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滤筒除尘器性能的全尺度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滤筒除尘器性能的全尺度数值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滤筒 过滤性能 清灰性能 计算流体动力学 响应面法优化
【摘要】:滤筒除尘器因具有过滤面积大、压力损失低、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细颗粒物排放控制严格的领域。目前常用的褶式滤筒除尘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滤筒褶形、喷吹等因素,未对褶式滤筒结构进行优化改造。针对常规滤筒除尘器存在的清灰时滤筒下部清灰能量过大而上部清灰能量不足导致的上部清灰不彻底下部易破损等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内部添加锥体结构的新型滤筒除尘器。本文用Solidworks软件分别建立了常规滤筒除尘器和不同结构参数(锥体高度、锥顶半径)的新型滤筒除尘器的过滤模型和清灰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其过滤性能和清灰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对含有三个滤筒的常规除尘器和新型滤筒除尘器进行了不同入口风速的过滤性能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常规滤筒和新型滤筒的综合流量不均幅值分别为0.14和0.067,说明新型滤筒除尘器内部风速比常规滤筒分布均匀。对于新型滤筒除尘器而言,随着锥体高度和锥顶半径的增大,滤筒内部的压力分布逐渐变得均匀,压力损失也逐渐减小。对常规滤筒除尘器和新型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滤筒内部的清灰压力分布较均匀,有利于清灰。对于新型滤筒除尘器而言,随着喷吹脉冲宽度的增加,滤筒侧壁的压力峰值越大;随着喷吹距离的增加,滤筒内的气速分布越来越均匀。此外,随着锥体高度的增加,清灰压力也在增大。对不同锥体高度h、锥顶半径r、脉冲宽度T和喷吹距离X的新型滤筒的侧壁压力峰值进行计算,结果发现上述4个因素对滤筒清灰效果均有影响,影响显著性为r㧐h㧐T㧐X。随锥顶半径r和喷吹距离X的增加,压力峰值标准差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锥体高度h的增加,压力峰值标准差则呈减小的趋势;在h㩳400 mm范围内,压力峰值标准差随T的增加而减小,在400 mm㩳h㩳600mm范围内压力峰值标准差随T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预测结果可知,在所分析参数范围内,喷吹距离为122 mm、脉冲宽度为60 ms、锥体高度为600 mm、锥顶半径为67 mm时,滤筒侧壁压力峰值的标准差Y最小,即滤筒侧壁压力峰值最均匀。
【关键词】:滤筒 过滤性能 清灰性能 计算流体动力学 响应面法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滤筒除尘器的应用与研究现状11-17
- 1.2.1 滤筒除尘器的应用现状11-12
- 1.2.2 滤筒除尘器过滤性能的研究现状12-14
- 1.2.3 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性能研究现状14-17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17-18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意义17-18
- 1.4 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新型滤筒除尘器的过滤性能研究19-39
- 2.1 模型的建立19-20
- 2.1.1 几何模型的简化19
- 2.1.2 几何模型的建立19-20
- 2.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20-22
- 2.2.1 网格划分20-21
- 2.2.2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21-22
- 2.3 不同入口风速滤筒除尘器流场分布22-31
- 2.3.1 单个滤筒的流场分布22-27
- 2.3.2 三个滤筒的流场分布27-31
- 2.4 不同锥体高度的流场分布31-34
- 2.5 不同锥顶半径的流场分布34-37
- 2.6 本章小结37-39
- 第三章 新型滤筒除尘器清灰性能研究39-55
- 3.1 模型建立39-40
- 3.1.1 几何模型的简化39
- 3.1.2 几何模型的建立39-40
- 3.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40-41
- 3.2.1 网格划分40
- 3.2.2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40-41
- 3.3 不同脉冲宽度的清灰性能研究41-45
- 3.4 不同喷吹距离新型滤筒清灰性能研究45-47
- 3.5 不同锥体高度新型滤筒清灰性能研究47-50
- 3.6 不同锥顶半径滤筒清灰性能研究50-53
- 3.7 本章小结53-55
- 第四章 基于响应曲面法新型滤筒除尘器的优化55-65
- 4.1 响应曲面设计55-58
- 4.1.1 响应曲面法55-56
- 4.1.2 响应曲面设计的分类56-58
- 4.1.2.1 中心复合设计(CCD)56-57
- 4.1.2.2 Box-Behnken设计(BBD)57-58
- 4.1.3 设计、分析软件Minitab简介58
- 4.2 模型的建立58-60
- 4.2.1 几何模型的建立58-59
- 4.2.2 因素与响应59-60
- 4.3 计算结果与分析60-64
- 4.3.1 模型的方差分析60-62
- 4.3.2 锥体结构和运行条件对清灰效果的影响62-63
- 4.3.3 优化预测结果63-64
- 4.4 本章小结64-6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5.1 结论65-66
- 5.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2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道;;滤筒除尘器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及探讨[J];广东建材;2008年11期
2 杨军瑞;胥海伦;陈海焱;张一帜;;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在低尘环境中的性能测试[J];金属矿山;2009年10期
3 张一帜;陈海焱;覃金珠;;滤筒除尘器及应用现状[J];能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4 杨军瑞;胥海伦;陈海焱;;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在低尘环境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10年02期
5 席玉林;季晓珑;;滤筒除尘器在水泥行业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8期
6 查文娟;钱付平;;电除尘器改造为滤筒除尘器的可行性分析[J];过滤与分离;2013年01期
7 张永圣;;抛丸机滤筒除尘器技术改造设计与实践[J];环境工程;2013年04期
8 郑娟;;井下干式滤筒除尘器的改进设计及气流均匀性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9 王助良;杜滨;钟秦;;旋转滤筒除尘器的探讨[J];选煤技术;2007年02期
10 张一帜;陈海焱;林莉君;覃金珠;杨军瑞;;脉冲滤筒除尘器对超细粉体的净化[J];金属矿山;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谦;杨振坤;杨国亮;张和平;万法江;路合银;;滤筒除尘器将更新换代袋式除尘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伟华;多滤筒除尘器让焊烟不再“危险”[N];中国电力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涛;滤筒除尘器内部流场优化分析[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岩;脉冲喷吹长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3 李慧芳;新型滤筒除尘器的性能实验研究及工业应用[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亚蕊;新型滤筒除尘器性能的全尺度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5 巨敏;滤筒除尘器脉冲清灰系统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37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37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