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改性碳材料作为电容去离子电极的理论模拟及制备

发布时间:2017-10-17 15:18

  本文关键词:改性碳材料作为电容去离子电极的理论模拟及制备


  更多相关文章: 电容去离子 修正道南理论 多孔电极理论 碳电极


【摘要】:电容去离子技术(CDI)作为一种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技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危机的日益严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容去离子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电极材料,目前主要以多孔碳基材料作为电容去离子系统的电极,电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着电容去离子系统的脱盐能力。我们希望通过理论模拟结合实验来研究电极材料亲水性和孔结构性能对其脱盐能力的影响,通过改善电极材料的性能来实现高效率、低能耗含盐水淡化的目标。本文以修正道南理论和多孔电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改进的循环式CDI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多孔电极内离子传输和电荷转移的过程,Stern电容和电极电阻等效厚度等参数的变化解释了碳电极材料表面亲水性对其脱盐能力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随着电极材料表面亲水性的提高,Stern电容量增大,离子扩散阻力减小,有效孔体积增加,脱盐能力提高。为了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实验上采用一种绿色方法制备出一系列高亲水性活性炭并对其脱盐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增强电极材料的亲水性对于其脱盐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这与理论得到的结果一致。在修正道南理论基础上对简化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改良,并用改良后的动力学模型对电容去离子过程进行描述。Stern电容、总传输系数和有效孔体积的变化解释了电极材料微孔、介孔含量的增加对其脱盐能力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电极材料微孔、介孔含量的增加和孔径分布的改善,能够提高Stern电容、总传输系数和有效孔体积,从而增强其脱盐能力。为了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实验上采用离子液体为模板法结合氢氧化钾活化制备出具有的含有丰富微孔和介孔的炭气凝胶无需C02超临界干燥,并对其脱盐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电极材料微孔、介孔含量的改善对于其脱盐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这与理论得到的结果一致。
【关键词】:电容去离子 修正道南理论 多孔电极理论 碳电极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6.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3
  • 1.1 国内外水资源现状10
  • 1.2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10-14
  • 1.2.1 蒸馏法11
  • 1.2.2 多级闪蒸11-12
  • 1.2.3 多效蒸馏12-13
  • 1.2.4 压汽蒸馏13-14
  • 1.2.5 太阳能蒸馏14
  • 1.2.6 反渗透法14
  • 1.2.7 电渗析法14
  • 1.3 电容去离子技术14-17
  • 1.3.1 电容去离子的理论基础15-17
  • 1.3.2 电容去离子的工作原理17
  • 1.4 电容去离子技术的电极材料17-21
  • 1.4.1 活性炭和活性炭布18-19
  • 1.4.2 有序介孔碳19
  • 1.4.3 炭气凝胶19-20
  • 1.4.4 碳化物衍生碳20
  • 1.4.5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20-21
  • 1.4.6 炭黑21
  • 1.5 电容去离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21-22
  •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22-23
  • 2 CDI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23-29
  • 2.1 CDI的理论模型23-26
  • 2.1.1 双电层模型23-24
  • 2.1.2 多孔电极理论24-26
  • 2.2 实验方法26-29
  • 2.2.1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26-27
  • 2.2.2 电容去离子模块单元的制备27
  • 2.2.3 盐溶液27-29
  • 3 高亲水性活性炭的绿色制备及其CDI性能研究29-53
  • 3.1 前言29
  • 3.2 论模型的建立29-33
  • 3.2.1 修正道南模型29-31
  • 3.2.2 循环式动力学模型31-33
  • 3.3 实验部分33-37
  • 3.3.1 材料的合成33
  • 3.3.2 材料的表征33-35
  • 3.3.3 CDI实验35-37
  • 3.4 结果与讨论37-52
  • 3.4.1 CDI性能37-40
  • 3.4.2 拟合结果40-41
  • 3.4.3 表征结果41-46
  • 3.4.4 脱盐性能对比46-49
  • 3.4.5 循环稳定性能49-52
  • 3.5 本章小结52-53
  • 4 层状结构炭气凝胶的制备及其CDI性能的研究53-72
  • 4.1 前言53
  • 4.2 论模型的建立53-58
  • 4.3 实验部分58-63
  • 4.3.1 材料的合成58-59
  • 4.3.2 电极的制备59-60
  • 4.3.3 材料的表征60
  • 4.3.4 脱盐性能测试60-61
  • 4.3.5 循环稳定性能测试61-63
  • 4.4 结果与讨论63-71
  • 4.4.1 微观结构表征63-66
  • 4.4.2 电化学性能66-67
  • 4.4.3 CDI性能67-69
  • 4.4.4 拟合结果69-71
  • 4.5 本章小结71-72
  • 结论72-73
  • 参考文献73-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9-80
  • 致谢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越;郝晓刚;王忠德;张忠林;梁镇海;刘世斌;;单极脉冲电合成聚苯胺膜及其超级电容性能[J];化工学报;2010年S1期

