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柔性双吡唑和三氮唑配体构筑的三个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英文)

发布时间:2018-01-02 23:12

  本文关键词:柔性双吡唑和三氮唑配体构筑的三个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英文) 出处:《化学研究与应用》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晶体结构 柔性配体 D网络 水热合成 光催化


【摘要】:本文利用柔性双吡唑和三氮唑为配体,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个新的二维格子状的配位化合物,[Cu(btb)_2Cl_2](1),[Cu_3(H_2bdpm)Cl_3](2)and[Cd(H_2bdpm)2(C_3O_4)](3)。化合物1中Cu~(2+)为六配位结构,分别与四个N原子和两个Cl原子配位。相邻的[Cu(btb)_4Cl_2]单元共用btb配体从而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2中Cu+通过Cl原子和H_2bdpm配体链接,形成二维结构,氯桥在二维结构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化合物3的结构中包含一维链状的[Cd(H2bdpm)_2]_n~(2+),多个链状结构通过丙二酸分子连接形成了含有三角格的二维结构。此外,我们也对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ree new two - dimensional lattice - like coordination compounds , Cu ( btb ) 2 ( C _ 3O _ 4 ) _ ( 2 ) and Cu ~ ( 2 +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2 ( C _ 3O _ 4 ) _ ( 3 )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using flexible dipyrazoles and triazole as ligands .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实验管理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71023,21101015)资助项目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008403001)资助项目
【分类号】:O641.4
【正文快照】: In recent years,the syntheses and design of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s are drawing intense research interest for their intriguing structural diversit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functional solid materials in catalysis[1],molecular recognition,magneti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峰,庞树峰,李永利,唐宗薰,史启祯;电荷转移型导电配位化合物[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7年02期

2 才让卓玛;;浅谈配位化合物的藏文命名[J];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李松林,邵建辉,赵云中,王玉新;固态1,4-二-(4-羧基吡啶基)丁烷锰(Ⅱ)配位化合物中的二维互相穿插和三维互锁结构(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10期

4 高峰;配位化合物及其在医学药学方面的应用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王晓晖;杨宪立;肖田梅;张文韬;;电荷转移型导电配位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热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周明;费浩;刘扬;李宛飞;;金属配位化合物在生物分析、成像以及染色方面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0年01期

7 杜红宾;游效曾;;光电功能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合成[J];化学通报;2011年11期

8 戴f 纳;罗立文;曹作刚;冯锡兰;崔敏;刘春英;;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配位化合物教学改革的模式创新[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9 ;配位化合物相互作用力测量获新成果[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5期

10 ;配位化合物相互作用力测量获新成果[J];分析测试学报;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洪见;李端秀;戴铭;郎建平;;若干功能配位化合物的固相合成、结构及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郑小燕;王学业;沈克琪;;1,3-杯[4]-冠-5-氮-杂冠-5与钾离子配位化合物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鲁艺;褚钱;孙为银;;由3,3’,4,4’-氧醚二苯二甲酸和含氮杂环配体构筑的新型钴配位化合物的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张汉辉;叶钊;杨融生;何文询;蔡妙庄;陈维钧;;铜的脲素、羧酸混合配位化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4年

5 石秀敏;陈雷;宋薇;王旭;阮伟东;赵冰;;4-巯基吡啶与钴(Ⅱ)、镍(Ⅱ)、铜(Ⅱ)配合物的光谱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张国宝;曹健;刘清;王颖;邹卫华;杨瑞娜;赵根锁;;铜和二苯基膦及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配位化合物的IR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李永光;吴立新;任咏华;;对热和机械力响应的Pt(Ⅱ)配位化合物凝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亓海啸;任志刚;郎建平;;两种具有催化光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质的Au(Ⅰ)配位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9 曾云龙;唐春然;;电位法研究中药解汞毒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多元络合物会议论文[C];2002年

10 李伟奇;孙秀冬;;FeCl3催化芳烃和酮的分子内亲电闭环反应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欣雨;过渡金属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金林;几类重要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及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宇;平面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石秀敏;几种过渡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的光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淼;配位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催化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施和平;硅取代和硅桥联金属有机锂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7 李方;黄酮类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其生物构效和协同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鹏;基于弯折型配体及富烯配体的有机—无机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胜利;功能配位化合物的构筑—金属合成子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10 许晓宇;含氮、氧、氯配体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娜;几种含氧配体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表征[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2 隋晶晶;新型叠碳团簇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丁成;含羧酸配体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崔宏鹏;2-(4-吡啶基)苯并咪唑及其配位化合物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5 崔培培;基于多羧酸配体配位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调控及超分子异构[D];山东大学;2012年

6 唐爱斌;含硫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D];苏州大学;2007年

7 谢婵媛;双核多羰基铑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理论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张理慧;用α,,α′-二(3-羧基苯胺基)对二甲基构筑的系列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春平;新型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及表征[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8年

10 易山峰;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发光材料的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1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371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e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