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村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炉参数设计与优化产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20:50

  本文关键词:村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炉参数设计与优化产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 热解气化 气化效率 优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村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再利用,成为我国重大民生工程和环境能源工程领域热点课题。研究开发热解气化技术,将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和抑制二VA英产生,对于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优化垃圾热解气化条件和开发设计热解气化炉为目标,以福建某地区生活垃圾为对象,研究垃圾热解过程表观动力学参数、热解气化炉参数优化、运行条件优化和用水蒸气对可燃气的改质。为热解气化炉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以生活垃圾中典型组分为对象,利用热重分析仪分析在等速升温条件下,分析生活垃圾典型单组份(树叶、PE、PVC、橡胶、织物、纸张和木屑)的热解特性、实际生活垃圾混合组分热解特性、以及典型单组份按实际垃圾比例混合的热解特性。得出:PE活化能最大(323.6 kJ/mol),织物次之(206.6 kJ/mol),PVC第二热解段和树叶第一热解段的活化能较小(14 kJ/mol);实际混合垃圾与拟合混合垃圾的热解TG曲线在400℃以前热解趋势基本相同,400℃后,拟合混合垃圾热解剩余产物含量较少(18.9%),而实际混合垃圾热解失重率为36%。垃圾热解温度区间基本相同,且热解活化能随温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温度升高有利于垃圾热解。基于福建某地区实际生活垃圾,按处理能力10t/d的要求,进行回转窑垃圾热解炉和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优化设计。计算分析表明:在回转窑内,除去垃圾中的不可燃组分,垃圾在自然析出水分至含水率为21.8%时,其在回转窑内能进行自热解,无需外热源供热,窑内冷态填充率13%、斜度2.5%、垃圾停留时间40 min、炉体体积5.36 m3,长6.8 m,直径1.16 m;气化炉的尺寸设计相对复杂,一般按高径比在3:1左右,设计气化炉气化强度270 kg/(h.m~2),截面面积1.3 m~2,内壁涂抹20~30 mm粘土耐火层,气化炉高度为3.9 m。气化产气量756 m3/h,换热量285.576 MJ/h,换热面积1.07m~2,采用管径DN15 mm,长度11.3m,冷凝水流速2 m/s。以福建某垃圾气化炉为对象,选取气化温度、气化媒介通入量、料层高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正交试验法选取最佳气化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可提高垃圾气化效率,但有一定局限,750℃以后,气化效率随气化段温度的升高增长缓慢;ER0.36后,风量超过气化炉自平衡能力,气化效率会迅速下降;H/D在3:1时效果最好。对于处理量50t/d垃圾气化炉(Φ3×16 m),温度750℃、风量2600 m3/h、料层高度9 m时,气化效率最大(79.3%);各影响因素中,风量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料层高度最小。气化气中焦油含量为9.2~22.5 g/m3,碳转化率为74.5~85.9%。对热解污染物进行检测分析发现:二VA英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烟气黑度为1,气体污染物中,除二氧化硫外,其余污染物均很好的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以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产出的气化气为对象,利用Fluent软件改变气化气产气工艺,通过控制水蒸气与碳的比例(S/C),通入水蒸气对气化气进行改质。模拟结果表明:产气热量由13198MJ/h提升至S/C为2时的29971MJ/h,继续增加水蒸气输入量后分别提升至S/C为2.5时的31345MJ/h和S/C为3时的31116.4MJ/h。气化炉出口焦油量约9.2~22.5 g/m3,单位小时产热量13608MJ/h,经过改质后提升热量约16363~17737MJ/h,说明水蒸气对气化气改质效果显著。
【关键词】: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 热解气化 气化效率 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99.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2
  • 1.1.1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变化趋势与特点11-12
  • 1.1.2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必要性12
  • 1.2 村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技术分类及应用12-16
  • 1.2.1 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技术分类12-14
  • 1.2.2 生活垃圾热解气化技术应用现状14-16
  • 1.3 热解炉气化影响因素文献调研16-19
  • 1.3.1 气化媒介对热解气化炉特性研究现状16-17
  • 1.3.2 催化剂对热解气化炉气化特性研究现状17-18
  • 1.3.3 催化剂除焦油特性研究现状18-19
  • 1.3.4 垃圾含水率对热解气化特性研究现状19
  •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19-20
  • 1.4.1 选题依据19-20
  • 1.4.2 研究内容20
  • 1.5 课题来源20-21
  • 第2章 基于生活垃圾热解动力学分析21-31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21-22
  • 2.1.1 实验材料21-22
  • 2.1.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条件22
  •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22-30
  • 2.2.1 等速升温条件下垃圾单组份热解分析22-24
  • 2.2.2 等速升温条件下垃圾单组份热解参数的确定24-28
  • 2.2.3 等速升温条件下模拟混合垃圾热解对比分析28-30
  • 2.3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垃圾热解气化炉系统优化设计31-43
  • 3.1 外热式回转窑热解炉系统优化设计31-35
  • 3.1.1 垃圾热解炉结构设计31
  • 3.1.2 垃圾热解炉尺寸设计31-32
  • 3.1.3 垃圾热解反应热分析计算32-34
  • 3.1.4 热解系统与尾气净化系统明细34-35
  • 3.2 上吸式固定床气化炉系统优化设计35-42
  • 3.2.1 垃圾气化炉结构设计35
  • 3.2.2 垃圾气化炉尺寸设计35-38
  • 3.2.3 垃圾气化气能量平衡及冷凝系统设计计算38-42
  • 3.3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福建某垃圾气化处理厂试验分析43-51
  • 4.1 垃圾气化处理厂工艺流程43-44
  • 4.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44-45
  • 4.2.1 气化炉最佳气化效率检测方法44
  • 4.2.2 实验装置测试方法44-45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45-49
  • 4.3.1 气化段温度对垃圾气化特性的影响45-46
  • 4.3.2 空气当量比ER对垃圾气化特性的影响46
  • 4.3.3 料层高径比H/D对垃圾气化特性的影响46-47
  • 4.3.4 正交试验法最大气化效率的确定47-48
  • 4.3.5 热解产出物与后处理分析48-49
  • 4.4 本章小结49-51
  • 第5章 水蒸气对气化提质数值模拟分析51-62
  • 5.1 物理模型简介51-52
  • 5.2 数学模型52-56
  • 5.2.1 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52-54
  • 5.2.2 湍流模型54-55
  • 5.2.3 输运和化学反应模型55-56
  • 5.3 模型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设置56-57
  • 5.3.1 计算区域网格划分56
  • 5.3.2 计算区域边界条件设置56-57
  • 5.4 计算结果与分析57-61
  • 5.4.1 不同S/C比对气化气成分分布的影响58-60
  • 5.4.2 水蒸气改质对气化气热值的影响60-61
  • 5.5 本章小结61-62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6.1 总结62-63
  • 6.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在校研究成果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章林;气化炉顶部着火原因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5年09期

