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部分大型医院污泥环境安全指标检测及其处置应对策略
本文关键词:沈阳市部分大型医院污泥环境安全指标检测及其处置应对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大型医院 医院污泥 微生物指标 理化性质 应对对策
【摘要】:医院污泥是指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在处理医院污水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根据具体工艺名称,医院污泥可以被分为化粪池污泥、剩余污泥、消化池污泥等。由于医院污水的组成成分特别复杂,致病微生物很可能存在于医院污泥中。据专家估计,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中超过80%的病原菌和90%的寄生虫卵会被浓缩到医院污泥里。致病微生物会造成疾病传播的潜在威胁引起了公众对医院污泥的关注,使医院污泥成为一个研究焦点。2005年,我国家环境保护部门颁布的《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规定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中栅渣、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站所产生的污泥属危险废物,应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而2008年新颁布的国家危废名录中没有将医院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列为危废。这使得医院部门对医院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究竟是不是危险废物,产生疑惑,以致会对医院污泥处理或处置有所不当。目前,国内外对医院污泥的研究还很少,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为了解沈阳市医院污泥处理现状,并提出应对环境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对策,本研究侧重研究了沈阳市部分大型医院污泥的环境安全指标检测、处置应对策略两个方面。目前沈阳市的大型医院的污水的处理基本上采用二级处理工艺。通过现场调查、取样,测定了污泥中的pH、含水率、燃烧残留、总汞、总铬、总镉、总砷、总铅、总大肠菌群数、粪大肠菌群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寄生虫等,共计15项指标,并根据所得出的医院污泥特性鉴定结果,从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和医院污水系统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应对环境安全风险对策措施。本研究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污泥pH值均在6.7--6.9之间,含水率介于90.7--96.6%;样品燃烧后残留介于215mg--341 mg之间。汞的含量为0.006--0.040 mg/kg,总镉的含量为0.012--0.028 mg/kg,总铬的含量为0.031--0.053 mg/kg,总砷的含量0.016--0.041 mg/kg,总铅的含量为0.014--0.028 mg/kg。(2)总大肠杆菌的数量在3.17×106--3.5×107cfu/g之间,粪大肠杆菌的数量在1.2×102--3.1×103cfu/g之间。(3)5家大型医院均未发现志贺菌(Sh)、沙门氏菌(Sa)、大肠杆菌(EH7)、金黄色葡萄球菌(St)、结核杆菌(My)等五种致病菌,也未检出寄生虫。本研究所得的主要处置应对策略如下:(1)研究结果表明,5家大型医院虽然采用了二级处理工艺,可有效避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疫病的流行,但是,还有总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等存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建议采用MBR工艺处理医院污水、污泥。(2)通过调研得知,目前沈阳市的某些医院的污水的处理仍是采用简易的一级处理。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加快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在小型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普及应用。(3)建立医院污泥的环境安全风险的预警系统、管理体系和应急机制。
【关键词】:大型医院 医院污泥 微生物指标 理化性质 应对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99.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前言13-24
- 0.1 研究背景13-14
- 0.2 国内外研究进展14-22
- 0.2.1 医院污水成分组成与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14-19
- 0.2.2 医院污泥成分组成的研究进展19-21
- 0.3.3 医院污泥消毒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21-22
- 0.3 本研究的内容22-23
- 0.3.1 医院污泥医院污泥环境安全指标检测22-23
- 0.3.2 医院污泥处置应对策略23
- 0.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3-24
- 第1章 研究区域与样品采集24-27
- 1.1 研究区域概况24
- 1.2 样点设置与采样方法24-27
- 第2章 医院污泥理化性质研究27-37
- 2.1 引言27-30
- 2.2 实验方法30-32
- 2.2.1 污泥基本性质的测定方法30
- 2.2.2 重金属的测定方法30-32
- 2.3 结果与讨论32-35
- 2.3.1 常规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32-33
- 2.3.2 重金属指标的检测结果33-35
- 2.4 本章小结35-37
- 第3章 医院污泥微生物指标研究37-52
- 3.1 引言37-38
- 3.2 常规微生物指标的实验方法38-41
- 3.2.1 方法原理38
- 3.2.2 试剂与培养基的配置38-39
- 3.2.3 仪器设备39-40
- 3.2.4 样品保存与储藏40
- 3.2.5 样品预处理40
- 3.2.6 检验步骤40-41
- 3.3 常见致病菌的实验方法41-43
- 3.3.1 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方法41-42
- 3.3.2 PCR鉴定方法42-43
- 3.4 结果与讨论43-51
- 3.4.1 总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43-47
- 3.4.2 肠道致病菌的鉴定结果47-51
- 3.5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医院污泥寄生虫分离鉴定研究52-57
- 4.1 引言52
- 4.2 实验方法52-54
- 4.2.1 寄生虫的分离鉴定流程52-53
- 4.2.2 医院污泥样品寄生虫鉴定准确性验证53-54
- 4.3 结果与讨论54-55
- 4.4 本章小结55-57
- 第5章 医院污泥安全处理处置的应对策略57-62
- 5.1 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上的应对策略57-59
- 5.2 医院污泥管理上的应对策略59-60
- 5.3 本章小结60-62
- 第6章 结论62-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霞;邓三鹰;黄倩;马莹;;大便镜检中形态相似和少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及鉴别[J];四川医学;2013年05期
2 符波;王燕;姜谦;陈燕;刘和;;污泥厌氧消化和后续处理中沙门氏菌杀灭及VBNC发生[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1期
3 吴晗;顾平;朱丹;张光辉;;过氧乙酸用于医院污泥消毒的研究[J];给水排水;2012年12期
4 封莉;黄继超;刘欣;黄明;周光宏;;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2年21期
5 徐利纳;吴国泉;席建伟;齐萌;杨楠;张龙现;菅复春;宁长申;;郑州市某医院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6 赵薇;郭丹丹;刘健康;阮学群;;接触氧化和MBR工艺用于医院污水处理的比较[J];给水排水;2009年S1期
7 郑祥;刘俊新;;MBR对污水中肠道模型病毒的去除效应[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7年04期
8 马云;高艳玲;陈丽春;赵欣;;中国医院污水处理现状及前景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3期
9 孙迎雪;顾平;;MBR处理医院污水后续氯消毒及其消毒副产物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01期
10 王科理;孙迎雪;张凤;顾平;;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医院污水及氯消毒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9期
,本文编号:896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89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