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的启动运行和生物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3:28

  本文关键词: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的启动运行和生物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 启动方式 生物特性


【摘要】:随着社会城镇化的发展,污水处理要求不断提高,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出水无法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关于一级A标准的要求。占地面积小,运行操作简单的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在污水深度脱氮处理方面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比较了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的自然挂膜法和人工接种污泥法两种启动方式,研究了滤速、碳源投加量等因素对污染物质去除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滤层内部空隙率的计算模型。使用最大或然数法对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内部的生物量进行了测算,使用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对滤料表层进行了观察并利用Matlab软件计算了滤料表层生物膜的分形盒维数,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滤池内部的生物种群结构。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自然挂膜法启动阶段28d内,COD的去除率最高为17.50%,最低仅为2.17%;TN的去除率最高为9.84%,最低仅为1.38%;TP的去除率在最高为22.76%,最低为1.87%。人工接种污泥法启动阶段7d内,对COD的去除率达到48.60%,对总氮的去除率达到52.60%,对TP的去除率达到46.32%。人工接种污泥法运行阶段,最佳滤层段生化反应时间为18min;选取乙醇作为碳源时,碳源补充量以30mL/m3为宜。(2)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滤层内部三点取样测得生物量分别为1.6×106cfu/mL,40.3×106cfu/mL,56.1×106cfu/mL,对应三点滤料表层生物膜的分形盒维数分别为2.1376,2.1425,2.1431。分形盒维数和生物量的对数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3)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滤层中部,聚磷功能菌达到8.9×106cfu/mL,反硝化功能菌达到2.426×106 cfu/mL。从科与属的水平上来看,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内含具有脱氮功能细菌的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含具有厌氧硝酸盐呼吸功能细菌的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成为优势科属。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低于生化池内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关键词】: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 启动方式 生物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0-21
  • 1.1.1 水资源现状10-11
  • 1.1.2 水污染现状11-13
  • 1.1.3 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意义13-14
  • 1.1.4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14-17
  • 1.1.5 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17
  • 1.1.6 生物砂滤池的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17-21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21
  • 1.3 本章小结21-22
  • 2 试验装置与材料22-26
  • 2.1 试验进水水质22-23
  • 2.2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试验装置的总体设计23-24
  • 2.3 本章小结24-26
  • 3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的运行特性研究26-41
  • 3.1 进出水水质分析主要检测方法26-27
  • 3.1.1 COD的测定26
  • 3.1.2 TP的测定26
  • 3.1.3 NH3-N的测定26
  • 3.1.4 TN的测定26-27
  • 3.2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自然挂膜条件下的有效滤层特性研究27
  • 3.3 自然挂膜运行条件下的试验安排27-32
  • 3.3.1 自然挂膜运行条件下对COD的去除效果研究27-29
  • 3.3.2 自然挂膜运行条件下对TN的去除效果研究29-30
  • 3.3.3 自然挂膜运行条件下对TP的去除效果研究30-32
  • 3.4 人工接种污泥挂膜运行条件下的试验安排32-40
  • 3.4.1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挂膜条件下的有效滤层特性研究32-34
  • 3.4.2 人工接种污泥挂膜法启动条件34-35
  • 3.4.3 人工接种污泥挂膜运行条件下滤速对TN的去除影响35-37
  • 3.4.4 人工接种污泥挂膜运行条件下碳源投加量的对污染物的去除影响37-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4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的生物特性研究41-65
  • 4.1 样品采集41
  • 4.2 微生物数量分布41-44
  • 4.2.1 最大或然数法41
  • 4.2.2 选择培养基的配置41-42
  • 4.2.3 微生物数量分布试验结果及分析42-44
  • 4.3 样品扫描电镜试验44-47
  • 4.3.1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44-47
  • 4.3.2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分析47
  • 4.4 分形理论在滤料生物膜描述方面的应用47-51
  • 4.4.1 分形维数的测定方法47-49
  • 4.4.2 使用Matlab程序计算滤料表层生物膜的分形盒维数49-50
  • 4.4.3 分形盒维数计算结果及分析50-51
  • 4.5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生物种群结构分析51-63
  • 4.5.1 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特点51-52
  • 4.5.2 微生物基因测序方法52-53
  • 4.5.3 样品生物信息学分析53
  • 4.5.4 微生物基因提取电泳检验结果53-54
  • 4.5.5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物种及其丰度分析54-59
  • 4.5.6 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59-63
  • 4.6 本章小结63-65
  • 5 结论与建议65-67
  • 5.1 主要结论65-66
  • 5.2 建议66-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2
  • 个人简历 硕士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廷哲 ,陈艺娟,杨湘霞,方少波;活性生物滤池与臭氧消毒对生活污水中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9期

2 何继宝 ,王廷哲 ,陈艺娟 ,方少波 ,黄建平;活性生物滤池净化处理生活污水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6期

3 王如珍;食品罐头厂污水的处理技术[J];给水排水;1995年02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亚丽;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用于城市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杨苗青;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的启动运行和生物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刘学红;水解—脉冲活性生物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王靖雯;自清洗式活性生物滤池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1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11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1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