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二氧化钛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4:14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钛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TiO_2 纳米纤维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利用光催化技术解决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半导体光催化剂领域中太阳光利用率低、光催化效率低、材料难以回收利用等问题,针对一维纳米纤维及TiO2各自的优缺点,对它们进行复合,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解决材料难以回收的问题。以一维纳米纤维和TiO2为基础设计制备不同的二氧化钛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以刚果红、甲基橙作为拟降解物来研究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纳米纤维的加入量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材料合成、改性以及应用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FMO/C@TiO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以钛酸四丁酯、硫酸铁、硫酸锰和氮川三乙酸为主要原料,采用两步溶剂热法和后续的热处理制备出FMO/C/TiO2的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等方法对FMO/C@TiO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晶相组成、微观结构、吸光性能等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性能和光电性能进行检测,并探索FMO/C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和光响应范围可以通过改变纳米纤维FMO/C的量来进行调控。和纯TiO2纳米颗粒相比,FMO/C@TiO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展现出较高的吸附-光催化性能。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具有超顺磁性,这一性能利于在材料水处理过程中的回收再利用。这种合成方法对合成多孔的磁性一维核壳结构纳米纤维降解有机物污染领域开启了一种新的方法。(2)Co/Ni@TiO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以钛酸四丁酯、氯化钴、氯化镍和氮川三乙酸为主要原料,采用两部溶剂热法和后续的热处理制备出Co/Ni@TiO2的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XRD、SEM、UV-Vis、DRS、Zeta电位等方法对Co/Ni@TiO2催化剂的晶相组成、微观结构、吸光性能等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性能和光电性能进行检测,并探索Co/Ni-NF的添加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刚果红作为被降解的物质去评估该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二步溶剂热过程中通过改变纳米纤维的加入种类和质量可以调控最终的核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孔径结构和光响应范围。和纯TiO2纳米颗粒相比,用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处理染料污水时,Co/Ni@TiO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展现出较高的吸附-光催化性能。(3)CM@TiO2和SiO2@TiO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两步溶剂热法和后续的热处理成功合成了一维多孔CM@TiO2核壳复合纳米纤维,并且考察其在对刚果红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探索CM-NF的加入量对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DRS等对CM@TiO2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吸光度等进行表征;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法和水热法相结合成功制备了SiO2@TiO2核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XRD、SEM等对SiO2@TiO2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吸光度等进行表征,并且考察其在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第二步溶剂热过程中通过控制CM-NF的加入量可以调控最终的核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孔径结构和光响应范围,当用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处理刚果红染料模拟污水时,CM@TiO2展现出较高的吸附-光催化性能;用SiO2@TiO2核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其处理甲基橙染料模拟污水时相较于纯TiO2展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TiO_2 纳米纤维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3;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0
  • 1.1 引言9
  • 1.2 半导体光催化基本原理9-12
  • 1.3 纳米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12-15
  • 1.3.1 液相法12-14
  • 1.3.2 气相法14
  • 1.3.3 固相法14-15
  • 1.4 二氧化钛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构筑15-18
  • 1.4.1 纳米TiO_2的负载15-16
  • 1.4.2 纳米纤维的制备16-18
  •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18-20
  • 1.5.1 主要研究意义18
  • 1.5.2 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FMO/C/TiO_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20-37
  • 2.1 引言20-21
  • 2.2 实验部分21-25
  • 2.2.1 实验试剂21-22
  • 2.2.2 实验仪器22
  • 2.2.3 1D Fe/Mn纳米纤维 (FMNFs)的制备22-23
  • 2.2.4 1D FMO/C@TiO_2的制备23
  • 2.2.5 结构与形貌表征23
  • 2.2.6 吸附-光催化性能23-24
  • 2.2.7 羟基自由基的测试24
  • 2.2.8 电化学交流阻抗的测试24-25
  • 2.3 结果与讨论25-36
  • 2.3.1 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表征25-31
  • 2.3.2 对染料的去除降解能力31-34
  • 2.3.3 材料的磁性和回收利用34-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Co/Ni@TiO_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37-50
  • 3.1 引言37-38
  • 3.2 实验部分38-41
  • 3.2.1 实验试剂38
  • 3.2.2 实验仪器38-39
  • 3.2.3 1D CN-NF纳米纤维制备39
  • 3.2.4 1D CN@TiO_2的制备39-40
  • 3.2.5 结构与形貌表征40
  • 3.2.6 吸附-光催化性能40
  • 3.2.7 电化学交流阻抗的测试40-41
  • 3.2.8 Zeta电位的测试41
  • 3.3 结果与讨论41-49
  • 3.3.1 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表征41-48
  • 3.3.2 对染料的去除降解能力48-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CM@TiO_2和SiO_2@TiO_2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50-62
  • 4.1 引言50-51
  • 4.2 实验部分51-55
  • 4.2.1 实验试剂51-52
  • 4.2.2 实验仪器52
  • 4.2.3 纳米纤维的制备52-53
  • 4.2.4 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53-54
  • 4.2.5 结构与形貌表征54
  • 4.2.6 光催化性能54-55
  • 4.3 结果与讨论55-61
  • 4.3.1 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表征55-59
  • 4.3.2 对染料的去除降解能力59-61
  • 4.4 本章小结61-6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5.1 结论62-63
  • 5.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72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72-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金生;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玻璃纤维;2000年04期

