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法新型水溶性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水热法新型水溶性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以阿拉伯糖和磷酸酪蛋白肽进行水热反应,制备水溶性多色荧光碳点,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FL)、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所制备碳点的粒径大小、吸收光谱、发光性质、表面基团等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性能和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碳点平均粒径为4.62 nm,其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81 nm,XRD峰值约为21°,可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14 nm,且呈荧光多元发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存在—COOH,—NH2和—OH基团。该荧光碳点具有良好的性能,且对Cu2+和Fe3+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其原因可能是荧光碳点的聚合导致粒径增大从而使荧光强度减弱。该碳点有望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分析和生物成像等领域。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碳点 荧光性能 荧光探针 金属离子
【基金】: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平台)(2013gjhz0003)
【分类号】:O657.3;O613.71
【正文快照】: 碳点(Carbon dots,CDs)又称碳量子点,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的零维纳米材料[1],因具有尺寸可调、抗光漂白性强、荧光稳定性高、无“光闪烁”现象、合成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和毒性低等优点[2-3],有望取代量子点(Quantum dots)在生物医学和生化分析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在金属离子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道富;蒋雪月;吴科能;;八种具有荧光性能的新型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化学世界;2008年08期
2 宁春花;张镇;申伟;;多羟基树枝状聚(胺-酯)荧光性能及增溶性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0年12期
3 张丽娜;胡鸿雨;陈江敏;曾延波;李蕾;;新型蒽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J];合成化学;2011年03期
4 杨曦;马儒政;夏敏;;新型有机二氟化硼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J];合成化学;2011年04期
5 慈云祥,贾欣,汪安;2-氨基吡啶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与荧光性能关系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6 杨代菱;张华山;余席茂;;荧光酮类试剂的结构与荧光性能关系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1996年01期
7 胡丽;尹强;张尽力;杜凯;;羧酸类钕(Ⅲ)配合物的合成、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3期
8 陈野,蔡伟民,孙晓君,崔丹;铕-镧-柠檬酸-1,10-菲咯啉配合物荧光性能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邹平,于颖慧,高金胜;荧光性含硫羧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陈仲清;郭栋才;夏良树;;稀土(铕、铽)配合物中荧光性能相互影响[J];应用化学;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斌;黄广寒;李倩;杜晨霞;吴养洁;;新型三元深蓝荧光锌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向清祥;杨孝容;张姗姗;熊俊如;余孝其;谢如刚;;新型方酰化大环多胺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胡同亮;李蕾;王多志;卜显和;;新型功能配合物的构筑与荧光性能[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田华雨;郭兆培;陈杰;林琳;夏加亮;陈学思;景遐斌;;含有金纳米簇的基因载体及其荧光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胡长雨;张子健;杨淼;王维;;离子自组装方法制备荧光性能可调的树枝化聚合物凝胶剂和它们的荧光凝胶性能的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彭艳丽;石士考;周济;;Ru(bpy)_3~(2+)在磷酸锆中的插层及荧光行为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忠义;杨恩翠;赵小军;;基于1,2,4-三唑混配的高核锌(Ⅱ)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晶体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曹丽慧;董明明;赵燕;臧双全;侯红卫;;首例(10,3)-d自穿插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能的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严晓娟;安学勤;;聚联乙炔脂质体的荧光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路建美;文小伟;徐庆锋;夏雪伟;严锋;;喹啉衍生物类功能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荧光性能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庞兴安;胍(脒)基锆及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温世鹏;稀土有机配合及其复合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周忠诚;光致发光稀土(铕、铽)配合物的合成、荧光性能及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徐学涛;二苯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5 邵红霞;非苯芳香性共轭体系的荧光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冬君;碳点荧光性能的调控及其荧光猝灭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秀红;苯甲酸衍生物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卓;电纺制备稀土掺杂氯氧化镧纳米纤维及其荧光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嵘;贵金属敏化稀土有机物/高分子复合纤维荧光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余妍妍;基于N-氧化烟酸或1,4-萘二酸的稀土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的合成以及荧光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伍博;钼/钒酸盐微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亚;离子液体的荧光性能及其在血红蛋白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8 张芳芳;硅氧与铝氧基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凯青;Sm~(3+)、Eu~(3+)、Tb~(3+)、Dy~(3+)/-Li~+掺杂的纳米二氧化铈的研制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0 洪明卫;基于OLED的Cu(Ⅰ)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能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038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3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