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映纯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对映纯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对映纯 -二氢嘧啶酮 不对称催化 Biginelli反应 多组分反应
【摘要】:3,4-二氢嘧啶酮本身是不对称分子,但绝大多数Biginelli反应得到的都是外消旋的3,4-二氢嘧啶酮类化合物.大量研究表明3,4-二氢嘧啶酮的C(4)立体中心的绝对构型对其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主要归纳了获得对映纯3,4-二氢嘧啶酮类化合物的新发展,特别是不对称催化Biginelli反应合成此类化合物的文献方法.
【作者单位】: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院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对映纯 -二氢嘧啶酮 不对称催化 Biginelli反应 多组分反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265009;21362032)资助项目~~
【分类号】:O626.41
【正文快照】: 1893年,意大利化学家Pietro Biginelli首次利用浓盐酸催化下由芳香醛(1)、乙酰乙酸乙酯(2)和尿素(3)的“一锅法”三组分反应合成了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4(DHPM)(Eq.1),这一合成法被称为Biginelli反应(Biginelli缩合或Biginelli二氢嘧啶酮合成)[1].在Biginelli反应报道后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郭维斯,文丽荣,张秀丽;新型无毒离子液体催化“一锅煮”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J];有机化学;2005年09期
2 景崤壁;汤定坤;潘鑫;颜朝国;;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江苏化工;2007年05期
3 宛瑜;陈秀梅;张普;吴羽军;;3,4-二氢嘧啶-2(1H)-酮及其衍生物的绿色合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彭秋瑾;牛玉娇;田宇;朱凤祥;李公春;;4-苯基-6-甲基-5-乙酰基-3,4-二氢嘧啶-2-酮的合成[J];浙江化工;2010年05期
5 李公春;王志敏;彭秋瑾;;4-(4-二甲氨基)苯基-6-甲基-5-乙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的合成[J];河北化工;2010年07期
6 宗乾收;宋熙熙;陈林渺;缪程平;;离子液中4-芳基-3,4-二氢嘧啶-2(1H)-酮的清洁合成[J];嘉兴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杨张艳;郭红云;;酸性离子液体催化“一锅法”无溶剂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王海萍;李丽;刘庆俭;;N(1)-甲基取代的二氢嘧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J];山东化工;2013年05期
9 孙万儒;;影响二氢嘧啶酶反应的因素[J];生物工程学报;1986年04期
10 肖兰;魏振中;王永秋;;一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J];工业催化;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姝;张奇;杨留攀;李加荣;;2,3-二氢嘧啶并[4,5-d]嘧啶酮化合物的简便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王敏;姜恒;王锐;王之昌;;甲烷磺酸钕催化“一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酮[A];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王锦金;王晶;吕萍;王彦广;;通过氮杂联烯中间体合成5,6-二氢嘧啶酮[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权正军;3,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瑞;多组分反应构建抗氧化分子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建武;低共熔溶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宋吉磊;新型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屈海军;多组分反应合成新型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李丽;二氢嘧啶酮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新莉;新型含吡唑环的3,4-二氢嘧啶-2(1H)-(硫)酮类衍生物的合成[D];新疆大学;2007年
6 沈鹏飞;新型N-烷基取代3,4-二氢嘧啶酮-卟啉的合成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7 左丽娜;有机合成中间体的绿色制备-3,,4-二氢嘧啶-2-酮类化合物和肟类化合物的合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耿超;新型2,3-二氢嘧啶并[4,5-d]嘧啶-4-酮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阳;新型嘧啶(1,3-二氧六环)并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许杰华;Biginelli反应的绿色合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96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09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