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罗江县大气质量影响评价分析及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17-10-03 07:37

  本文关键词:罗江县大气质量影响评价分析及防治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大气污染 大气质量评价 影响因素 防治对策


【摘要】:大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德阳市罗江县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北边缘,是在成德绵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前进,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鉴于此,本研究以德阳市罗江县为研究区域,通过调查与收集资料,分析该县2013年-2015年的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即PM10、SO2和N02)在不同年份间和不同年份的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评价该县的大气环境质量,以此来掌握该县大气环境污染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初步探讨引起该县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因子以及其防治对策,对改善德阳市罗江县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1)2013年-2015年,德阳市罗江县SO2年均质量浓度在逐年下降,而NO2年均质量浓度在逐年上升,此外,PM10年均质量浓度先上升后下降。到2015年时,德阳市罗江县大气质量的污染物负荷系数依次为PM10NO2SO2,开始呈现出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复合特征。(2)2013年-2014年的SO2月均质量浓度都为:冬季夏季,2013年-2015年N02月均质量浓度都为:冬季夏季,2013年-2015年PM10月均质量浓度都为:春冬季夏秋季。2013年-2015年的月均API的月际变化趋势与其PM10月均质量浓度的月际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则表明德阳市罗江县目前首要污染物是PM10,大气污染以尘污染为主。(3)2013年-2015年SO2、NO2和PM1o的分污染指数的最高值均出现冬季,此外,2013年-2015年PM10的分污染指数均高于SO2和NO2的分污染指数。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计算得出,2013年-2015年的春冬季部分月份的P值超过1,属于Ⅲ级水平,大气受到轻度污染;但从整年来看,2013年-2015年的P值均介于0.50-0.99之间,属于Ⅱ级水平,大气尚清洁。(4)德阳市罗江县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地貌和气象因素;人为因素有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城市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城市生态环境脆弱。(5)对德阳市罗江县大气污染控制提出防治对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统筹防治机动车污染;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做好生态保护;综合管理面源污染;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强化联防联控。
【关键词】:大气污染 大气质量评价 影响因素 防治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1;X8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1. 前言9-19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1.2.1 大气主要污染物类型10-11
  • 1.2.2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11-14
  • 1.2.3 大气环境的质量评价方法14-15
  • 1.2.4 国外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研究15-16
  • 1.2.5 国内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研究16-17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7-19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技术路线17-19
  • 2. 材料与方法19-24
  • 2.1 研究区域概况19-20
  • 2.1.1 地理位置19
  • 2.1.2 地形地貌19
  • 2.1.3 气候特征19
  • 2.1.4 水文特征19-20
  • 2.1.5 自然资源20
  • 2.1.6 行政区划及人口构成20
  • 2.1.7 经济概况20
  • 2.1.8 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现状20
  • 2.2 数据来源20
  • 2.3 空气质量标准20-21
  • 2.4 研究方法21-24
  • 2.4.1 大气污染物负荷法21
  • 2.4.2 API指数法21-22
  • 2.4.3 上海大气质量指数22-24
  • 3. 结果与分析24-37
  • 3.1 大气污染的年际变化24-25
  • 3.1.1 大气中SO_2污染的年际变化24
  • 3.1.2 大气中NO_2污染的年际变化24-25
  • 3.1.3 大气中PM_(10)污染的年际变化25
  • 3.2 大气污染的季节变化25-34
  • 3.2.1 大气中SO_2污染的季节变化25-27
  • 3.2.2 大气中NO_2污染的季节变化规律27-30
  • 3.2.3 大气中PM_(10)污染的季节变化规律30-32
  • 3.2.4 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季节变化规律32-34
  • 3.3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34-37
  • 3.3.1 2013年大气环境质量评价34-35
  • 3.3.2 2014年大气环境质量评价35-36
  • 3.3.3 2015年大气环境质量评价36-37
  • 4. 讨论与对策37-42
  • 4.1 讨论37-39
  • 4.1.1 大气污染的年际变化37-38
  • 4.1.2 大气污染的季节变化38
  • 4.1.3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38-39
  • 4.2 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39-41
  • 4.2.1 自然因素39-40
  • 4.2.1.1 地形地貌39
  • 4.2.1.2 气象因素39-40
  • 4.2.2 人为因素40-41
  • 4.2.2.1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40
  • 4.2.2.2 城市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尾气污染日益严重40
  • 4.2.2.3 城市生态环境脆弱,热岛效应明显40-41
  • 4.3 防治对策41-42
  • 4.3.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41
  • 4.3.2 统筹防治机动车污染41
  • 4.3.3 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做好生态保护41-42
  • 4.3.4 综合管理城市面源污染42
  • 4.3.5 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强化联防联控42
  • 5. 结论42-44
  • 参考文献44-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呐洋;从一盘散沙到零违纪[N];法制日报;2007年

2 薛建都;罗江县政协支招社区建设工作[N];四川政协报;2008年

3 薛建都 徐成璐;罗江县政协建议 扎实推进重点环保项目的实施[N];四川政协报;2009年

4 薛建都 曾传聪;罗江县政协 民主评议聚焦环保[N];四川政协报;2010年

5 薛建都 曾传聪;罗江县政协献策 推进幸福家园精品村建设[N];四川政协报;2011年

6 张槞;全省梨新品种与提质增效新技术现场会在罗江县召开[N];四川科技报;2012年

7 廖德智;罗江县政协增强视察活动实效性[N];四川政协报;2007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马国湘;把农村建成“幸福家园”[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杨兵;四川省罗江县 联合社引领成员社“抱团”经营[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10 记者 周文凤 张渝;四川罗江县水务局挂牌[N];中国水利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罗江县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鑫;罗江县大气质量影响评价分析及防治对策[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曾长江;四川罗江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4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64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6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