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系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苯酚羟基化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铁系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苯酚羟基化性能研究
【摘要】:作为重要的化工中间体,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常用于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其中邻苯二酚主要用于农药、染料行业,可用于制作橡胶硬化剂、防腐杀菌剂、电镀槽添加剂、染发剂等;对苯二酚则具有很好的显影、阻聚和抗氧化性能,可用于感光材料的制备、橡胶单体的贮运等。苯二酚的传统生产工艺,如苯胺氧化法、对二异丙苯氧化法等普遍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设备腐蚀等问题。为此,本论文选择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法进行苯二酚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该方法不仅反应条件温和,得到的副产物也较少,能够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制得高效的苯酚羟基化催化剂,本文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规则纳米级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的MCM-41分子筛,以其为载体通过共沉淀和原位取代两种方法分别引入以不同形式存在的铁作为活性组分,制得负载型和掺杂型两类不同的催化剂;利用XRD、TEM、N2吸附脱附等表征方法对所合成的催化剂进行结构确定,并考察了这两类催化剂在苯酚羟基化反应中的性能。结果表明,当Fe203负载量为2.5mmol/g、老化时间为90min、沉淀温度为65℃、焙烧温度为450℃时,制得的负载型催化剂(Fe2O3/MCM-41)性能较优,苯二酚转化率可达34.72%,苯二酚选择性为87.39%;将硅源、铁源按硅铁(Si/Fe)摩尔比为40的比例同时滴加到溶液中,所制得的掺杂型催化剂(Fe-MCM-41)的催化性能较好,苯酚转化率可达28.43%,苯二酚选择性可达90.63%。虽然负载型催化剂的选择性稍低,但其苯酚转化率明显高于掺杂型的催化剂,苯二酚的得率更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负载型Fe2O3/MCM-41催化剂的性能,制备了三种双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Fe2O3-CoO/MCM-41、Fe2O3-Cr2O3/MCM-41、Fe2O3-CuO/MCM-41,探针反应评价表明,Fe2O3-CuO/MCM-41催化性能最好,这是由于CuO不仅可以提高Fe203在载体上的分散度,还能与其进行电子转移,抑制苯二酚的过度氧化。在该催化剂作用下,具体考察了各反应条件的改变对苯酚羟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50℃之间,反应温度的升高能提高目标产物的收率,温度继续升高会加速双氧水的自分解;苯酚用量的增多可加快羟基自由基的消耗,减轻产物的过度氧化现象,但当其与H202的摩尔比超过1.25,苯酚转化率会大幅下降;反应时间超过15min,苯二酚会被深度氧化;催化剂与苯酚质量比控制在0.03左右更有利于产物的生成,过量的活性位点会使得产物的选择性大大下降。所得最优的苯酚转化率为41.73%,苯二酚选择性为91.61%。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1.2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柴硕;李冬梅;韩克利;;细胞色素P450 2E1催化下乙醛羟基化反应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2 杨顺瑛;姬微微;戴亦军;袁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株间羟基化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机制差异[J];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10期
3 张生勇,孙晓莉,李晓晔;对位取代的1,2-二苯基乙烯的合成及其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08期
4 王丽敏;无机物负载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研究[J];化学工程师;1998年06期
5 袁良财;周春晖;葛忠华;李小年;李杰;;苯和苯酚直接催化羟基化反应研究新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5年05期
6 杜大庆;刘玲玲;张星元;冯文中;;黑根霉对甾体的C_(11)α羟基化反应[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汤建庭;辛洪川;苏玮光;刘健;李灿;杨启华;;近中性条件下含铜多级孔氧化硅的合成及在苯酚羟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英文)[J];催化学报;2010年04期
8 赵亮亮;杨元法;李艳妮;刘兰香;朱玉梅;;对叔丁基苯酚羟基化反应的研究[J];石油化工;2011年06期
9 赵银娟;袁生;;羟基化酶产生菌Stenorophomonas maltophilia CGMCC 1.1788对农药氯噻啉生物转化的条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6期
10 孙晓莉,李晓晔,张生勇;催化的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J];化学通报;199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生勇;孙晓莉;李晓晔;;对位取代的1,2-二苯基乙烯的合成及其不对称二羟基化反应[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宋少青;饶日川;张爱民;;多壁碳纳米管缺陷作为苯羟基化反应的活性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石荣荣;崔咪芬;汤吉海;张进平;乔旭;;铁酸铜复合氧化物对苯羟基化反应的活性考察[A];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药物(医药、农药、兽药)中间体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杨瑞光;李桂英;胡常伟;;铁活性炭附载四氧化三铁催化苯酚羟基化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顾晓利;崔咪芬;张进平;乔旭;;金属酸盐催化剂对苯酚羟基化反应的活性考察[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6 陈永正;;生物催化不对称羟基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徐加泉;刘慧慧;李桂英;胡常伟;;活性炭催化苯直接羟基化制苯酚[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徐加泉;李桂英;胡常伟;;活性炭催化苯直接羟基化制苯酚[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孟庆伟;宫斌;苏田;廉明明;蔡元春;;手性药物催化β-酮酸酯不对称α-羟基化反应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慧慧;李桂英;胡常伟;;载铁活性炭催化甲苯直接羟基化制备甲酚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秋生;催化直接羟基化法制备萘酚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顾颖颖;高选择性苯羟基化反应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钟永科;活性炭载铁催化剂上几种典型芳烃一步羟基化反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张进;苯直接催化氧化羟基化合成苯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顾晓利;苯酚羟基化反应新型催化剂与工程技术基础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6 杨瑶;吡啶衍生物的微生物羟基化及其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波;多相催化体系中芳烃及其衍生物的烷基化和羟基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莹莹;CuTHPP/γ-Al_2O_3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2 陈耀;铁系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苯酚羟基化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霍孝雨;Amycolatopsis sp.CGMCC1149新型羟基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洛伐他汀羟基化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4 柳艳娟;无金属参与的烯烃分子间氨羟基化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袁永军;胺促进的苯分子氧氧化羟基化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赵玮玮;赭曲霉发酵法催化甾体11α-羟基化反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曹艳辉;Amycolatopsis sp.ST2710转化洛伐他汀为无锡他汀羟基化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叶鹏金;萘羟基化制备萘酚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9 朱艳婧;苯酚双氧水直接羟基化反应催化剂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丹;钒基改性介孔TiO_2的制备及催化苯羟基化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43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24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