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交联胍胶对油田污水处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4 19:46

  本文关键词:交联胍胶对油田污水处理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压裂液 理化性质 羟丙基胍胶 乳状液 絮凝


【摘要】:目前,我国高渗透储层所占比例减少而低渗透油气藏的比例逐渐增加。为了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渗透率,压裂是目前最有效的改造方法。然而,压裂施工结束后,仍有一部分压裂液不能返排到地面而残留在地层内部。这些残留的压裂液会随着后期石油的开采成为采出液的一部分。由于压裂液的存在对油水分离及后续的污水处理都有很大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压裂液的理化性质分析,考察了压裂液添加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及增稠剂羟丙基胍胶对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针对现场提供的含压裂液采出水做了絮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返排后期压裂液中的悬浮物和含油量要明显高于返排前期和返排中期,而返排前期的压裂液中的铁离子、钙离子、氯离子含量要高于其他两个返排阶段。矿化度整体变化不大,p H均在7-8之间。压裂液中的助排剂和杀菌剂对絮凝有不利的影响,防膨剂对含油量和悬浮物含量的影响不同,在低加量时对油珠有稳定作用,在高加量下不利于油珠的稳定,防膨剂对悬浮物的影响整体上均是不利于悬浮物的稳定。通过对含羟丙基胍胶(HPG)乳状液性质及油水界面性质的研究,考察了HPG对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PG能增强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HPG增加了油水界面膜强度,随着其浓度增加,油珠的半衰期t1/2增加,破裂速率k减小;HPG可小幅度降低界面张力,聚合物含量为1000mg/L时,界面张力值为16.58m N/m;连续相黏度随着HPG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使油珠上浮速度和碰撞几率变小,油珠聚并困难。含HPG的水包油乳状液中显微镜观察图像,也证明了HPG浓度的增加使得乳状液中的油珠量增加,即增强了乳状液的稳定性。针对现场提供的污水,考察了返排液含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返排液含量的增加水中油珠变得稳定,悬浮物含量增加,絮凝变得困难。在相同的絮凝条件下,絮凝效果聚合氯化铝(PAC)Al2(SO4)3Al Cl3,从絮体形态上看PAC形成的絮体成块状,比较紧实,而Al2(SO4)3和Al Cl3形成的絮体较松散,呈小球状。PAC形成的絮体表面是由多个小球状颗粒紧密排列,而硫酸铝和氯化铝形成的絮体表面小球颗粒排列松散。从处理后水中粒径分布来看,PAC与简单铝盐处理后的水样的粒径中值差别较大,而Al2(SO4)3和Al Cl3处理后水样粒径中值差别不大,但仍是Al2(SO4)3的效果要好于Al Cl3。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在PAC在p H为6左右,温度在40-50℃之间絮凝效果较好,沉降时间设定为60min即能够满足絮体的沉降。
【关键词】:压裂液 理化性质 羟丙基胍胶 乳状液 絮凝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创新点摘要7-10
  • 前言10-11
  • 第一章 概述11-27
  • 1.1 压裂技术11-15
  • 1.1.1 压裂目的及意义11-13
  • 1.1.2 压裂液的分类13-15
  • 1.2 水基压裂液的组成15-20
  • 1.2.1 增稠剂15-16
  • 1.2.2 交联剂16-18
  • 1.2.3 黏土稳定剂18
  • 1.2.4 杀菌剂18-19
  • 1.2.5 破交剂19
  • 1.2.6 助排剂19-20
  • 1.3 压裂液危害20-21
  • 1.4 压裂液处理技术21-22
  • 1.4.1 絮凝沉淀法21
  • 1.4.2 氧化还原法21-22
  • 1.4.3 Fe/C微电解22
  • 1.4.4 生物法22
  • 1.5 絮凝机理22-25
  • 1.5.1 压缩双电层理论23
  • 1.5.2 吸附电中和机理23-24
  • 1.5.3 吸附-架桥作用24
  • 1.5.4 卷扫作用24-25
  • 1.6 论文的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25-27
  • 1.6.1 研究的目的25
  •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25-27
  • 第二章 胍胶压裂返排液物化性质研究27-36
  • 2.1 实验部分27-30
  • 2.1.1 实验仪器及药品27-28
  • 2.1.2 实验方法及原理28-30
  • 2.2 结果与讨论30-35
  • 2.2.1 压裂返排液物化性质分析30-31
  • 2.2.2 添加剂对污水处理的影响31-35
  • 2.3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羟丙基胍胶影响水包油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36-44
  • 3.1 实验部分36-38
  • 3.1.1 实验仪器及药品36-37
  • 3.1.2 实验方法37-38
  • 3.2 结果与讨论38-43
  • 3.2.1 HPG对油珠稳定性的影响38-39
  • 3.2.2 HPG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39-43
  • 3.3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含胍胶压裂返排液采出水的絮凝研究44-56
  • 4.1 实验部分44-46
  • 4.1.1 实验仪器及药品44-45
  • 4.1.2 实验方法45-46
  • 4.2 结果与讨论46-55
  • 4.2.1 返排液含量对絮凝的影响46-48
  • 4.2.2 铝盐絮凝效果的研究48-53
  • 4.2.3 絮凝工艺参数的考察53-55
  • 4.3 本章小结55-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2
  • 发表文章目录62-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馥,王安培,李凤霞,李兴应;国外清洁压裂液的研究进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张舒;一种高性能压裂液[J];断块油气田;2003年04期

