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锰酸钾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活性炭是一种高效吸附剂,对各类无机、有机物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具有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高,易再生等特点。Pb~(2+)、Cr~(6+)易在动植物体内累积,具有很高的毒性,已被确认为是一种致癌物质。染料废水成分繁杂、浓度高、难降解等特点,是很难处理的废水。本实验懫用高锰酸钾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对其吸附水中Pb~(2+)、Cr~(6+)、亚甲基蓝和甲基紫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N_2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对改性活性炭进行表征,探讨各种参数如pH,接触时间,吸附剂用量,温度和初始浓度对吸附Pb~(2+)、Cr~(6+)、亚甲基蓝和甲基紫的影响。研究得出的结果为:(1)在室温下(25℃),当pH=2,接触时间为4 h,改性炭的投加量为50 mg,Cr~(6+)溶液浓度为100μg·L~(-1)时,KMnO_4改性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Cr~(6+)的吸附效果最佳,改性的活性炭(AC3)吸附率达到91.23%。改性活性炭吸附Cr~(6+)符合Langmiur等温线。(2)在室温下(25℃),当pH=3,接触时间为4 h,改性炭的投加量为50 mg,Pb~(2+)溶液浓度为100 mg·L~(-1)时,KMnO_4改性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Pb~(2+)的吸附效果最佳,改性的活性炭(AC3)吸附率达到93.5%。改性活性炭吸附Pb~(2+)符合Langmiur等温线。(3)在室温下(25℃),当pH=7,接触时间为4 h,改性炭的投加量为50 mg,亚甲基蓝溶液浓度为100 mg·L~(-1)时,KMnO_4改性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最佳,改性的活性炭(AC3)吸附率达到93.56%;(4)在室温下(25℃),当pH=9,接触时间为4 h,改性炭的投加量为50 mg,甲基紫溶液浓度为100 mg·L~(-1)时,KMnO_4改性活性炭对甲基紫的吸附效果最佳,改性的活性炭(AC3)吸附率达到95.87%。改性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和甲基紫都符合Langmiur等温线。
【关键词】:活性炭 改性 吸附 重金属离子 染料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水污染简介9
- 1.2 重金属废水污染简介9-12
- 1.2.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10
- 1.2.2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10-12
- 1.3 染料废水简介12-14
- 1.3.1 染料废水的特点12
- 1.3.2 染料废水深度处理研究现状12
- 1.3.3 染料处理技术12-14
- 1.4 吸附理论概述14-16
- 1.4.1 吸附理论的分类14-15
- 1.4.2 吸附量及其影响因素15
- 1.4.3 吸附剂的种类15-16
- 1.5 活性炭概述16-17
- 1.5.1 活性炭定义16
- 1.5.2 活性炭分类16-17
- 1.5.3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17
- 1.6 选题的目的和研究内容17-18
- 2 实验部分18-24
-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18-19
- 2.1.1 主要试剂18
- 2.1.2 主要仪器18-19
- 2.2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19
- 2.3 样品的表征方法19
- 2.3.1 改性活性炭的红外光谱(FT-IR)19
- 2.3.2 改性活性炭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19
- 2.3.3 改性活性炭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19
- 2.4 溶液的配制19-20
- 2.4.1 Pb~(2+)、Cr~(6+)溶液的配置19-20
- 2.4.2 亚甲基蓝、甲基紫溶液的配置20
- 2.5 模拟染料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20-22
- 2.5.1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20-21
- 2.5.2 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21
- 2.5.3 亚甲基蓝、甲基紫吸附性能的研究21-22
- 2.6 Cr~(6+)、Pb~(2+)吸附性能的研究22
- 2.7 吸附等温线22-24
- 3 结果与讨论24-53
- 3.1 改性活性炭的表征24-26
- 3.1.1 改性活性炭的红外光谱(FT-IR)表征24-25
- 3.1.2 改性活性炭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25
- 3.1.3 改性活性炭的SEM分析25-26
- 3.2 改性活性炭对Cr~(6+)的吸附研究26-31
- 3.2.1 pH值的影响26-27
- 3.2.2 接触时间的影响27-28
- 3.2.3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28-29
- 3.2.4 温度的影响29
- 3.2.5 浓度的影响29-30
- 3.2.6 吸附Cr~(6+)溶液的等温线30-31
- 3.3 改性活性炭对Pb~(2+)的吸附研究31-36
- 3.3.1 pH值的影响31-32
- 3.3.2 接触时间的影响32-33
- 3.3.3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33-34
- 3.3.4 温度的影响34
- 3.3.5 浓度的影响34-35
- 3.3.6 吸附Pb~(2+)溶液的等温线35-36
- 3.4 改性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36-44
- 3.4.1 吸附-脱附平衡时间的影响36-37
- 3.4.2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37
- 3.4.3 pH值的影响37-38
- 3.4.4 接触时间的影响38-40
- 3.4.5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40-41
- 3.4.6 温度的影响41-42
- 3.4.7 浓度的影响42-44
- 3.5 改性活性炭对甲基紫的吸附研究44-53
- 3.5.1 吸附-脱附平衡时间的影响44-45
- 3.5.2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45-46
- 3.5.3 pH值的影响46-47
- 3.5.4 接触时间的影响47-48
- 3.5.5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48-49
- 3.5.6 温度的影响49-50
- 3.5.7 浓度的影响50-51
- 3.5.8 吸附甲基紫溶液等温线51-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雁;宁平;王学谦;蒋明;;净化H_2S气体的CoSPc改性炭的性能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2 李俊红;;改性活性炭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14年15期
3 梁美生;陈文杰;郑海涛;;铜盐改性活性炭去除养殖场中的硫化氢[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4年02期
4 邱琳,宁平,任丙南;改性活性炭催化氧化脱硫研究[J];四川化工;2005年03期
5 朱川;;二次改性活性炭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年05期
6 张朝红;单亚波;臧树良;凌洪洁;董殿波;陈中林;赵哲;张华春;;硫酸铁改性活性炭催化微波降解对硫磷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11期
7 孙文强;于才渊;;改性活性炭在微波场中升温性能的研究[J];干燥技术与设备;2010年03期
8 李岩;辛生会;张璇;;改性活性炭脱除硫化氢工艺参数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2年05期
9 樊惠玲,李春虎,郭汉贤;改性活性炭脱除有机硫化物的研究(英文)[J];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1999年02期
10 吴文艳;梅华;姚虎卿;;改性活性炭对二硫化碳吸附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上官炬;程继光;;改性活性炭精细脱除硫化氢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龙东;罗津晶;申华臻;罗锦英;;改性活性炭对烟气中气态汞的吸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孟超;要栋梁;;硅胶和活性炭对氨气的吸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刘敏;陈克;赵峰惠;张娜;赵小琴;陈永;;官能团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文举;微波改性活性炭及其脱硫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铁基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烟气中单质汞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马叶;改性活性炭吸附水中六价铬离子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郑雯婧;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作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4 张华;头孢类抗生素在改性活性炭上的吸附[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杨宝滋;表面改性活性炭对铬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6 毛凌俊;氯化铁改性活性炭吸附Cr(Ⅵ)、Pb(Ⅱ)的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7 陈莽;改性活性炭吸附水中典型重金属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张小磊;改性活性炭去除饮用水中胺类氮消毒副产物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9 张辰宇;改性活性炭脱除养殖场臭气中的NH_3与H_2S[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晓光;改性活性炭高效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03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0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