2 韩丹丹;陈野;张密林;舒畅;张春霞;徐鹏程;;掺钇纳米NiO的制备及其超大电容性能研究[J];电化学;2006年03期

3 陈野;韩丹丹;张密林;葛鑫;;掺镧纳米NiO的制备及超大电容性能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6年06期

4 赵晶晶;郑明波;吕洪岭;李念武;黄毅;张松涛;曹洁明;;低温热处理制备石墨烯-氧化钴及其超级电容性能[J];化学研究;2012年03期

5 李学良;何金铧;徐海龙;;氧化镍的水热制备及超电容性能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11年05期

6 尚秀丽;索陇宁;冯文成;吴海霞;胡中爱;;聚苯胺/聚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J];应用化学;2013年09期

7 陈野;舒畅;张春霞;葛鑫;张密林;;氧化镍的合成及其超级电容性能[J];应用化学;2007年08期

8 廖书田;郑明波;高静贤;曹謇;杨振江;陈惠钦;曹洁明;陶杰;;一步法合成具有二级孔道的有序介孔碳材料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4期

9 王永文;郑明波;曹謇;曹洁明;姬广斌;陶杰;;介孔碳纳米纤维制备与超电容性能研究[J];电化学;2010年02期

10 田颖;阎景旺;薛荣;衣宝廉;;电解质浓度和温度对活性炭电容性能的影响(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红梅;彭亮波;文萃;陈红雨;舒东;;水钠锰矿的制备及超级电容性能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红梅;孙振杰;陈红雨;舒东;;水钠锰矿的制备及超级电容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程杰;曹高萍;杨裕生;;锰氧化物干凝胶电容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雅琨;陈亮;李建玲;王新东;叶锋;杨军;;不同电解液对聚苯胺电容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刘晓霞;孙丽杰;窦玉倩;吴建;;基于无机-有机杂化的聚苯胺一维生长调控及超电容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刘宗怀;杨祖培;王增林;;剥离/组装技术制备纳米层状电极材料及其电容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闫广超;范磊;郭荣;;介孔碳小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8 李庆伟;李园园;张经纬;霍开富;;多级孔泡沫碳材料的制备和电容性能[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9 杨晓青;闫方玉;吴丁财;符若文;;有序炭的氨气改性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学良;段体兰;蒋英;李子荣;;有机胺化物作用下炭气凝胶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万鹏;钽电容,追求极致性能的选择[N];电脑报;2008年

2 陕西 张思远;看电容,“挑”主板[N];电脑报;2004年

3 太子;放眼看元件[N];电脑报;2004年

4 杨树钢 孙立新;超级电容 电梯节能新方向[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9年

5 青岛 孙海善;联想电脑常见故障五例[N];电子报;2011年

6 倪永华;让“刹车”贡献出电能[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江;碳化物衍生碳的形成机理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万厚钊;过渡金属硫化物中空纳米结构及其阵列的赝电容特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朱君秋;含锆(铪)活性氧化物的电容性能及其与结构的关系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4 薛云;尖晶石型锰系氧化物的合成及超级电容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张燕萍;基于纳米碳及其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的超级电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刚伟;炭基超级电容器正负极不对称电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韩燕;多孔炭材料制备及电容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樊桢;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丛文博;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电容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苏凌浩;钴铝双氢氧化物层状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电容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慧;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负载二氧化钌复合电容材料的绿色制备和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翟晶;聚吡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彭大春;碳/MnO_x三维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杨欢;氢氧化钴和复合材料纳米结构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李剑楠;碳/锰氧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体龙;石墨烯/钴酸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涛;微米碳螺旋纤维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学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周琳;碳纳米管包覆零价铁与四氧化三钴超级电容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罗华星;新型石墨烯基氨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电容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刘菲菲;基于聚吡咯的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49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49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