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五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五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摘要】: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新发展战略——“五化协同”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五化协同”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发展路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具体研究了重庆市“五化协同”发展水平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五化”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单化”在“五化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建立了“五化协同”关系理论模型。其次,对重庆市“五化”发展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再次,构建“五化”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测算重庆市“五化”子系统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欧式距离协同度模型和复合系统协同度分别测算子系统间协同度和“五化”复合系统协同度。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重庆市“五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稳定增长,增长速度逐年降低;(2)新型工业化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在工业发展效益方面还有待提高;(3)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仍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亟待提高;(4)绿色化发展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绿色经济已处于瓶颈期;(5)重庆市“五化协同”总体发展状况良好,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和信息化三项系统间协同度相对较低;(6)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度最低,且呈下降趋势。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重庆市“五化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1)发挥绿色化先导作用,促进“五化”协同发展;(2)强化信息化枢纽功能,提升“五化”发展效率;(3)创新新型工业化内涵,加强“五化”联动融合;(4)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夯实“五化”发展根基;(5)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五化”互动空间。
【关键词】:五化协同 绿色化 发展水平 协同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X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目的9
- 1.1.3 研究意义9-10
- 1.2 相关研究现状10-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2.3 研究评述13-14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8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研究方法15-18
- 2 五化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18-26
- 2.1 研究基础理论18-19
- 2.1.1 协同学18
- 2.1.2 系统论18-19
- 2.2 五化协同发展的内涵19-23
- 2.2.1 绿色化是五化协同发展的前提19-21
- 2.2.2 新型工业化是五化协同发展的动力21
- 2.2.3 新型城镇化是五化协同发展的载体21-22
- 2.2.4 农业现代化是五化协同发展的基础22
- 2.2.5 信息化是五化协同发展的枢纽22-23
- 2.3 五化协同关系理论模型23-26
- 3 重庆市五化发展现状26-38
- 3.1 绿色化发展现状26-28
- 3.2 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28-30
- 3.3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30-32
- 3.4 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32-34
- 3.5 信息化发展现状34-38
- 4 重庆市五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38-62
- 4.1 五化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38-48
- 4.1.1 五化复合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原则38-39
- 4.1.2 五化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架及含义39-46
- 4.1.3 五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模型46-48
- 4.2 五化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及综合发展水平分析48-54
- 4.2.1 五化各子系统发展水平48-53
- 4.2.2 五化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53-54
- 4.3 五化各子系统间协同水平及协同发展水平分析54-62
- 4.3.1 五化各子系统间协同水平54-61
- 4.3.2 五化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水平61-62
- 5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62-70
- 5.1 主要结论62-63
- 5.1.1 五化发展水平62
- 5.1.2 五化协同水平62-63
- 5.2 对策建议63-67
- 5.2.1 发挥绿色化先导作用,促进五化协同发展63-64
- 5.2.2 强化信息化枢纽功能,,提升五化发展效率64-65
- 5.2.3 创新新型工业化内涵,加强五化联动融合65-66
- 5.2.4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夯实五化发展根基66-67
- 5.2.5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五化互动空间67
- 5.3 研究展望67-70
- 5.3.1 本文的创新之处67-68
- 5.3.2 本文研究的不足68-70
- 致谢70-72
- 参考文献72-76
- 附录76-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奇帆;;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24日在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6年02期
2 李佳佳;张藕香;;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结构的影响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丁志伟;张改素;王发曾;康珈瑜;高岭;;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调定量评价的进展与反思[J];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01期
4 吕小刚;;论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经济;2016年01期
5 朱婕;郑建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的学术态势及其展望[J];图书馆;2016年01期
6 董战峰;毕军;;绿色化国际经验的启示[J];唯实;2015年10期
7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年20期
8 李本松;;绿色化的经济学向度[J];理论视野;2015年06期
9 邓三龙;;当前如何全面践行“绿色化”[J];人民论坛;2015年16期
10 张永亮;任子平;俞海;高国伟;;新常态下中国绿色增长:机遇和挑战[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祖交;;准确把握“绿色化”的科学涵义[N];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华兵;基于“原始”+“现代”的省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张瑞萍;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丁志伟;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D];河南大学;2014年
4 王勇;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5 赵颖智;我国“三化”发展的内在关系与协调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赵宏海;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7 刘朔;中国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艳;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2 杜欣;中国“四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周凤莲;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4 侯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吴涛;发展重庆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欧阳显斌;投影寻踪模型在“四化”水平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6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0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