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0:13

  本文关键词: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荧光碳点 血液相容性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 生物成像 药物载体


【摘要】:荧光碳点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粒径小于10 nm),其光学性质与传统半导体量子点相似。但是,传统半导体量子点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重金属离子从而危害环境和人体,相比之下,荧光碳点是一种环境友好材料。其次,荧光碳点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细胞毒性低以及光致发光等优势,被认为在生物探针、生物成像、细胞标记、生物传感、疾病诊断、药物载体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荧光碳点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中,会不可避免地进入体内发挥作用,那么进入体内的荧光碳点会与血液组织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呢?这些相互作用不仅会改变荧光碳点在体内的命运,甚至还会影响到血液组织和整个机体的正常代谢。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系统而完整的研究尚未报道。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指导荧光碳点的安全性使用,以及为更好地设计荧光碳点而提供参考信息。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细胞成像性能研究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首次以α环糊精为碳源,采用水热法(200°C,18 h)合成具有蓝色荧光的碳点,通过高清透射电镜仪、Zeta电位分析仪、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等仪器对其进行物理化学表征,并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表征该荧光碳点在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价值。2.荧光碳点的血液相容性评价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从体内和体外两方面,系统地研究了上述荧光碳点的血液相容性。在体外,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荧光碳点对红细胞形貌、红细胞溶血、蛋白质结构和构象、血小板激活、补体激活、凝血时间等的影响;在体内,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荧光碳点对小鼠重要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对小鼠血液凝血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荧光碳点的血液相容性具有很强的浓度依赖性。3.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表面改性的荧光碳点其生物相容性研究及其在细胞成像和药物载体方面的运用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采用简单高效的阴离子开环聚合法在荧光碳点表面引发聚缩水甘油醚的聚合,成功制备了具有绿色荧光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表面改性的荧光碳点(CDs-g-HPG):具有以荧光碳点为核以及HPG为壳的核壳结构。该结构的优势在于:(1)HPG壳能够改善荧光碳点的生物相容性;(2)HPG壳能够提高荧光碳点的稳定性,有效避免荧光碳点在生物医学应用过程中的发生粒子团聚现象;(3)HPG壳具有三维结构以及丰富的末端功能团(-OH),这有利于该材料的进一步功能化;(4)HPG壳的厚度具有可控性;(5)由于荧光碳点核具有疏水结构,CDs-g-HPG可作为疏水药物载体。此外,我们还研究了CDs-g-HPG对细胞毒性、红细胞形貌和溶血的影响,以初步评价CDs-g-HPG的生物安全性。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13.71;O65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英,杨萍,冷永祥,孙鸿,黄楠;掺杂氧化钛薄膜的制备与血液相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0年02期

2 潘长江,王进,黄楠,孙鸿,杨苹,冷永祥,陈俊英,万国江;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血液相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3年04期

3 魏文,程为庄;血液相容性及表面改性的研究[J];高分子通报;2004年05期

4 浦鸣;计剑;李晓林;沈家骢;;水溶性梳状聚乙二醇构建的血液相容性涂层[J];高分子学报;2006年05期

5 彭采宇;仝维捚;韩宝三;王兆海;高长有;沈家骢;;不同表面性质聚电解质多层膜的制备及蛋白质吸附和血液相容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11期

6 习羽;贺春丽;杨桑;朱皓淼;黄小波;李利;周宁琳;章峻;沈健;;聚乙烯表面亲水化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改进[J];功能材料;2011年08期

7 谢槟;李贵才;代璐;杨苹;黄楠;;基于多巴胺自聚合及肝素固定改善钛的血液相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1期

8 余森;于振涛;牛金龙;韩建业;刘春潮;;医用Ti3Zr2Sn3Mo25Nb钛合金表面自组装活性抗凝血复合涂层的构建及其血液相容性[J];金属热处理;2012年09期

9 薛歆;范立双;牛利;刘斌;常静;张晶;张基昌;赵雷;赵卓;李淑梅;;316L钢表面纳米银镀层的制备、性质及血液相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10期

10 汤毅达;周宁琳;陆春燕;金素星;吴悦;沈健;;羧基化氧化石墨烯的可控合成及血液相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门小菲;石强;赵杰;宛尔南;殷敬华;;高血液相容性聚丙烯材料的制备[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2 冷永祥;黄楠;杨萍;陈俊英;;氮化钽、钽及氮化钛薄膜血液相容性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尹光福;王昌祥;郑昌琼;陶佰万;罗教民;;新型人工关节替换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孔桦;许海燕;蔺嫦燕;杨子彬;;纳米碳改性聚氨酯的血液相容性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常洁;邓政兴;周长忍;;高分子液晶/聚氨酯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杨刘;王海涛;戴海平;于nI;;医用分离膜血液相容性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7 景凤娟;黄楠;陈俊英;冷永祥;孙鸿;;氧化钛薄膜表面白蛋白与肝素的固定及其血液相容性的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陈佳龙;李全利;陈俊英;喻凯;黄楠;;钛表面层层组装胶原与肝素改善血液相容性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9 金晶;姜伟;殷敬华;;基于聚乙二醇的聚丙烯无纺布表面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娟娟;吕晓龙;冷希岗;宋丽萍;张庆磊;;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透析膜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西交大;新型瓣膜 亟待开发[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伯刚;类金刚石薄膜血液相容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符韶鹏;1.表面涂层提高左心辅助装置血液相容性的基础研究 2.提高女性冠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注册登记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蒋书文;钛合金基类金刚石梯度薄膜材料制备及其生物摩擦学性能和血液相容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刘强;基于优化血液相容性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表面设计与改性[D];江苏大学;2010年

5 王传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与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关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6 韩青;人工心脏液力悬浮支承结构设计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彭采宇;聚电解质微胶囊的药物缓释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杨苹;与血液接触的两类无机薄膜的抗凝血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孟晓荣;壳聚糖基衍生物的合成、表征与体外应用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侯长军;聚醚砜(PES)改性血液相容性材料的制备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宝瑞;新型含Cu钛合金的生物安全性能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5年

2 吴迪;HB-H-6树脂的血液相容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佟凤宇;生物医用多孔聚氨酯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武亚东;两种钛合金成品表面特性表征及血液相容性的对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王吉学;立体异构复合物胶束包载阿霉素用于肾癌的化疗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胡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的血液相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7 李莎;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8 冯倩倩;双重修饰的聚偏氟乙烯膜血液相容性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9 施文剑;几种自制血液灌流吸附剂血液相容性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邓政兴;高分子液晶的合成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02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302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7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