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潮致灾种抑食金球藻在辽东湾的分布
本文关键词:褐潮致灾种抑食金球藻在辽东湾的分布?
更多相关文章: 抑食金球藻 褐潮 微微型浮游植物 高通量测序 辽东湾
【摘要】:抑食金球藻可产生一种抑制双壳类动物摄食的胞外多糖,导致贝类大量死亡.由于抑食金球藻个体微小、形态学鉴定困难,故在辽东湾海域鲜见其分布报道,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的鉴定研究.以18S rDNA V4区作为目标基因,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设计了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鉴定引物V4(F/R),并对辽东湾2014年四季海水中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辽东湾抑食金球藻春季密度(7.743×10~3L~(-1))最高,夏季(2.094×10~3L~(-1))、秋季(0.392×10~3L~(-1))、冬季(0.053×10~3L~(-1))密度逐渐下降,水温是影响该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也验证了渤海褐潮多暴发在春季的原因.抑食金球藻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与河北秦皇岛交界的绥中海域,该地区与实际暴发褐潮海域相邻,验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春季抑食金球藻在西南海域优势度(平均40%)最高,其密度最高达78.128×10~3L~(-1),虽未达到警戒标准,但分布扩散较广,致灾风险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单位】: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海洋大学;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褐潮 微微型浮游植物 高通量测序 辽东湾
【基金】: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重大项目(CAMAZDA201605)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020182)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科研项目(201611)
【分类号】:X55
【正文快照】: 褐潮作为我国新型海洋生态灾害,2009年起开始入侵渤海,我国也是继美国和南非之后,第三个暴发褐潮的国家,其中河北秦皇岛海域贝类养殖受灾最为严重[1-2].渤海褐潮致灾种主要为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属棕鞭藻门(原归类金藻门)、海金藻纲,球形或椭球形、金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选;董树强;董吉田;;辽东湾的波谱分析[J];海岸工程;1989年02期
2 宋有强;辽东湾北部岸带温、盐分布基本特征[J];海洋通报;1990年03期
3 陈伟斌;辽东湾固定冰形态特征与成因初探[J];海洋环境科学;1990年04期
4 曲丽梅;姚德;丛丕福;;辽东湾氮磷营养盐变化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评价[J];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5 王昆;王年斌;;辽东湾海域水体污染物输运的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0年04期
6 任玉民;赵岩;魏晓敏;;辽东湾岸段潮滩盐土的形成及其特性[J];盐碱地利用;1987年04期
7 宋珊;;辽东湾海底泥温调查[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0年03期
8 郎东海;;对辽东湾浅海井口保护结构设计的几点认识[J];中国海洋平台;1991年06期
9 陈国忠;一个预报辽东湾东北部冰情趋势的方法[J];海洋预报;1986年02期
10 符文侠,李光天,何宝林,刘国贤;辽东湾潮滩及滨下动力地貌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溪平;王英艺;韩菲;郝艺;刘颖颖;;辽东湾及国内外海湾富营养化和油类污染研究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介冬梅;张景奇;王刘奎;;辽东湾北岸岸线稳定性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婧;王爱勇;刘修泽;;辽东湾海域涉海油田工程建设对生物资源的影响[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刘宁;杨风丽;王玮;林伟霖;;辽东湾地区中新世构造应力场模拟及其油气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8:大气层-电离层-磁层耦合中的物理过程论文集[C];2014年
5 刘宁;杨风丽;王玮;林伟霖;;辽东湾地区中新世构造应力场模拟及其油气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7:海洋地球物理论文集[C];2014年
6 岳保静;栾锡武;;用旁扫声纳研究辽东湾海底地形与新生代构造[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阎锡臣;蒋雪梅;;辽东湾石油平台井场海洋环境调查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韩菲;刁士民;郎咸明;;辽东湾全海域环境质量与GDP变化趋势概述[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9 韩菲;张文浩;冷雪飞;张静;;辽东湾近岸水质与沿岸GDP增长指标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邹亚荣;;辽东湾数据融合技术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冬;辽东湾变清不是梦[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高刚 刘立杉;八万张照片见证辽东湾成长[N];辽宁日报;2012年
3 研究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提升代表履职水平 助推辽东湾大发展[N];盘锦日报;2014年
4 记者 秦丽娜;集中力量加快项目建设 推动辽东湾新区全面提速发展[N];盘锦日报;2014年
5 记者 江恰;副省长薛恒来盘调研辽东湾疏港高速建设情况[N];盘锦日报;2014年
6 首席记者 赵艳;辽东湾新区抓实问题整改推进发展建设行稳致远[N];盘锦日报;2014年
7 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地推进辽东湾开发建设[N];盘锦日报;2014年
8 实习生 周英;专家释疑:“冰圈”首现辽东湾[N];科技日报;2011年
9 宋宝文 刘宇;辽东湾新区工商全方位跟踪式服务小微企业[N];盘锦日报;2014年
10 首席记者 王双;辽东湾新区项目签约234亿元[N];盘锦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聪;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动态耦合过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ZK;渤中—辽东湾坳陷超压成因及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孔祥鹏;辽东湾顶自净能力季节变化与排污调控策略[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京鹏;辽东湾晚第四纪以来沉积环境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娄迪;岸线变化对辽东湾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胡雪明;辽东湾水质数值模拟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徐东浩;辽东湾海域现代沉积特征及物源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丁倩;辽东湾地区大气和土壤中多氯联苯组分特征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杨克基;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年
7 许振强;辽东湾北部工程地质环境及其工程适宜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王忆非;辽东湾北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4年
9 孙洪光;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解丽;基于环境容量的辽东湾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19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1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