治理雾霾——“联防联控PM2.5的对策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召开第六次调研座谈会[J];今日科苑;2014年01期
9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综合实施方案的通知[J];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年15期
10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实施方案和郑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奖惩暂行办法的通知[J];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朝能;宁平;黄顶强;邱飞;;滇中产业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探讨[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确保联防联控机制有效运行[N];吉林日报;2009年
2 记者 周洁;我省八部门建联防联控机制[N];河北日报;2013年
3 记者 胡德荣 陈瑾 特约记者 朱海东;沪苏浙皖疫情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建立[N];健康报;2013年
4 民盟河北省直工委 张国兴;污染联防联控应协商共赢[N];人民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郭晓宇;联防联控机制经受疫情实战检验[N];法制日报;2009年
6 记者晓勇;安排部署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N];西藏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春昌;明确职责 形成联防联控防范应对格局[N];天水日报;2009年
8 记者 唐晓安 通讯员 向清;我省制定交通工具联防联控方案[N];湖北日报;2009年
9 记者 林妍;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联防联控[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黄梅;太仓口建立联防联控机制[N];苏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聪佳;我国雾霾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陈云俊;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立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高嘉颖;长三角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周建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李征;北京市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法律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7 任丽丹;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路径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8 郑俪丹;首都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9 赫洁;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中VOCs的控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蔡秀锦;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92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89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