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荧光碳点的可视化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运载系统的制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7 13:26

  本文关键词:基于荧光碳点的可视化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运载系统的制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荧光碳点 聚电解质复合物 纳米运载体系 荧光纳米颗粒 荧光成像


【摘要】:碳点(carbon dots,CDs),又称荧光碳点,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光学成像中具有荧光性质稳定、发射波长可“调”、水溶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生物毒性低等优越的性能,成为生物纳米领域最具前景的荧光标记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制剂在食品药品领域当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随着生物成像技术的成熟,具有可视化功能的纳米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更是成为此类研究的热点。据此,合成荧光性能优良的碳点并将其用于纳米制剂的可视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新型荧光碳点,利用直接包覆法制备具有可视功能的荧光纳米颗粒,最后对其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和细胞标记成像实验。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以不同单糖为碳源水热反应制备荧光碳点,并对水热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阿拉伯糖为最佳碳源,最佳水热反应条件为:温度200℃、时间7 h、pH值9、填充度60%、磷酸酪蛋白肽:阿拉伯糖为0.2%:0.32%(w/v),此条件下所得碳点量子产率为11.06%。制备的荧光碳点平均粒径为4.62 nm,紫外最大吸收波长281 nm,XRD峰值为21°,可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14 nm,且荧光多元发射。所制备的碳点含有丰富的-COOH、-NH2和-OH等基团,性能优良,且对Cu2+和Fe3+有较强选择性识别作用。2、以聚乙烯亚胺(PEI)对碳点进行表面修饰。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反应,修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时间4 h,温度70℃,20%PEI用量为6%(v/v)。修饰后碳点带有丰富的氨基,红外光谱表征显示在1 630 cm-1处出现了酰胺震动峰,1 427 cm-1附近出现C-N伸缩振动峰,并在1 346 cm-1和3 419 cm-1处出现-NH2的特征吸收峰,XRD图谱在17°出现了尖锐结晶峰,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14 nm,荧光最大激发波长为36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26 nm,量子产率达到30.14%。3、以壳聚糖为聚阳离子,选择对聚乙烯亚胺修饰的碳点(CDs-PEI)包覆缓释能力较强的阴离子多糖,通过电解质自组装制备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运载系统(CDs-PEI@PEC)。结果表明,卡拉胶为最优选择,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运载系统制备的最佳工艺为:聚电解质浓度为0.1%、壳聚糖:卡拉胶为10:11、pH值为5.0。此时,复合物粒径分布最为集中,平均粒径约为400 nm,且复合物的多分散系数PDI都在0.3以下。4、对该纳米运载系统的运载能力和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包覆碳点和运载姜黄素对系统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经测定系统的平均粒径在400 nm左右,PDI值小于0.3,系统对姜黄素的包封率在60%~70%之间,姜黄素的溶解度可达50μg/mL以上,CDs-PEI和姜黄素主要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被包埋于纳米复合物内。5、以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对纳米运载系统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和细胞标记与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碳点CDs-PEI的浓度为0.75 mg/mL时,细胞活性为98.0%,CDs-PEI@PEC(CDs-PEI包覆量为300μg/mL)的浓度为1.50 mg/mL时,细胞活性为92.7%,CDs-PEI和CDs-PEI@PEC均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将运载系统应用于的细胞标记与成像,发现纳米运载系统发生了细胞内吞作用,从而使细胞吞噬部位呈现明亮的荧光。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可视化运载系统主要通过CDs-PEI激发发光。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13.71;TB38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鹏;马玉洁;周学华;刘云;武瑞东;;碳点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15年05期

2 杨丹丹;罗雪;王润芳;任小苗;马迪;张紫薇;王艳;;量子点的单分子生物成像[J];医学综述;2015年05期

3 刘星;罗阳;;量子点生物传感器中的表面修饰技术及其医学应用[J];分析化学;2014年07期

4 何玉珩;冯晓婷;张漪;杨永珍;刘旭光;许并社;;水溶性碳量子点的制备及荧光性能[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李欣彤;吴晶;张德蒙;谭明乾;马小军;;新型水溶性多色荧光碳点的制备及细胞成像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4年04期

6 颜范勇;邹宇;王猛;代林枫;周旭光;陈莉;;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应用[J];化学进展;2014年01期

7 高权新;王进波;尹飞;马向明;施兆鸿;;荧光蛋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02期

8 张瑜;张昀;;κ-卡拉胶-壳聚糖聚电解质凝胶微丸的研制[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04期

9 卫兰;蔡春华;林嘉平;;聚电解质微球多级自组装制备双重药物载体[J];高分子学报;2011年12期

10 周剑平;上官勇刚;吴强;郑强;;聚电解质材料——(Ⅱ)工程应用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9期



本文编号:1262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262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4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