2 曾依玲;;新型家用气化炉制作技术[J];中小企业科技;2006年08期

3 鲍卫娜;祝亚荣;许敬刚;;气化炉锁斗系统渣堵现象及处理方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9年09期

4 邱晋刚;;浅议壳牌气化炉的炉温调节[J];中氮肥;2010年01期

5 吴玉新;蔡春荣;张建胜;岳光溪;吕俊复;;二次氧量对分级气化炉气化特性影响的分析和比较[J];化工学报;2012年02期

6 ;气化炉炉温监控助力节能降耗[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2年01期

7 井涛;;煤化工气化炉选择浅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9期

8 孙洪恩;;气化炉锁斗系统充压故障的判定与排除[J];广东化工;2013年04期

9 ;工业用K—T式气化炉[J];煤炭化工设计;1976年04期

10 刘耀营;;φ2.8米加压气化炉第三次热态试车简况[J];煤化工;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晓华;马隆龙;吴创之;;隔板式内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的关键尺寸的设计和防止炉内结焦的运行措施[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首台新型气化炉投入生产[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贡文政;段合龙;梁钦锋;刘海峰;于遵宏;;气化炉水冷壁结渣特性研究及改进措施[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召召;孙钟华;代正华;;煤热值对气化炉模拟结果的影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照和;;渣油气化炉壳体过热分析[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6 蒋自平;郭文元;徐积源;杜是路;;大化肥首台φ2400渣油气化炉的国产化研究开发[A];第五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朱华东;焦保才;段桂平;袭海涛;;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的发展与应用[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于世行;梁国斌;姚运金;郝丁华;马建力;冯长辉;王小辉;;部分氧化法气化炉焊接与砌筑工艺的改进[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周大坤;王雨;张世鑫;李英博;张海龙;;沈鼓气化炉制造工艺技术[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10 龙友松;王守革;王连峰;过洁;;φ3800mm加压气化炉的研制[A];第五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兴富;高效节能环保气化炉产业化开发项目通过验收[N];云南科技报;2006年

2 王世义 吴宝平 记者  蒙辉;一台气化炉解决一个“埋汰村”[N];黑龙江日报;2006年

3 记者 李兵邋通讯员 曹克顺 马静;国内最大的加压气化炉在太重制造完成[N];山西日报;2007年

4 王乐意;中国造出亚洲最大加压气化炉[N];中国化工报;2008年

5 曹克顺邋马静;国内最大加压气化炉在太重竣工[N];经理日报;2008年

6 曹克顺邋马静;国内最大的加压气化炉在太重竣工[N];中国工业报;2008年

7 王景春邋宋四锋;永煤20万吨/年甲醇气化炉完成吊装[N];中国化工报;2008年

8 王爱军;天脊灰熔聚气化炉通过72小时测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孙乐 李文霞 记者 张春鸽;子长县在全市首家引进秸秆节能气化炉[N];延安日报;2009年

10 ;宁南引进柴草气化炉示范项目[N];凉山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气流床气化炉内颗粒流动模拟及分区模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杨志伟;气流床气化炉动态仿真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3 于海龙;新型水煤浆气化喷嘴和气化炉的开发以及气化过程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剑;气化炉渣口熔渣流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林伟宁;气流床水冷壁气化炉熔渣沉积试验研究及水冷壁数值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周密;生物质在流化床气化炉内定向转化过程的模型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梁钦锋;扩散火焰形态及气化炉内熔渣沉积与传热规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8 金渭龙;化学热回收两段组合式气化炉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波;基于输运床气化炉的IGCC系统集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10 孔祥东;工业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炉的建模、控制与优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佳;新型顶部多喷嘴气流床气化炉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6年

2 郭卫杰;U-GAS气化炉飞灰理化性质及造粒性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许峰;生物质炭气化炉炉壁结焦问题的分析与处理[D];山东大学;2016年

4 耿凯;喷嘴结构对旋风气化炉内气固两相流场分布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蒋炳坤;恩德气化炉煤焦气化特性热重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林慧丽;单喷嘴粉煤气流床气化炉的稳态与动态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冲;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制合成气[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8 王鹏飞;村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炉参数设计与优化产气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9 刘志宾;气化炉的建模及其进料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10 吕国富;加压气化炉关键件制造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61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61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c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