2 史建平,林吉忠;反复低速冲击下短纤维复合材料的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02期

3 邝先飞;涂海华;钟海坚;高晓波;;油菜杆等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初探[J];江西化工;2009年02期

4 张兴金;邓忠林;;浅谈纤维复合材料与中国大飞机[J];纤维复合材料;2009年02期

5 ;高性能天然纤维复合材料[J];技术与市场;2010年04期

6 祝荣先;周月;任丁华;余养伦;于文吉;;制造工艺对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木材工业;2011年03期

7 李淑芳;陈锡勇;;基于工学结合的《纤维复合材料》课程实施方案[J];内江科技;2012年05期

8 王元荪;;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结构[J];玻璃钢;2012年03期

9 祝荣先;;“户外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通过鉴定[J];木材工业;2013年01期

10 邹惟前;刘方龙;;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原理与特性[J];复合材料学报;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楠;韩辉;李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在防弹领域的应用[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2 程伟;赵寿根;孙博华;;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均匀场理论修正解[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浩;杨庆生;;纤维复合材料性能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软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吕燕伟;谭大维;;对纤维复合材料补强中抗翦承载力计算理论的评估(英文)[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荣光;孙宇新;王金相;;纤维复合材料弹道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闽飞;;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A];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郑菲;罗海力;张伟东;吕城龙;周晓燕;;棉秆作为无胶纤维复合材料原料的特性分析[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胡超;房学谦;;纤维复合材料热波散射与非稳态有效导热系数[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周祝林;吴妙生;易洪雷;吴伯明;;纤维复合材料薄层板压缩性能试验方法评论[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10 梁军;杜善义;陈晓峰;;含微裂纹夹杂多向纤维复合材料的损伤及本构关系[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薇;汉高纤维复合材料减轻飞机材料重量[N];中国建材报;2008年

2 木言;木质纤维复合材料走俏国际市场[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康佳媛;轻与强的完美结合[N];中国纺织报;2014年

4 ;纤维复合材料[N];中国包装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胡琴;木纤复合材:让中国轿车“香”起来[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6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薛忠民;继往开来 创新创业 开创特种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新局面[N];中国建材报;2014年

7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张福祥 刘丽;我国纤维复合材料未来发展方向探讨[N];中国建材报;2013年

8 刘黄林 编译;758亿美元市场就在眼前[N];中国纺织报;2014年

9 叶鼎铨;玻纤防弹材料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5年

10 苏宗;江苏复合材料产业大摸排[N];中国建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梅;热处理对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任凤梅;二氧化钛基异质结/导电含氟聚合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姝君;阻燃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与性能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4 余养伦;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及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5 张庐陵;竹纤维复合材料的组织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何铁石;半导体—氟碳聚合物电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伏;淀粉/玉米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仿生层构板材[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相尧;基于过氧化氢氧化聚苯胺/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胡玉安;染色重组竹制备工艺研究与性能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10 王庭辉;陶瓷和纤维复合材料的动态性能及防护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博荣;三维纳米结构石墨烯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2 付晓雷;可生物降解PBS/剑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孙俊梅;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壳聚糖纤维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及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张金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超低温铣削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郝燕飞;用于汽车内饰件的汉麻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与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温凯;粗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驱动器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王硕;加热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圆板的横向自由振动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8 刘彩霞;二氧化钛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9 马志垒;纤维复合材料冲击数值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袁海涛;实验与数值耦合方法研究植物短纤维复合材料的断裂力学行为[D];天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1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91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