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聚硫代苯醌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本文关键词: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聚硫代苯醌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水系锂离子电池 缩聚法 聚硫代苯醌 S和NaS摩尔比 电化学性能
【摘要】:通过硫化聚合的方法,以四氯苯醌(TCQ)为单体合成了聚硫代苯醌(PBQS)材料。本文改变S的加入量,探讨了不同摩尔比的S和Na_2S对PBQS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S和Na_2S摩尔比为0.4时,形成两个氯原子被硫取代的PBQS-0.4稳定结构。PBQS-0.4电极放电比容量达到140 m Ah?g~(-1)以上,显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倍率性能。而当S和Na_2S摩尔比降至0.25时,氯取代不完全、聚合程度不高;S和Na_2S摩尔比增至0.7:1时,聚合物中可能形成了不稳定的累积S S键;上述两方面都导致电极性能明显下降。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北京防化研究院;
【关键词】: 水系锂离子电池 缩聚法 聚硫代苯醌 S和NaS摩尔比 电化学性能
【基金】:北京市先进化学储能技术与材料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分类号】:TM912;O631.3
【正文快照】: 1 引言 基于传统水溶液电池容易制取、成本低的优势,近年来出现了以水相电解液代替有机电解液的水系锂离子电池,以期解决长期困扰有机锂离子电池有关安全性和成本高的难点问题1,2。目前,水系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大多参考有机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结合水体系电解液的特点加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鸿麟,田金玉,王英杰;锂离子电池[J];电信技术;1997年11期
2 周剑章;最新电化学技术应用文献索引[J];电化学;2003年03期
3 张升水,,方世璧;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1994年10期
4 廖文明;戴永年;姚耀春;孙学磊;;两种不同的化成制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5 杨汉西,雷鸣,李升宪,艾新平;炭材料作为贮锂负极的研究[J];应用化学;1993年01期
6 马树华,景遐斌,王佛松;锂离子电池负极碳材料的表面改性与修饰 Ⅲ.人工施加的固体电解质膜对锂碳负极电池性能的改善[J];电化学;1997年03期
7 任旭梅,吴川,何国蓉,李汉军,吴锋,王国庆,陈实;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年04期
8 何则强;刘文萍;熊利芝;陈上;吴显明;樊绍兵;;锂离子电池用Li_4Ti_5O_(12)-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4期
9 丁爱民,薛照明,邓崇海;一种新型有机硼酸锂配合物的合成[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美国电化学会《Interface》刊登“锂离子电池界面表征”专辑[J];电化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金永成;颜文超;孙德业;;单颗粒微观电化学表征技术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2 吉维肖;钱江锋;曹余良;杨汉西;艾新平;;基于聚(3-辛基噻吩)的正温度系数电极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过热保护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3 李洪亮;王超;傅爱萍;王德贤;于茜;;高温自生压力反应在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4 章明;袁华堂;焦丽芳;王永梅;;铝掺杂对Li[Ni_(1/3)Mn_(1/3)Co_(1/3)]O_2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唐致远;焦延峰;;碳包覆LiFePO_4的电化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王力臻;王坤;张凯庆;;磷酸锰锂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武玉玲;李武;贾永忠;;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2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8 张自禄;卢嘉春;;磷酸亚铁锂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9 冯捷敏;郭战胜;张俊乾;朱建宇;李大伟;;锂离子嵌入/迁出石墨电极石墨负极的实时原位观测和机理分析[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垒;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与应用[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年
2 马玉红;1,2-二(氰氨基)-3-羰基-4-环戊烯-4,5-二醇锂硼盐系列电解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高莉萍;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丹;锂离子电池橄榄石型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喜涛;可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改性聚芳醚酮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孔令龙;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制备及改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富亮;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8 叶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LiFePO_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9 张冰;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MgFe_2O_4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昱树;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6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9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