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海南三亚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17-10-03 20:13

  本文关键词:海南三亚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水溶性无机离子 季节变化 粒径分布 三亚


【摘要】:为研究我国旅游城市海南省三亚市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及其化学成分,于2012年6月~2014年5月,使用惯性撞击式分级采样器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PM_(2.1)和PM_(2.1~9)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91±7.27)μg·m~(-3)和(11.34±9.37)μg·m~(-3).PM_(2.1)中SO_4~(2-)和NH_4~+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的质量分数比较高,二者总和达到72.2%;PM_(2.1~9)中Cl-、Ca~(2+)和Na+占比较高,三者总和为67.6%.PM_(2.1)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在冬季最高,春秋季节次之,夏季浓度最低,分别为(14.58±8.88)、(9.33±7.72)、(8.72±4.42)和(3.82±1.59)μg·m~(-3);PM_(2.1~9)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夏季最高(17.14±16.00)μg·m~(-3),冬季次之(10.59±3.80)μg·m~(-3),春季和秋季变化差异不大,分别为(9.41±3.63)μg·m~(-3)和(8.21±3.24)μg·m~(-3).SO_4~(2-)和NH_4~+呈细粒径段为主的双模态分布,春季、夏季和秋季细粒径段峰值出现在0.43~0.65μm粒径段,而冬季则出现在0.65~1.1μm粒径段,细粒径段峰值出现由凝结模态向液滴模态转移的现象;NO~(-3)、Na+、Cl-、Ca~(2+)和Mg~(2+)呈粗粒径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4.7~9μm粒径段;K+为双模态分布,细、粗粒径段峰值分别出现在0.43~0.65μm和4.7~5.8μm.三亚作为我国少数PM2.5年均值达标城市,水溶性无机离子来源主要为二次源、海盐和土壤尘及降尘.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水溶性无机离子 季节变化 粒径分布 三亚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00100,XDB0502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3053,41230642,41375128)
【分类号】:X513
【正文快照】: 北京100049)大气颗粒物对气候、环境及人体健康等都存在着重要影响[1~4].水溶性无机离子作为主要的大气颗粒物成分,占颗粒物质量浓度的30%或更多[5],其浓度和化学组分直接影响大气辐射平衡、能见度、降水酸度和云雾的形成,从而影响区域气候和环境[1,3,5].与此同时,水溶性无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维屏;无机离子色层法定性分析[J];化学世界;1955年09期

2 张正斌,刘莲生;海水中无机离子交换的分级平衡理论研究[J];中国科学;1974年03期

3 李瑞东;张志利;侯立安;王磊;;无机离子交换材料吸附锶、铯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0年05期

4 王晓燕;;上海市交通干道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3期

5 康定学;;国外沸石无机离子交换简况[J];盐湖科技资料;1978年Z1期

6 陶俊;陈刚才;钟昌琴;;重庆市大气TSP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06年06期

7 赵亚南;王跃思;温天雪;戴冠华;;长白山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观测研究[J];环境化学;2011年04期

8 杨素霞;曹军骥;沈振兴;刘随心;张婷;王启元;强娟;李文韬;;西安冬、夏季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变化特征[J];环境化学;2012年08期

9 杜晓燕,高俊杰,成琼,张渝,谢家理;无机离子交换材料对废水中铯的吸附研究[J];四川环境;2005年02期

10 古金霞;吴丽萍;霍光耀;白志鹏;杜世勇;刘爱霞;解以扬;;天津市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阿依先木·加拉力;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PM_(1.0)中金属元素和水溶性无机离子季节性分布及来源解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光武;武汉市某主干道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及金属元素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3 程浩;无机离子对HPP-SO_2吸收体系的影响与分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韩玉;无机离子交换材料的合成及对水中放射性离子的吸附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5 杜晓燕;钛硅酸钠无机离子交换材料的制备及对铯的吸附效果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66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66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