3 杨衍东;胡永全;赵金洲;;压裂液的环保问题初探[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4期

4 张荣明;林士英;李柏林;;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J];河南石油;2006年03期

5 刘富;;低渗透油藏压裂液研究与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孙彦波;赵贤俊;于克利;王满学;;清洁压裂液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7年07期

7 舒玉华;陈作;卢拥军;杨艳丽;;低分子有机醇对泡沫压裂液性能的影响[J];天然气技术;2007年04期

8 徐非凡;李景群;马玉峰;张和开;高红萍;;低分子环保型压裂液技术的开发及应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9 谭明文;何兴贵;张绍彬;李晖;龙学;郭淑芬;黄霞;;泡沫压裂液研究进展[J];钻采工艺;2008年05期

10 梁文利;赵林;辛素云;;压裂液技术研究新进展[J];断块油气田;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波;李进升;卢拥军;江体乾;;黏弹性胶束压裂液形成动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2 王丽伟;卢拥军;单文文;张汝生;;低分子瓜尔胶压裂液的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张春水;;清洁压裂液的研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匡顺亮;程百祥;黄丽敏;;压裂液快速返排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陈德飞;康毅力;李相臣;;压裂液对煤岩气体解吸能力的影响[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金雷平;卢拥军;方波;邱晓慧;明华;翟文;田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粘弹性清洁压裂液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4分会:流变学[C];2014年

7 ;超出你的想象 下一代新型压裂液技术[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8 刘萍;管保山;梁利;姜伟;;利用煤层气采出水配制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庚勐;孙粉锦;李贵中;刘萍;梁丽;李林地;;压裂液对煤层气解吸附伤害机理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曙光;李晓明;孙晗森;吴雪飞;吕爱霞;;新型煤层气藏压裂液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辉 张再华;新型香豆胶压裂液在杭锦旗工区应用成功[N];中国石化报;2012年

2 李铭 汪义发;低分子环保型压裂液的应用及推广[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记者 师啸;低聚物压裂液将成为吐哈低产区块的“解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记者 王志田邋通讯员 王涛;大庆油田实现压裂液现场快速检测[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特约记者 李铭 通讯员 廖乐军;新型压裂液亮相长庆油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通讯员 石华强 马占国;超低浓度压裂液长庆首试告捷[N];中国石油报;2011年

7 记者 孙书博;新型表活剂压裂液首试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2年

8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马托 黄超;川庆钻探新型表活剂压裂液首试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2年

9 马军;卫285井应用清洁压裂液技术获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任厚毅;应用二氧化碳助排技术有效提高压裂液返排率[N];中国石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湘华;低压低渗透油气田的低伤害压裂液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2 肖丹凤;低损害新型多侧基植物胶压裂液开发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张兴福;表面活性剂酸性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曙光;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机理、压裂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玺莹;油田剩余压裂液处理工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2 宁雅倩;纳米颗粒改性清洁压裂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高遵美;浅层油气藏清洁压裂液破胶方法与再利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申金伟;阜东超低渗储层压裂液适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刘月亮;大牛地气田污水配制压裂液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彭欢;一种新型低伤害压裂液的研制及性能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7 王亚丹;泡沫压裂液的制备及性能评价[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子旺;交联胍胶对油田污水处理的影响[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郑立军;低浓度瓜胶压裂液在压裂施工中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韩世川;耐酸性低伤害压裂液的研究及性能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72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72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